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传统文化在讲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时,会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这是中国古代对天际内四象二十八星宿的命名 。当然,这种四方四象命名在其他传统文化领域也会见到,比如说武术、比如说中医。
在中医药领域,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有青龙汤和白虎汤的方子 ,其中,青龙汤分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组成与主治分别如下:
大青龙汤 :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和石膏组成。能够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用于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 :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和半夏组成。能够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用于外寒里饮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另外,白虎汤的组成与功效如下 :
白虎汤 :由石膏、知母、粳米和甘草组成。能够清热生津,用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由此可以看出,青龙汤治疗的是外感风寒,采用的是发汗散寒的方法;白虎汤治疗的是内有烦热,采用的是清热生津的方法。那么,同样作为四象的玄武汤和朱雀汤,究竟是否存在呢?
其实, 中医自古就遵循天人相应的法则来诊断和治疗,以人应天、以病应天、以方应天,所以,玄武汤和朱雀汤必然存在 ,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以这两个名字传下来。那么,会通过其他什么名称传下来吗?是的!
上世纪80年代, 一部敦煌古中医遗书引起了中医界的广泛重视,即《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根据其作者陶弘景的记载,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是依据了更早的《汤液经法》,而且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也就是说,张仲景在编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改过方剂的名字。所以,玄武汤和朱雀汤的确存在!
根据记载,
《伤寒论》中真武汤就是玄武汤系列方之一。
真武汤 :由茯苓、芍药、生姜、附子和白术组成,能够温阳利水,用于阳虚水泛证,表现为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汤就是朱雀汤系列方之一。
黄连阿胶汤 :由黄连、黄芩、阿胶、鸡子黄和芍药组成,能够滋阴止血,用于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邪火内攻,热伤阴血,下利脓血。
因此, 中医方剂里面,不仅有青龙汤和白虎汤,也有朱雀汤和玄武汤。其中,青龙汤以麻黄为主,用于发散表邪;白虎汤以石膏为主,用于收敛生津;朱雀汤以阿胶为主,用于滋阴清热;玄武汤以茯苓为主,用于利水渗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