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情况,耽怕你们都曾经出现过:
手机头APP上的红巴巴不点了,心头就不舒服;
发个朋友圈,再咋个都要凑齐9张图;
网购了东西,反复点物流看离自己还有几公里路;
出门锁门没得,必须倒回切看哈子心头才不堵;
看到东西摆得不抻展,简直很想哭;
周一不看皮西西·辟谣小分队,周一综合征莫法消除
……
“皮西西,我们晓得,你就是想说我们都有强迫(pei)症嘛!”
错,实际上,上面提到的“症状”最多只算得上 “打引号的洁癖+正儿八经的等不得+中青年痴呆记性撇”, 跟医生眼中的强迫症,真的是两码事!
有点出乎意料哇? 今天,我们辟谣小分队请到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教授来给大家讲一讲,到底哪种情况才是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事物不确定性,会反复或重复出现一些想法或行为,明知不合理,却难以控制或摆脱,需要反复确认来摆脱痛苦,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哪种才算的上强迫症?
1、人人都有强迫症?
不,虽然强迫症患者确实逐年在增多,但人人都有是不可能的。
据国外的研究发现,强迫症终身患病率可以达到2%~3%,在中国,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强迫症患病率1.63%,大概算下来全国有上千万的强迫症患者。
所以,天天把强迫症挂在嘴边边上的,你们多半都不是强迫症,不信?来接到看!
2、强迫症状VS强迫症
像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些表现,最多也就算得上有点强迫症状,离真资格的强迫症差远了。
就拿『 家门到底锁没有锁』这类事情举例,如果你是确实想不起锁没有,非要爬上六楼去检查一遍,检查了心头就踏实了,就只算得上强迫症状;
而强迫症就不一样了,他可能刚刚返回检查了一遍,但脑壳头就是觉得自己可能没有锁,于是刚走到一楼,又要爬上楼检查第二次,然后来来回回,光检查这个事情可能就要花一两个小时。
再比如『洗手』,强迫症状相当于是有点洁癖,摸了觉得不太干净的东西就要去洗手,洗手的次数较普通人多一点;但是,强迫症患者洗手,是可以直接把一坨肥皂搓得来莫得,甚至把手都搓出血!
所以,真正得了强迫症的症状比有点强迫症状的凶得多,而且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影响到周围的人。
当然,有些强迫症状随着时间拉长,以及程度加深,以后可能会发展为强迫症,所以,当强迫症状持续的时间从几分钟变成每次至少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候,那就要赶紧找专业的医生看看。
强迫症的类型和症状
1. 强迫症两种类型
根据强迫症患者的表现不同,我们把强迫症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①
强迫思维
就是脑海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或闯入性的想法、怀疑、表象或冲动;
常见的形式有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焦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对立思维等。
简单的来说就是只强迫的想,但并没有行动。
比如我们医院曾治疗过的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在学校里上课时发现课本上有一串外国人的名字 (比如华西伊万诺夫斯基),觉得有点长又拗口,就一直反复在脑海中念这个名字,去想第一个字是啥子,第二个字又是啥子…… 想完了中文还要把英文字母挨到想几十遍……每天反复陷入这种思维模式里,啥子事情都没法做,自己却无法控制。
还有位患者,某一天吃饭的时候突然觉得吃肉很残忍,联想了一堆生存法则,哦豁,就陷进去出不来了,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纠结在这个问题上,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为了不去想这个问题,索性他就只吃素,但也没能解决问题,捻菜的时候又开始想菜叶子也是有生命的,菜杆杆也是有生命的,又开始了强迫联想……
这类患者自己非常清楚强迫思维是不对的,但就是没法跳出来,非常痛苦。
②
强迫行为
有重复的行为或者心理活动,一般继发于强迫思维或受其所驱使;
一般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询问、强迫仪式动作、强迫性的祈祷、触摸、敲打摩擦等行为。
上面提到的洗手洗到肥皂从最大到没有、手都洗肿、出血的患者,还有你们都听说过的购物狂、收藏狂都属于强迫行为。
我们还遇到一位患者,对数字特别感兴趣,一走到路上就要去记车牌号。你想嘛,路上的车那么多,遇到堵车来回8根道满街都是车的时候更惨,100米都没走完光记车牌号就花了几个小时,咋个不影响生活?
2. 四大类强迫症常见症状
根据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有60多种症状,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类:
① 与洁癖相关。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拖地。 | ||
② 与不确定感相关。因为对某些事情的不确定需要去反复的检查,比如说检查门窗、检查水电气等等。 | ||
③ 与对称相关。比如要把东西摆得很整齐、很对称,就反复的去摆放。 |
④ 与禁忌和攻击相关。比如说跟性、宗教等相关的一些强迫症状。 |
01
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
强迫症的起病年龄往往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这个时间段大家都晓得,正是学习或者开始工作的重要黄金年龄段,如果得了强迫症,还咋个好好的学习和工作?!
02
共发焦虑、抑郁
医生通过临床病例发现,很多强迫症患者因为内心极度痛苦,还会共发焦虑,甚至抑郁的情况,进而加重强迫症的病情,患者的社会行为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会急剧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
1.
遗 传 因素
如果直系亲属有强迫症,那患病的概率会高一些。
2.
心理 因素
如果做事过度要求完美、过度谨慎、刻板等,容易出现强迫症。
3.
个体生物学基础
如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递质受体的表达异常以及脑神经环路的传导异常等。
4.
环境 因素
如被冷漠,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期望过高等。
关于最后这一条,我们医生要多说两句,为啥子青少年甚至儿童得强迫症的很多,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娃娃,就越容易遭?
除了跟自身心理因素有关之外,确实也跟周围的人有关系。
比如,父母、老师、亲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求较高,而孩子为了追求完美,就不会不断的“钻牛角尖”,一旦有一次没有达到“完美”,内心就会受挫而继续对自己提高要求,慢慢的强迫症状变成强迫症。
妈,你对我要求高
也要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噻!
强迫症的治疗
目前强迫症的治疗为综合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其中药物合并心理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在相对规范化的治疗下,基本上有 60%以上 的强迫症患者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
而有10%~20%的患者属于 『难治性强迫症』 ,经过足量、足疗程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无效之后,可以建议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关于强迫症还有这些常见疑问
医生,处女座得强迫症的人是不是比较多?
答:你以为说星座就难得到我们医生?给你说,大家都是年轻时候看过星座配对、算过星盘的!
网上关于吐槽处女座的说法多得起串串,说人家洁癖、龟毛、完美主义、矫情、刻板……我的天哦,人家生在八月份的尾巴九月份的前半截有啥子错,这又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
更关键的是,星座和医学明明就是两码事!强迫症的患者里面,的确有处女座的人,但是更多的还有其他11个星座的啊~
所以二天哪个再说你们处女座有强迫症的,处女座的你们赶紧强迫他们看哈这条科普!
医生,据说A型血的人性格多疑焦虑,容易灰心丧气,更容易遭强迫症是不是?!
答:又是在网上看来的是不是?
血型和性格的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这篇文章【血型和性格到底有没有关系?华西专家这样说】中说过了,好奇的可以戳进去看看!
华西专家旗帜鲜明的告诉你,不管你是A型还是B型还是ABO、Rh、Kell、Duffy血型……跟得不得强迫症都没有一根毛线的关系。
医生,他们说智商高的人更容易遭强迫症,这个总对了三?!
答:智商高和强迫症之间,也没有啥子必然关系!
哦,你们觉得别个智商高、用脑多,脑细胞就死得快脑壳容易出问题,那你反过来想一下,智商不那么高的人,要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比人家智商高的更费脑壳、脑细胞更累死得更快喃?
学渣:“错,我想不出来晓得不想,脑细胞一直都在休养生息啊……”
医生:……
看看自己离强迫症近还是远?
这有一个简单版的强迫症自测表:
如果上面6个问题都是YES ,而且每天要持续超过一个小时以上,明显地影响到了你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可能强迫症离你很近了!建议去看看心理专科医生。
如果你只有其中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生活工作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那就只是有点强迫症状,离强迫症还远。
医生,
我其它强迫症状都没得啥子,
我只想问一下,
每次吼完娃儿都觉得好愧疚对不起他,
每次吼完老公都觉得好遗憾没发挥好,
纠结得莫奈何,
这种强迫症状该咋个解呢?
参考文献
1. Youmans and Winn Neurological Surgery, 7th edition, H.Richard Winn (Ed.) p. 5720 pages (1706- 1719), ISBN 9780323287821
2. Rasmussen SA, Eisen JL.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Psychiatr Clin North Am. 1992; 15(4):743-758.
3. Ruscio AM, Stein DJ, Chiu WT,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Mol Psychiatry. 2010;15(1):53-63.
4. Bjorgvinsson T, Hart J, Heffelfnger S.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update 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J Psychiatr Pract. 2007;13(6):362-372.
5. de Koning PP, Figee M, van den Munckhof P,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clinical review of different targets. Curr Psychiatry Rep. 2011;13(4): 274-282.
6. 功能神经外科学,李勇杰 (主编),P. 883 pages (856-873),ISBN 978-7-117-26140-1/R.16141
(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教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