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才能在追梦中避免被累死。
过劳死( karoshi )并非纯医学词汇,而属于社会医学名词。该词源于日本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进而出现致命状态。 导致过劳死的疾病绝大部分都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主动脉瘤 / 主动脉夹层破裂等。
如此可见,过劳死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有基础疾病;二是有过劳状态 。而 “ 过劳 ” 则是诱发疾病急性恶化导致死亡的诱因。为了更好地理解过劳是如何诱发疾病恶化而最终造成死亡,需要简单了解这几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分布在心脏表面、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 —— 冠状动脉 —— 因为斑块破裂、血管痉挛等原因,造成堵塞,导致血管远端的心肌组织缺血缺氧。
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病发作而引起的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最常见的是恶性心律失常和恶性心衰,而对于过劳死而言,则以恶性心律失常为主。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心脏不规律跳动,失去了有效的泵血功能,大脑、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失去有效血供,如在短期内没有恢复( 5-6 分钟内),可导致死亡。
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中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底节区出血;一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出血常见于长期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出血后患者出现偏瘫,常死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原有动脉瘤破裂,出血量较大,患者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颅内高压而导致死亡。
主动脉瘤 / 主动脉夹层破裂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出现破裂,患者可在极短的时间死亡。
导致这些疾病恶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血压骤然升高;二是交感兴奋所致的血管痉挛和心律失常。 而过劳,恰恰能够带来身体的这两个变化。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虽然已经很少有因为体力耗竭而出现死亡的这种工作(比如被奴隶主鞭策着不停劳作的奴隶),但仍存在一些劳动强度较大且没有足够休息的工作,比如:抗灾期间、作战期间一些不能停下来的重体力劳动和活动;运动员长时间超出身体负荷的训练;为了谋生而不得不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等等。这些重体力劳动,本身就可以导致血压升高、交感兴奋。
除外上述情况,我们常规所说的过劳,一般是指长时间不休息的劳动。有学者认为,生前每周工作> 60 小时、每月超时工作> 50 小时、超过半数以上节假日都在上班,就可以算作过劳。在这其中,有一种睡眠剥夺的情况,就是连续工作超过 24 小时以上、没有睡眠时间,比如警察、医务工作者这些需要夜间工作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 2007 年— 2018 年间,我国有 113 名医生发生过劳死。可见,医生作为最了解健康的群体,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过劳死也会发生,而且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那么,我们只剩下一种没有完全睡眠剥夺的情况了。在这类情况中,也常常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同时,长时间的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而紧张、焦虑状态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来维持这种状态,而肾上腺素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最后,我们用一张图总结过劳死的发生机理。
而如何避免过劳死的发生,可能需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这里只简单说几句。
总体一句话就是: 打破上面这张图从“过劳”到“死亡”之间的箭头 。如何打破呢?
1.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定期体检,排查是否有基础疾病,如果有基础疾病,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休息。
2.当身体发出不适信号时(比如心慌、胸闷、胸痛、头晕、头痛、腹痛、心跳节律变得不规则),积极调整,必要时就医。毕竟,工作的目的不是把自己累死。
3.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中,适当安排短暂的休整,比如减慢吃饭速度、听听音乐、停下来喝杯水聊聊天,让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另外,睡眠是必需的。
4.掌握必要的一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救身边的人。
5.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合理安排,避免过劳。
参考文献:
[1] 王桂芳 , 郭会越 , 魏亚妮 , et al. 过劳死研究进展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2016(3):201-204.
[2] 杨菊贤 , 卓杨 . 过劳死的发生和预防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2006, 15(7):577-579.
[3] Uehata T . Karoshi, death by overwork. Nihon Rinsho. 2005 Jul;63(7):1249-53.
[4] Yin RX , Huang F , Zhang QH . Karoshi, a new epidemic in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tensive CareMed. 2018 Jul;44(7):1187-118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