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笑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以下简称“长安区医院”)党总支部书记、院长赵新汉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首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仿佛是在提醒自己要常思常新,努力向前。
赵新汉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行业内声名赫赫的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党总支部书记、院长赵新汉(前排中)
他与长安区医院的缘分,要从西安交大一附院托管长安区医院开始说起。
01
高站位托管
长安区是西安市辖区,2002年撤县设区,拥有百万常住人口。 始建于1949年的长安区医院,今年将迎来建院70周年。 赵新汉用“历经沧桑、饱经风雨”八个字对医院70年的发展做出总结式诠释。
2011年,长安区政府决定迁建长安区医院,以提升长安区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医院老院区实际开放床位337张,设有21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远远不能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医疗健康需求。 ”赵新汉回忆说,长安区委、区政府的深虑在于,搬迁新院区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和物理空间的扩大,而是改变医院内涵的质的突破。
于是, 2017 年 9 月 30 日,长安区人民政府与西安交大一附院正式签订了托管协议,西安交大一附院托管长安区医院。 “ 6 0 后”的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专家赵新汉走马上任,成为长安区医院党总支部书记、院长。
西安交大一附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首批暨陕西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2017年12月20日,长安区医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当选为理事长并讨论通过长安区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组成。
2018年10月18日,长安区医院新院区试运营,实现了当日接诊患者2265人次的历史性突破。 2019年1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新院区正式揭牌开诊。 陕西省卫健委主任刘宝琴、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等重要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搬迁后的长安区医院新院区
目前,长安区医院新院区占地近 100 亩,实际开放床位 814 张,规模相当于之前区医院的 6 倍多,开设 23 个专科门诊、 16 个专科病区、 15 个医技科室,已经成为西安交大一附院“两院三区四分院”布局的重要成员。
如今,在长安区医院新院区,处处彰显着现代化医院的气息。 宽敞明亮的就医环境、中英韩三语标识、自助式挂号机、自助取片机、各种先进的诊疗仪器、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长安区医院脱胎换骨。
“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开设重症医学科、介入中心……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赵新汉告诉《健康县域传媒》记者,现在更多的时间是在长安区医院工作,带领全院职工积极发展专科特色,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及能力,为医院冲刺三甲目标夯实基础。
优化行政管理模式,是赵新汉着手管理的第一个切入点。 他解释说,随着新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就医环境的明显提升,医院改进优化管理模式和服务流程势在必行。
“依托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大力引进人才,培养提升现有人才,重组了党政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医务部、科教部、护理部、信息中心、后勤保障部等重要管理部门,增设院长助理; 成立了定员、定编、定岗领导小组,以提升医院各项运营指标、学科建设指标等,确保医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赵新汉说,医院还推行了院务公开,强化对医院“三重一大”项目的公开透明、协调与组织; 成立了医院章程工作起草小组,开展制定医院章程工作,大胆制定新的绩效分配方案并开始试用,以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
02
“配齐”学科和人才是关键
在2019年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前夕,长安区医院对该院11名骨干医生授予“最美医师”称号。 11名医生中的滕琰、李妙玲等医生,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派驻的专家代表。
作为掌舵人,赵新汉将细化专业科室设置作为关键大事来抓。 通过对医院行政后勤中层干部进行摸底、调研,结合新医院学科布局,在巩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科、普通外科等原有专科特色的基础上,新开设消化内科、肾脏内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一批专科,同时对医学检验科、影像中心、骨外科等重点科室聘用交大一附院专家担任科室主任,围绕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医院能力和水平。
滕琰任科主任的重症医学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经历了科室创建的从无到有和从弱到强。 记者见到滕琰时,她身穿一身蓝紫色的工作服,头戴一顶淡淡碎花的帽子,脸上带笑,发白的嘴唇说明着她的工作强度。
“重症医学科代表了一家现代化医院处理危急重症的能力,为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提供支撑。 如果把长安区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建设比作创业和守业,我很骄傲地说,我们团队的士气是昂扬向上的。 进入重症医学科,在挂满锦旗的文化墙附近,滕琰主任把科室的一路发展向记者娓娓道来。
“搬迁新院之前,长安区医院是没有重症医学科的。 我是2018年3月1日到医院报到,一来是给老院区的急危重症患者给予技术指导,二来就是做好人才储备,培养重症医学方面的医生和护士。 ”滕琰说,当时从医院各个科室里挑选了10名优秀护士和医生,分两批次送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去进修。
除了要操心人才培养问题,新院区的重症医学科室布局,也是滕琰带领团队从一砖一瓦一钉子参与规划的。 “你看我们有病员通道、医务人员通道、物流通道、消防通道、污物通道,甚至包括空气怎么流通,都必须有专业人士来盯。 小到床单元如何摆放、拿尺子去量合适的床间距,大到配置办公家具和仪器设备,都留下过我们的汗水。 ”讲到科室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滕琰非常动情。
当然,最让她感到自豪的还是团队的成长和进步。 “目前,ICU有12张床,工作非常辛苦。 我们的护士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没有给爸妈端过饭端过水,在这里,患者大小便全部得收拾。 有一位护士曾经跟我说,她给别人都没有干过这些事情,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接受了她的工作内容。 ”
“长安区医院影像中心成立于2018年7月13日,成立一年来,影像中心从技术水平落后、专业水平单一片面、设备陈旧的老科室发展到现在具有雄厚实力的综合影像学科。 ”提到长安区医院影像中心的发展,该科室的主任李妙玲笑语盈盈、和蔼可亲地跟记者讲述一年多来的变化。
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提升,每天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手把手操作胃肠造影演示,定期为大家授课,工作中遇到问题随时答疑解惑,鼓励科室人员每人备课讲课,开展科室每周一讲,使影像中心拥有包括普通放射、 CT 诊断、 CTA 诊断、 MR 诊断、乳腺钼靶诊断、 骨密度检查以及消化道、泌尿系、瘘道造影等在内的各类影像亚专业学科,成为目前长安区内影像亚专业学科最全的科室。
现如今,长安区医院通过继续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方法,加强在职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诊疗水平。 2018年共派出中医、康复、影像、妇产、临床、检验及管理骨干60余人至西安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
03
未来5~10年内创建三甲医院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托管长安区医院之前,有一个严酷的事实: 缺少一家大型综合性的三甲医院为长安区的百万老百姓服务。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曾在2018年10月18日长安区医院试运行仪式上说,长安区医院在未来工作中,要实现区域内领头羊医院及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奋斗目标。 这就为该院未来5~10年的发展确定了奋斗基调。
“新院区盖起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赵新汉说,接下来,长安区医院将实行精细化管理,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建设,启用医院章程和进一步完善修订薪酬分配制度,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在医院收入结余的情况下,保障职工的利益。
同时,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度。 “能者上,庸者下。 对干部实行过程管理、动态管理,而不是结果管理。 ”赵新汉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时刻不会放松,“我们今年推出35岁以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人, 从他们身上看到医院的未来。 ”
人间正道是沧桑。 赵新汉说: “未来的长安区医院一定能令老百姓和业内同行刮目相看。让我们一起期待、祈福长安区医院美好的未来。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