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武多先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现在的綦江区人民医院已经走过近80年,1993年我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统招统分到綦江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工作,到现在也已经有26年了。”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江讲到。
王江回忆,当时的綦江区人民医院基础簿弱,仅有350张床位;全院干部职工不足300人,高级职称不足10人,科室设置比较粗略,临床医技科室只有10余个。
近几年,綦江区人民医院从二甲初评走到了三甲终评,成为当地唯一一家三甲医院。这在我国县域医院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身影。
迅猛发展的20年
“ 医院的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近20年的发展变化上。”王江如是说。
2000年綦江区人民医院3号楼(原内科大楼)建成投入使用,2012年2号楼(外科大楼)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1号楼(门急诊内科综合大楼)和9号楼(规培基地)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0.6万多平方米。
“我们做这些工作,不仅是改善医院的环境,也是希望来看病的患者,能够在看病中心情舒畅一些。”
医院从2003年开始重视学科建设和才人培养,同年随即启动非编人才的招聘工作。
王江说:“2008年医院启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保障进修学习人员待遇,试行招聘人员与正编人员同工同酬。”
厚积。自1994年获评二级乙等医院后,经过17年的积累、建设,在201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通过了二甲初评。
乘胜追击。 2012年,医院顺利拿下二甲,成功通过二甲终评。
回顾2010年,綦江区人民医院被列入重庆市首批三甲医院创建单位之一,之后步步攀登,在2014年6月通过三甲初评,瞬间吸引众多目光。
再隔一年多,到了 2015年12月,医院通过三甲终评,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急救、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这四年时间,綦江区人民医院势不可挡的薄发,一跃成为当地唯一一家三甲医院。
另据王江介绍,从2016年起,医院启动了“青苗火炬登峰”人才计划,派出多名医疗骨干赴法国、德国、美国等国际知名医院学习交流。此外,还会邀请国外的院士、专家前来开展讲座,比如: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刘学忠等,医院还与美国迈阿密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立了合作。
王江说:“我们还在全院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吸引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近90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业务骨干。”
去年,医院又有新收获,成为川北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
纵观近些年,各地医院纷纷推行薪酬制度改革,綦江区人民医院一路走来,并未被落下,而且还是较早着手薪酬制度改革的医院。
2003年,医院开始推行薪酬制度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动态调整与合理预期相结合、分类指导与统筹平衡相结合原则,调整激励导向,加强绩效总量的预算管理和系数调节,完善内部分配制度。
在薪酬制度上,王江还特意讲到了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这一年,医院成为重庆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我们采用质量控制、药品控制、耗材控制、成本控制、费用控制和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和医务人员记分考核‘五控制两考核’,医疗质量明显提升,患者就诊均次费下降明显。”
“这近20年的时间里,医院的变化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改善医疗服务,我们也以此来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
王江介绍,2015年-2019年,医院按照“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30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开展“六个有六个一”及“健康六进”服务。此外,医院还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改进预约诊疗,增设预约项目。
今年,綦江区人民医院还成为重庆市首个“中国—以色列医院合作联盟”成员单位,还成功申报了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评级之后,做了什么?
定级“三甲”,让綦江区人民医院站在了国内绝大部分县域医院的前面。有的人说,当一个人或者医院的到达一个顶端的时候,容易因为没有新的方向而迷茫。这样的论断,并不适用于綦江区人民医院。
评级之后,医院根据三甲医院评审工作要点,一直有序推进三甲医院建设工作,并且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王江说:“ 第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组织体系。将等级医院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院级创建领导小组。”
而为了“摸清家底”,落实责任,医院采取的 第二方面工作,是他们按照各职能科室的职能职责将评审标准分解到全院各科室,建立三级解读程序,将每条标准细则落实到人。其中,一级解读是各分管领导的解读;二级解读是各职能部门与分管领导的共同解读;三级解读是全院各科室的细致解读。
第三方面,医院成立了内审队伍。内审员是介于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管理者之间的一支队伍,来自不同部门与科室,“他们熟悉医院的现状,在检查过程中不受职能部门的约束,其检查结果就相对客观真实”。
“医院里便由此形成了每日检查、通报,次日追踪的检查机制。”王江讲道,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医院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运用、培养具备优秀管理素养的后备人才、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文化。
而自内审队伍成立以来,医院先后有2名内审员晋升为院级领导,14名内审员晋升为中层干部;有12名内审员晋升为高级职称;内审员加入国家级专委会1个,加入市级专委会36个;参与科研立项26项;开展新技术36项。
王江讲道,“这些工作使得我们医院的区域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三甲创建成功后,我们医院内审员参加市内外指导工作20余次,参加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二甲评审2次,并先后迎接30余家医院前来参观交流学习”。
而后,王江还提到第四个方面是加强培训学习。
比如:院内自主学习培训。每月定期召开全院医师培训和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基本理论素养及技能水平;在冲刺阶段全院各科室每天加班学习等级医院创建应知应会内容、核心制度等内容至少一小时,确保人人知晓;医院设立创建标杆科室,全院各科室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加强培训学习上,我们还采用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邀请市内外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对三甲评审细则及追踪检查方法进行详细解读,并多次组织相关院领导、职能科长、科主任、护士长及内审员赴市内外学习创建经验,助力创建成功。”他如是介绍。
据了解,医院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经济效益、业务量、资产总额良性增长,就诊均次费、药占比、百元耗占比持续下降的“三增三降”,而国有资产也在保值增值。
图注: 2015—2018年经济及业务指标
强基层必定要强学科。已经走在前列的綦江区人民医院,也在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就目前来看,医院已经成功建设4个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另有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个;区级质控中心13个、临床重点科室13个。”王江说。
此外,医院主动发挥专科联盟联动作用。目前已经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重医附一院、大坪医院等市内外三甲医院建立20余个专科联盟,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谋定而后动,扬帆再起航
在綦江区人民医院的官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谋定而后动,扬帆再起航--做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实践者”。志当存高远。医院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打造渝南黔北医疗高地,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据此,医院明确整合医疗资源,加快“五大中心”建设,重点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细化胸痛中心建设评价要素。
今年,医院成为第三批次通过省级胸痛中心联盟预检单位;重点打造创伤救治平台,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首家“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区域创伤救治中心”、渝南黔北地区“救援第一站”。此外,医院运用“云平台”智能急救医疗管理系统,缩短了急诊救治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2019年3月,重庆、贵州两省地提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整体布局,医院抓住綦江渝南中心城市建设契机,协同南川、万盛、江津与黔北遵义市习水、桐梓、正安、道真等地构建渝黔边界医疗联盟。
“这是一项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百姓得实惠的措施,我认为,这些工作今后一定会给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老百姓提供高效、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身为医院的党委书记,在王江的眼中,医院不仅取得了发展,也还存在着倾向于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让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发展?这是我作为医院党委书记最关心、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他还提道, 以后将结合医院实际,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把党支部建在科室,把党建工作挺在前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落实便民惠民措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