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听起来有没有些风湿性像关节炎。都是平时没有感到明显疼痛或不适的症状。而一到阴雨天气,患处就会疼痛难忍,尤其是手术过的刀口更是这样。
这种现象叫民间的叫法是“作天阴”。 开刀时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经末梢不可避免地被切断。伤口愈合时,新生的神经纤维会逐渐长入瘸痕,受到刺激便会产生瘙痒,属于正常现象。
那这种现象是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缓解呢?
做过手术的人基本上都有过伤口疼痛这个问题,麻醉劲一过伤口就疼厉害,有时候止疼药都不管用,过几天就不那么疼。就像被人打了一拳头,刚开始没什么感觉,过一会肿了,然后就开始疼痛,这和神经和血管修复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手术切口愈合:
和我们日常伤口愈合情况类似,首先伤口出现后会有血管的断裂,神经不一定断裂,这个时候周围的坏死组织会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表现为出红、肿、热、痛,血管破裂后会启动身体自身的抗凝系统,形成血痂。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得,腿摔伤了流血,周围皮肤发红,出血少的话就会凝固,感觉热热的,有疼痛的感觉。
紧接着受伤后的组织开始重新生长出纤维细胞,慢慢长出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里有丰富的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很脆弱,随着组织纤维慢慢的生长最后形成瘢痕(俗称疤);
术后的切口也是一样的道理,最外层皮肤愈合跟我们日常的伤口一样,里面还有2-3层人体可吸收的手术线缝合,这时候的新生的血管也是很脆弱的。所以术后医生都会交代,禁止剧烈运动,新生的神经和血管对外界环境刺激是很敏感的,因为他们不像人体原有的组织已经适应了很多年。
为什么新生的伤口会提疼痛?
上面已经提及新长的神经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例如空气潮湿、大气压力低、气温低等这些都会引起新生血管的持续收缩,人体正常血管的收缩也会收缩,但是一般适应性比较强,加上侧支的血管多,很难发生缺血或者供血不足的情况。而新血管持续收缩以后,加上周围组织的收缩,就会导致新生血管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经过神经传导后就会产生疼痛;同时因为新疤里面的组织这个时候受到刺激后也会收缩牵拉周围的组织,产生疼痛感。
看过上文就不难理解,一到阴天下雨或者突然寒冷的时候,手术的切口就隐隐疼,有些人可能持续数年,有些人可能几个月,着跟每个人身体修复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关,很小的伤口可能觉察不到,伤口大的感觉会强烈一些。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种疼痛?
注意保暖:
冷空气来了及时添衣服,避免淋雨或者长时间外出逗留,避免新生血管和神经组织的持续强烈收缩而产生疼痛。另外尽量保持室内干燥,尽量不要呆在潮湿的环境中。
按摩术后切口:
手法轻柔,1-2月内的伤口不要用力搓揉,可以热敷,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轻轻的按摩可以增加局部产热,也可以促进疤痕的血液循环,减少周围组织供血不足的现象,减轻疼痛。
提高自身抵抗力:
这里是说身体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需要加强锻炼、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等,切口随着身体的适应力增强,对外界环境刺激也会慢慢适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