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捷院士:着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诊疗水平

2019
10/23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据统计,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逐渐提高,已由2000年的30.9%提升到2017年的40.5%。

记者:武多先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根据2018年最新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392.9万,发病率为285.8/10万;死亡人数233.8万人,死亡率为170.1/10万。下一步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将进一步加强肿瘤质控和规范化诊疗工作,继续加强肿瘤诊疗质控平台和网络建设,完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持续推进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着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诊疗水平。”10月9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等情况”的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国家肿瘤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赫捷如是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国家肿瘤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赫捷

图片来源:中国网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建国初期的传染性疾病转为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而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2018]37号文件《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在全国的县(县级市)开展新一阶段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提升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也曾就此讲到,《通知》要求着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并着重提到加强基层医院肿瘤专科建设,对基层群众尤其对农民就近获得恶性肿瘤较好治疗和处置的重要性。

在此,也有业内知名专家表示,必须加强基层肿瘤治疗的培训,并且至少要经过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院长培训:培训内容是加强基层肿瘤诊疗的政策解读,基层肿瘤中心的结构、功能和工作流程,基层肿瘤中心如何建设,以及肿瘤内外科总论、肿瘤诊疗和防控;第二阶段为肿瘤学科医生的培训:对每家医院2位放疗医生,1位物理师和1位技师开展培训;第三阶段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培训:组织县医院肿瘤内外科医生、相关部门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MDT综合培训,将肿瘤介入治疗、病理、影像、内镜等纳入,培训以病人为中心的,肿瘤各学科之间诊疗的有效联系、互动、协作渠道的解决等。

01

注重肿瘤诊治,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提升

赫捷在会上表示,“虽然肿瘤等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仍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效”。

他提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依托国家癌症中心建立国家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与省级—地市级肿瘤质控中心互相联动的质控体系。”由此足可见,关于肿瘤的治疗,已经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发布会上,赫捷就肿瘤诊治,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也做了详细介绍。他提到,一是肿瘤规范化诊疗和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深化开展。“恶性肿瘤规范化诊治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规范化诊疗过程依赖于质量控制。”

此外,各级质控中心在肿瘤专业质控网络建设、肿瘤诊疗规范和指南的推广应用、肿瘤质控指标的修订与监测、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以及保障医疗安全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通过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开始筹建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台,并对恶性肿瘤单病种诊疗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试点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乳腺癌等单病种质控试点工作。”赫捷如是说。

二是肿瘤治疗新技术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得以推广应用。“尤其是近年来,肿瘤诊疗新技术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赫捷还说,在手术治疗方面,随着胸腹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应用,显著减少创伤、提高疗效、加速康复。

以食管癌为例,有调查显示,我国开展食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医院比例远超欧美国家。吻合口瘘这一主要并发症指标远低于国外水平(1-10%对比5-30%)。同时食管癌术后平均住院日大幅下降。

在放射治疗方面,三维适形、调强、图像引导、立体定向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放射治疗定位与照射的准确性,以乳腺癌为例,我国开展的乳腺癌3周大分割放疗技术安全有效,不仅缩短疗程、减少住院时间,还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为全世界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实施大分割放疗提供了一类临床证据。

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的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不断出现,有效提高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例如,肺癌治疗中针对最常见突变位点的靶向药物的使用,可以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延长3-5倍;对于不能进行靶向治疗患者,免疫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或PD-L1单抗等药物可以使15%左右的晚期癌症患者获得缓解甚至治愈可能。

赫捷认为,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近几年正在得以大力推广和应用,尤其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可以发挥不同学科优势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避免过度治疗和误诊误治,同时有效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02

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从30.9%升至40.5%

发布会上,赫捷还讲到,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癌症五年生存率分别提高到43.3%和46.6%。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系统疾病是医学难题之一。即便如此,历经70年的学习、探索,恶性肿瘤诊疗新技术不断发展,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手段不断优化,消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手段层出不穷。

比如:以CT、MRI和PET-CT定位和逆向调强计划为基础,放疗新技术从常规二维放疗发展到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自适应放疗等,在提高诊疗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副作用。

据了解,鼻咽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疾病通过放疗新技术,生存率提高了约5-10%。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液体活检、肿瘤药物浓度监测等新技术,实施肿瘤个体化治疗及全程管理,大大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精准用药,强化肿瘤用药全程质控,有效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使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据统计,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逐渐提高,已由2000年的30.9%提升到2017年的40.5%。

我国癌症总体生存率(/10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赫捷,院士,肿瘤,恶性肿瘤,生存率,诊疗,癌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