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饿过劲”?医生带你了解糖原是如何帮我们渡过难关的

2019
11/26

+
分享
评论
五号医生吴昊
A-
A+
我们经常会经历“饿过劲”的感觉,今天带大家了解是怎样一种机制让我们“饿过劲”后马上恢复活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早上急匆匆得从家里出去而没有时间准备早饭,坐在车里才发觉肚子开始咕咕叫了,饥饿难忍。不过在忍饥挨饿一段时间后,到了单位反而不饿了,大家都管这种状态叫做“饿过劲”。

很多人把这种“饿过劲”归结于身体对空腹状态的一种感官上的耐受,是神经系统发出的“抑制信号”。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真正让大家不再饥饿的原因是我们体内“糖原”的分解。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饿过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饥饿感是低血糖发出的信号

人体平时生活所需的能量是由体内的糖类分解提供的,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提示我们要开始进食、补充能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饥饿感”的产生。

当我们在“饥饿感”爆棚而仍然无法进食的时候,体内的血糖已经不足以释放足够的能量,大脑就开始想办法利用别的方式来补充能量,这时候刚才提到的“糖原”就闪亮登场了。通过糖原的一些列操作,血糖上升了,干活也有劲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糖原是如何救场的吧。

忍饥挨饿时,“糖原”来救场

糖原是人体在饭后将吸收的多余糖类通过转化而形成的具有临时供能作用的糖储备,多数都储存在肝脏内被称为“肝糖原”,也一部分也存在于肌肉中,称为“肌糖原”。

当人在饥饿而不能及时摄入食物补充能量的时候,机体就会动员糖原们分解,提高血糖、补充所需的能量。有文献显示成人平均约有糖原100克左右,当饥饿10余小时后,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如继续不能补充糖类,则会调动肌糖原,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萎缩等不良后果。

血糖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影响糖原的分解及合成,而是当血糖浓度下降和剧烈活动时,促进了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这两种激素会激活糖原调节机制,抑制其生成并促进分解: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入血,使血糖升高,同时肌糖原分解用于肌肉收缩供能。

切勿把“应急”当作“常态”

综上,我们常说的“饿过劲”其实就是因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一方面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正常活动的供能。血糖恢复了,也有力气干活了, 自然就不想再吃东西了。但是我们因为少吃一顿饭而缺少的热量却是实实在在的“丢失”了,如果长期的“饥一顿饱一顿”,身体会慢慢的进入一种恶性消耗的模式,吸收的能量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正常的生物合成和激素分泌受到影响,甚至会变得紊乱。

“饿过劲”只是身体在临时缺少能量时的一种应急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把这种手段作为常态化去使用,否则日久必将遭其反噬,影响身体健康。希望大家不管多忙都能"挤"出一点时间来吃好一日三餐,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本钱,否则赚了那么多的钱最后都用来看病了,多么得不偿失呀。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糖原,难关,医生,肌糖原,饥饿感,血糖,分解,补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