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教育是应该切实加强的时候了!

2019
12/23

+
分享
评论
基层医改思考者徐毓才
A-
A+
在当前国家如此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大利好形势下,中医师承教育方面应该如何加强呢?

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当前中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要求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意见》,12月16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列举了125条任务并逐一落实了“责任人”。

那么,在当前国家如此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大利好形势下,中医师承教育方面应该如何加强呢?今天笔者结合有关政策和大家聊一聊。

切实认识到中医师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在中医教育方面,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是,一方面基层中医临床人才缺乏,很多地方在乡镇卫生院建起了中医馆,但苦于没有中医医师,有了“庙”没有会念经的“和尚”;另一方面,很多中医院校科班出身的正经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并不好,特别是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远没有临床医学专业好找工作。

与此同时,却有一大批中医专业毕业生并没有从事中医临床,很多分配到医疗机构的中医学生却没有认认真真干中医,而真正热衷于中医临床的,反而是半路出家转学中医的,还有社会人员再学中医的,而更死心塌地“恋着”中医、在中医临床中有所建树的,更多的是跟师传承的……

而这一系列“信号”似乎表明,以后真正能够吃得开的中医,更多的是“野”路子出来的,学院派反而不行了,果真是这样的吗?

笔者认为,并不尽然。实际上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当下中医事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中医医院普遍规模小,能够解决就业的能力弱,很多中医医院出于生存的需要,也不很重视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再加上中医具有得天独厚的简、便、廉、验的特点,收费项目少、标准低,“附加值”少,因此单纯依靠中医诊疗,大部分中医医院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更别说发展。

这样也就导致科班出身的中医进不了中医医院(进综合医院更难),即使进去了出于现实利益考量,也不能坚持运用中医方法诊治疾病,时间长了,学中医的也就不搞中医了。

二是那些非科班出身的中医,由于满怀一腔热血,痴情于中医,再加上往往很难进得了正规医院,往往从业于乡村医疗机构或自己开的诊所里,既没有医疗设备,也没有化验检查,所以只有更多的应用中医中药来为病人治病,时间久了,也便成了老百姓认可的“名医”。

那么,是不是说科班中医在搞中医方面就不如师承中医呢?是不是学院派拿出4年时间专学理论时间太长了,应该加大跟师实践的时间呢?也不是。

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科班出身中医和师承中医各有各的优势,前者由于掌握了更多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比较系统的中医理论,所以更适合在比较规范的大中型医院里从事中医临床,有些更高学历的则更适合做中医科研。

像《意见》中安排的“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这些工作就合适。而在基层,做纯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对于师承中医就更受群众欢迎。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有了中医院校以来,院校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医培养的主渠道,而师承教育越来越被遗忘了,从前这种中医教育的主要方式靠边站了。

现在看来,院校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一个明显的弊端是流水线式生产少了人文体验与精神熏陶,而中医的精华有很大一部分就渗透在这种熏陶里,因此说,院校教育并不十分适合中医,因此对于中医的培养,师承是亟需加强的,因为这种已经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培养了太多中医大师的、中医独有的教育方式被遗忘得太久太久。

这一点,在《中医药法》里也被承认。《中医药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也许正是基于此,《意见》提出,当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中西医并重方针仍需全面落实,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要做好中医师承教育必须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建好制度。

让师承教育有事业平台、职业前景。在这方面,《意见》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包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这么做,给师承中医提供施展的舞台。

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

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经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师承教育继承人,符合条件者可按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完善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办法,加大中医(专长)医师培训力度,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

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编撰中华医藏,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

二是选好老师。

2018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对于师承教育提出四种方式:一是发展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师承教育;二是加强与毕业后教育相结合的师承教育;三是推进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师承教育;四是支持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中药的师承教育。

对于师承教育指导老师队伍建设,该指导意见要求,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有较高的带教水平和传承能力,能够坚持师承带教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师承教育,履行指导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在执业和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人员。

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不同层级指导老师的遴选条件和准入标准,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不同层级有序衔接的指导老师队伍,逐步实现指导老师认证管理。

三是选好继承人。

要做好师承教育,除了要选好师傅之外,还必须遴选真心喜欢中医品德优良的继承人,这个也是过去中医师承师傅选徒弟的重要条件。

按照《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继承人的选拔是按照四种不同的师承教育方式来确定的,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师承教育主要是支持国医大师、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进课堂”来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也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师承班,逐步实现将师承教育全面覆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

与毕业后教育相结合的师承教育主要是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特色优势建设,遴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承指导老师,强化中医住院医师中医思维培养,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师承教育由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设置师承教育专项,鼓励中医药专家积极开展多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医疗机构通过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传承工作室建设等师承教育,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也组织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中药的师承教育,鼓励临床医学(含口腔、公卫)专业人员以师承教育学习中医,规范非医药类人员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中药。

总之,中医药师承教育是独具特色、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之举。期待中医师承教育为培养更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好中医、痴迷中医献身中医的一批中医大师,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好医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中医,师承,切实,中医药,教育,传承,院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