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韩启德为这家区中医院写了8个字,如今发生了变化

2020-01-10   健康县域传媒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临潼区中医院蜕变之路

记者:孙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正确定位,开拓创新”八个字挂在童嘉龙的办公室,这是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调研时留下的笔墨。

2003年,童嘉龙接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院长,当时医院的状况举步维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门可罗雀,濒临关门。可万幸的是,这个当年落魄的基层医院,却走出来了一位国家级领导人,韩启德1968年到1979年曾在临潼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过11年,在临潼区中医院(当年的临潼县华清地段医院)工作了近5年。也就在童嘉龙上任的这一年,韩启德正好回到临潼调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当时听说领导要来,我们非常高兴,想着领导来了一定可以要点资金支持”。说起韩启德当年回中医院调研的情景,童嘉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不过接着他又笑着摇摇头补充道,“但是事情不是这样的”。

韩启德当时来了后,问童院长医院的发展情况如何?童嘉龙回答:“特点是4个字:人多钱少。人特别多但是没钱,职工发不出工资了,好多职工都下岗在家等待工作岗位。我们的压力很大”。童嘉龙本想借着调侃的话语跟领导诉苦,可是接下来韩启德的一席话让童嘉龙至今记忆犹新。

“人多钱少,不是咱们中医院的特点,这是咱们中国的特点。咱们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当领导的就要在人多钱少的情况下,带领大家把工作干好,一定站在这个角度来考虑事情;把一部分人的饭碗砸了,来保证另一部分人的待遇是不对的,减员增效的做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童嘉龙回忆道,“韩启德副委员长很认真的说了这一番话,我当时听了内心很震撼,也是这一次为我们医院发展理清了思路”。

正确定位,开拓创新

“骊峰挺秀杏林春暖花竞艳,龙湖波荡岐黄术妙民安康”,如今在临潼区中医院的高大的门诊楼上可以看到这幅中医特色的对联。临潼区则无需过多介绍,一个“秦始皇兵马俑”足以闻名世界。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也拥有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神医扁鹊之墓就位于临潼,明代医家武之望、近代名医黄竹斋都是临潼人。当地盛产的白术、柴胡、远志、猪苓等都是药中上品;民间素有“三月三洗桃花水”防病健身的习俗,骊山温泉也因之成为历代帝王休闲保健的圣地。

临潼区中医院有着七十年的光荣历史,1940年,受党组织的委派,中共地下党员崔明珍、魏义才两位同志成立了“明珍诊所”,作为共产党在临潼的一个地下交通站。1946年11月,新四军第五师135旅政委陈少敏中原突围后,由陕南奉命调回延安途中,曾在“明珍诊所”停留十余天,为部队购置大量的药品,并安全送达延安。“明珍诊所”在革命时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2年,在“明珍诊所”的基础上,成立“临潼县联合诊所”,此后又几度更名,1997年临潼撤县设区,更名为“临潼区中医医院”至今。也是在1997年,医院自筹资金开始了医疗楼的建设,但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工期一拖再拖,中途两易建筑队,直到2000年6月,原设计七层的医疗楼盖到五层便草草封顶投入使用。医院的业务也因基建影响而一度陷入瘫痪,到2001年医院账面固定资产359万元,负债达660万元。医院发展一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也正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韩启德副委员长来陕调研,来到了曾经工作过的中医院,刚上任的童嘉龙似乎看到了救命的稻草。童嘉龙回忆说,“当时医院很可怜,为接待领导卫生局拨了1万元的专款,把医院稍微收拾了一下,给会议室买了桌椅,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也是在这一次,本想要一条鱼的童嘉龙,韩启德送给他了一支鱼竿。

“回答完人多钱少的问题,韩启德副委员长还说了一番话”,童嘉龙继续回忆补充道:“我们医院规模小,缺乏人才,不要和人家县医院拼设备、拼技术,中医院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向下发展,给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群众在这方面的需求很大,上海这几年社区卫生搞得很好,你们可以向他们学习”。

正是这一次韩启德调研时的讲话,为临潼区中医院理清了发展思路,启发了医院办院方向。童嘉龙告诉记者,“韩启德副委员长走了后,我们召开了几次座谈会,认真学习讨论韩启德讲话精神,研究医改政策。按照中医医院承担的社会职能和资源优势,面对临潼区医疗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医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也没有能力和大医院争病人,和兄弟单位抢市场。而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断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只有在这方面做精做细,才能做大做强”。

按照韩启德副委员长“正确定位、开拓创新”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临潼区中医院制订了“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专科特色”的办院方针,确定了“差异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

大专科,小综合

“正确定位,开拓创新”,童嘉龙将这八个字作为医院发展的指导方针,更新观念,以特色专科为抓手,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方向,努力向办好特色医院的目标迈进。同时,着眼当下,在家门口解决好社区居民基本医疗问题,努力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为临潼区中医院的工作重点。

可是,对童嘉龙来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何做,如何才能做好,确实是一个新事物,医院如何转型,也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间过去了一年,也努力工作了一年,可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童嘉龙和医院医护人员仍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这个时候,童嘉龙突然想到了韩启德调研时说的话,“上海这几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搞得好,你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工作陷入迷茫状态的童嘉龙向韩启德求救了,他想考察一下上海的社区服务工作,学习上海的经验,把临潼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搞好。为医疗事业发展、为服务群众的事情,韩启德很是乐意帮忙。2004年9月,韩启德亲自向时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的刘俊同志写信,把临潼区中医院介绍过去,委托帮助安排考察工作:

刘俊老同学:

我曾在陕西临潼工作过的医院希望了解上海社区卫生医疗的经验。希望您接待,并安排他们实地考察。有烦之处,望谅解,我也算是为“家乡”人办点实事。

韩启德

童嘉龙很是感动,不仅因为一个小医院的“小院长”能得到一个“大人物”的帮助,他在百忙之中依然关心着他曾经工作过的医院。更重要的是,他把他工作过的临潼看作了他的家乡,他把对临潼中医院的帮助,看作是“为家乡人办的一点实事”!

说到这里,童嘉龙感慨道,“这是什么?这不就是赤子之心吗?一个外地人,对工作过的地方竟有着这样的赤子之心。那么,咱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潼人,有什么理由不把临潼的卫生工作搞好呢”?

2005年,中央电视台《决策者说》栏目邀请韩启德录制一期关于“医疗改革、基层卫生工作”的节目,韩启德又想到了“家乡”的医院——临潼区中医院。他向中央电视台建议,邀请临潼区中医院院长童嘉龙作为嘉宾参加节目录制,既让童嘉龙有机会把基层医院的心声带到全国人民面前。同时,又让童嘉龙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倾听了患者和社会的心声,并引起自己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深层思考。

2007年,临潼区中医院部分转制为“临潼区骊山华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医院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机遇。为此,医院确定了“社区服务搭平台,专科建设树标杆,三名三进谋发展,优质服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康复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将临潼区中医院办成一个中医药文化特色明显,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齐全的医疗机构,使中医药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相辅相成,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关于医院发展思路,童嘉龙向记者解释道:“社区卫生工作是一个服务平台,更是一个资源平台,我们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方面为老百姓做好服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工作的资源优势,加强学科建设,满足辖区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中医专科建设上,打造本地的标杆。例如我们医院的骨科是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是市级重点专科等等,就是要把我们医院专科的优势阵容打造出来。“三名三进”是指名医、名科、名院,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服务理念。首先要培养名医,通过名医建设名科,通过民科来推动名院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老百姓提供优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把服务的人文管理放在前边,在这些基础上才能树立起我们中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的品牌”。

2010年3月,临潼区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2010年6月,童嘉龙在给韩启德汇报医院工作时韩启德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通过二甲评审很好,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医院能为老百姓解决多少问题。”并为临潼区中医院题写了“厚德敬业,传承创新”八个字的院训,鼓励医院创新办院模式,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把医院办成特色鲜明、医术精湛的医院。2011年6月,韩启德来陕考察,指名让童嘉龙全程陪同,这又给了童嘉龙一个学习的机会……

临潼区中医院,也在韩启德副委员长的关怀下,在临潼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止2017年,医院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骨伤科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妇科、肝病科为省级特色专科;肛肠科列入市级重点专科;脑病科为市级特色专科。

前行与思考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临潼区中医院门诊楼骨伤科的外面排满了患者。前来就诊的李大姐告诉记者,“我是长期包包子低着头,时间一长颈椎就出了问题。去了几个医院都不行,后来熟人推荐来的这里,他们这手法治疗确实不错,收费也不贵,在我们这儿挺有名气”。

在说到医院发展愿景时,童嘉龙说:“一是打造区域性中医药医疗中心,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最合理的诊疗方案;二是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打造一流服务团队;三是为职工提供成长的平台,造就一批名医;四是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临潼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几年来,临潼区中医院帮助全区2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中医馆建设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每年开展乡村两级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00余人次。

2015年7月,在区卫计局的支持下,临潼区中医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的原则全面托管秦陵卫生院,成立秦陵分院。

2019年11月20日,在临潼区卫生健康局的统一部署下,临潼区中医院组织各成员单位及医院中层干部召开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县域医共体工作启动会议,目前已经有相桥、零口、斜口等10家乡镇卫生院成为临潼区县域医共体中医院分院。

多年来在不断的工作与思考中,对于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童嘉龙也攒了一肚子话。他告诉记者,“住院医师规培化制度和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对咱们国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基层医院好不容易招到了一个本科生,规培三年很多就回不来了。国家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希望实现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住院医师的同质化,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住院医师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希望在要求基层卫生院和三级医院住院医师同质化的同时,也应该切合实际、尽快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目前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主要矛盾是数量跟不上,一味追求质量是不接地气的。近些年来,国家关注民生,全面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群众的就医需求大幅度释放,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忙的不亦乐乎,城市医院吸引人才的力度很大,而基层医疗机构在这方面和城市医院没有可比性。”

“还有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门槛太高,每年的考试通过率大约20%-30%,这也导致大量的医学生不能合法从医。我们这里很多乡镇卫生院招录的一些大学生长年在基层工作,病人很多,却考不上执业医师证,他们长期为基层百姓健康服务,却属于‘非法行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很大,要入村入户,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没时间学习考证。无证上岗,工资待遇当然也不高,职业尊严更是谈不上,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会被慢慢消磨,影响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

在推进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对于县级医院发展,童嘉龙认为应加快打造县级医疗中心,以及乡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城市三级医院办的越大、越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突出。童嘉龙幽默地说,“医院发展不能只建五星级宾馆,让五星级酒店不断扩张是难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我们应该重点建设好一些招待所、平价宾馆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真正将保基本、强基层的医改方针落到实处”。

作为临潼区中医药工作的龙头,临潼区中医院也在通过医联体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童嘉龙表示,“医联体建设,其实就是政府给政策、医院搭平台、科室搞协作,以学科为中心医联体建设就有了灵魂”。

近几年,临潼区中医院先后成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校董会、陕西省中医医疗联合体、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陕西省大针灸医联体、西安市中医医疗联合体、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专业医联体成员单位,和西安市红会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聘请陕西省中医医院的专家定期查房带教,参与学科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同时紧抓医联体建设和县镇一体化改革,这些发展理念和举措犹如该院发展的“一体两翼”,为临潼区中医院的发展和分级诊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童嘉龙表示,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内涵建设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临潼区中医院将坚持“弘扬中医文化,服务百姓健康”的办院宗旨,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为健康临潼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点赞
打赏 打赏

已发表0篇文章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