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男人的前列腺,别等增大了才来关注它……

2020-03-13   许超医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应对前列腺增生,你可以这样做!

前两天,有朋友给我发信息,他老爹小便不太痛快,经常滴滴哒哒的,有时夜里睡下后还要起来跑一两趟厕所。老人家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跟子女说自己的情况,毕竟他觉得那是作为男人的隐私。后来在他的追问下终于说出了具体情况:老人家最近一两个月几乎没出门,每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每顿饭都喜欢喝点白酒,一个多月前小便就开始出现了这些问题。

前列腺疾病,是每个男人都有可能经历的问题。年轻的时候提心吊胆防着前列腺炎,等到年纪大了又要担心前列腺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也跟着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不过也有研究发现最有些人早在25岁就有可能开始出现前列腺增生症了。表现在出现下尿路症状,比如尿频、尿急,也有夜尿症状(晚上起来小便2次及以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症状比较轻微没有影响正常生活,有些人可能因为不适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而要寻求治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直接吃药或者做手术的,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特别是生活质量还没有受到下尿路症状明显影响的患者,完全可以先等待观察(watchful waiting)。也就是让患者了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知识,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通过定期随访来评估病人的病情,再根据随访的结果决定需不需要用药或者手术。

在家里能不能应对增大的前列腺?该怎么做呢?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适当限制乙醇类和咖啡因类饮料。由于酒精和咖啡都有利尿和刺激作用,可以引起尿量增多、尿频、尿急等症状,所以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尤其是在晚上睡觉前4个小时。睡前2小时内不要摄入任何液体。我的建议是,对于一些喜欢喝酒的人,无论白酒、红酒、啤酒还是含酒精饮料,最好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了。在急诊经常见到一些老大爷自己在家里喝着喝着白酒排不出尿来了,结果急性尿潴留而需要插导尿管。至于含有咖啡因的的饮料,像咖啡、红茶、绿茶、热巧克力、可乐等很多饮料中都有,在睡前喝这些饮料,会增加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不容易入睡,越是睡不着觉就会感觉下尿路的症状越重。

锻炼自己排空膀胱的技巧。排尿的时候尽量要排空膀胱,尤其是在晚上睡觉前,排空膀胱可以减少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次数。当然,这对一部分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来说可能不是太容易,有可能要花5-10分钟,不过这能帮助减少一次次起来而打扰睡眠。为了促进膀胱排空,可以尝试在排尿时坐下来,这样可以改变尿道的角度,小便起来更放松。还可以尝试重复排尿:在最初强烈的尿流出来后,稍微等一下,然后再试一次,看看是否有更多尿出来。如果天冷的话,要记得给自己保暖,可以穿上棉拖鞋或者厚一点的家居服。

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小便不是太顺畅,就比较着急,有时候越着急却越是尿不出来。另外,有人有尿频、尿急的情况,膀胱里可能只有一点点尿量就总想上厕所,刚尿完没多久就又想去了。不喝水还好,稍微多喝点水那小便的感觉就止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训练自己把注意力从排尿的欲望中转移开。不要总想着“我怎么又想尿尿了”,可以适当的憋尿,以不产生不适感及尿失禁为准,从而增加膀胱容量和排尿的间歇时间。也可以用轻松舒缓的音乐来分散注意力。

适当活动锻炼。我们都知道,久坐不动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久坐时血液循环不良以及久坐压迫前列腺,这些都对前列腺也没有好处。有研究表明,一些轻负荷运动如散步,可能有助于减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运动还可以减轻压力和肌肉紧张,从而有助于排尿。散步、徒步走和游泳是很好的减压运动,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有好处。但是要记住,不要骑自行车,因为自行车座带来的压力会刺激前列腺,使前列腺增生症状加重。此外,在健身房举重和拉伸也会使一些男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更严重,所以要进行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果不经常出门,可以在家里走一走活动活动,别一天到晚坐着。

服用药物也要当心,避免服用非处方抗组胺药或减充血剂。许多非处方的感冒药、抗过敏药以及助眠药都含有抗组胺剂或其他解充血剂,这些药会加重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从而导致更频繁的上厕所小便。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治疗高血压药物、解痉药、抗抑郁药以及用于治疗帕金森的药物也可能对症状有不良影响,所以不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男人在成年后,前列腺的健康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难以启齿却又不得不面对,平时多注意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前预防提前应对,别让增大的前列腺成为生活和心里的负担。另外,还要提醒大家一句,即便你觉得这些知识自己用不到,也要为了自己的老爸多少了解一下,这样老人家出现不舒服的时候,你还能给他一些支持与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打开健康界APP,查看更多医健资讯
点赞
打赏 打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