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一会儿就醒了,是不是没吃饱?
张婷说:这篇是我自己就宝宝睡眠的一些观点和感受分享。睡眠研究,目前还处在特别初级的阶段。我看的书,查的资料,考虑的方方面面,甩出那些搞睡眠训练的砖家好几条大街了。
要问我自己的感受,我只选择相信我自己的孩子,信任她们吃睡是本能,我天然去及时回应和满足,顺应她们的年龄发展特点,肆无忌惮的爱她们就好。满足不了的,我会如实坦诚表达,划清界限,宝贝乐我乐全家都乐。
日常的哺育咨询中,我常会遇到新手父母们,有类似这些困惑:
——宝宝落地醒,怀里吃着乳房瞌睡了,放下立马就醒了,抓狂。 ——宝宝刚放下,睡不到十分钟就醒了,是不是没吃饱? ——宝宝哄睡一小时,只睡十分钟。 ——宝宝吃完一觉睡不到三小时,是不是我奶不够? ——宝宝吃乳房睡的很安静,乳房一取就大哭,是不是吃不饱? ——宝宝只能吃着乳房哄睡,要不哄的我都要哭了,他都不瞌睡。 ——宝宝每天睡眠时长不够12个小时,会不会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只让抱着睡,会不会养成一直抱的坏习惯啊? ——宝宝睡觉总是睡的不安静,一觉睡不到三小时,是不是我奶不够啊? ...... 一说到宝宝的睡眠,父母们的问题多的数不清,各种担心也都来了。 初为人父母,特别容易依赖各种数据和研究,或者工具,来套用自己的宝宝。每天被数据和研究控制,为了美好的数字,做各种睡眠记录表,计算各种数据。 关于睡眠的很多言论,比如睡眠训练,EASY模式,程序育儿之类,很多做法其实都是出于大人的需要,图个省事,而宝宝的需求是看不见的。 这篇,我就妈妈们常会提到的一些困惑,做一特别的整理,希望能给迷茫中的新手父母们一点光。 1 宝宝的睡眠需求
生理需求
维持生命的稳定和安全
宝宝需要的睡眠环境,就像在子宫里一样安全,没有妈妈在身边,宝宝的呼吸、心率、体温、血糖都会不稳定。 尤其是黑漆漆的夜里,需要夜醒夜奶来确定自己被妈妈关注和保护,生命是安全的。
营养需求:不睡长觉,需要夜醒夜奶
小宝宝只有母乳一种食物,又很容易饿,如果希望宝宝睡很久,那必然没有吃的时间,吃奶次数就会减少,都在睡长觉了,哪有时间吃啊,必然会影响乳汁的摄入,影响体重的增长。经常会发现搞睡眠训练的孩子,可能会影响体重增长。
情感需求
需要奶睡:宝宝不具备自主入睡的能力,得吃着乳房帮助自己更好入睡。
需要陪睡:自己一个人睡会害怕,会睡不踏实。
需要抱睡:需要贴着大人,需要依偎,需要抱着,会睡的安心。
2 妈妈的睡眠需求
更好入睡和休息:产前整体的睡眠时长,在产后频繁哺乳被拆分成零碎的睡眠时间段,而哺乳可以帮助妈妈更好入睡。
睡觉时候哺乳方便,随吃随喂,随喂随睡。
3 宝宝的睡眠特点
1、无规律
没有啥具体的时间,也没有啥具体的睡觉流程和仪式。看宝宝的状态和需求,灵活满足就可以。
2、吃睡没啥明确的分界线
哺乳和睡眠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大多宝宝吃乳房时候,吃着吃着就闭上眼睛了(虽然嘴巴还在小口轻微吮吸),有时候是真的可能就睡着了。母乳宝宝的睡,并不是离开乳房,放到床上,才叫睡了。吃吃睡睡,是没有啥明确的分界线的。
3、睡眠形态
通常睡一觉不会经常超过四小时
小宝宝睡5个小时就算长觉整觉了。睡长觉并不代表睡眠质量好,尤其头三个月,大部分宝宝最多三小时就醒了,而更多时候都是些零碎的吃吃睡睡的小觉。如果宝宝睡很久,吃奶次数必然减少,想要长体重就是妄想了。
两岁前都会有夜醒夜奶
宝宝1-2岁前,甚至三岁左右,都会有夜醒夜奶。大部分宝宝夜里都有2-3次夜奶,通常夜里三小时左右就会哼唧要吃奶了。一岁到两岁,夜奶可能会增多,因为这个阶段宝宝遇到的挫折和挑战多,夜奶更多是心理安抚。
夜奶
通常是闭着眼睛吃,不会彻底清醒过来,大多都是迷迷糊糊吃的,吃完就睡了,这是非常正常的。大一些,经常是自助餐,宝宝闭着眼睛自己扒开妈妈衣服,很快吃完,妈妈闭着眼睛喂,吃完各自安好,各自睡去。
4、睡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
宝宝的睡眠行为状态,夜醒夜奶次数,不会一直固定不变。 这和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环境变化,等等都有很大关系。以前一晚上醒两次,最近醒来三次,这都是正常的。 孩子在成长,成长的各种行为也本来就是多变的,不会固定直线唯一的。比如最近冬天,家里都有暖气,天气干燥,很多宝宝夜里夜醒增多,不是宝宝有问题,而是环境干燥,需要调整环境。 3 如何满足宝宝的睡眠需求?
1、妈妈和宝宝睡在一起,彼此会更容易入睡,睡的更好
并不是睡在妈妈比较远的婴儿床里或者托管的宝宝,让妈妈和宝宝分开,彼此就会睡觉更好。 通常发现,睡在婴儿床或者托管的宝宝,必须醒的特别彻底,闹得更厉害,才会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延迟满足的宝宝,不被及时回应的宝宝,再到妈妈怀里的时候,会需要更长时间的吃奶来安抚自己的情绪,越发的黏在妈妈怀里,而妈妈也需要更久的时间来安抚宝宝,觉得倍感疲劳。对于彼此,都是特别大的消耗,妈妈疲惫烦躁,宝宝哭闹焦躁,一家人都要搞疯。 所以哺乳妈妈通常建议,睡的安全,也有安全感,方便哺乳就可以:
同室不同床:
婴儿床就挨着妈妈的大床,高度同平。宝宝能感受到妈妈在身边,妈妈也能及时发现宝宝的需求信号。
此图来源于网络
同床睡:
妈妈睡中间,宝宝和老公睡两边(宝宝的那边靠墙或者有护栏)。宝宝和妈妈分开盖各自的被子,这样就不担心爸爸压着宝宝了,也不影响爸爸妈妈的亲密关系。(在确保宝宝睡眠安全的情况下,自行选择)
侧躺喂(考虑到睡眠安全,三个月后可以躺一边喂两边):
有的宝宝在怀里吃奶已经瞌睡了,再超婴儿床放的时候,这个放的动作打扰了已经瞌睡的宝宝,宝宝又会醒来,又得重新哄睡。这时候可以在躺喂睡前,在宝宝身下垫一块小毯子,小宝宝瞌睡后,可以轻轻平移动小毯(宝宝也会带着)到小床上。
微博上一个妈妈发给我的图片(躺一边喂两边)
2、互动要同频,要看见眼前真实的宝宝的需求
被数字、流程、程序、工具控制的妈妈,特别容易被宝宝的睡眠搞的精疲力尽,憔悴不堪。 如果看不见眼前真实的孩子,即使妈妈和家人拥有再多的哄睡技术,游戏技巧,也是一味的在焦虑中徘徊,走不出来。 比如,孩子哭闹,眼神困倦揉眼睛,啃手,家人觉得哭是有问题,使劲逗宝宝,把宝宝举高高,或者逗笑,或者玩一些更刺激的游戏,想要宝宝停止哭泣,高兴起来。可是宝宝哭闹更厉害,给吃乳房不吃,便觉得宝宝可能是饿了,妈妈没有奶吃不出来,那就赶紧拿奶瓶塞嘴里止哭,孩子吃完奶瓶就瞌睡了。 妈妈和家人看不见眼前哭泣的宝宝,其实是想要平静,想要瞌睡。而大人却一味的希望困倦的孩子停止哭泣,高兴起来。越逗孩子,孩子越兴奋,越烦躁,越哭闹厉害,家人就直接觉得是饿了,塞奶瓶完事儿。 哭泣的小婴儿的需求,是困了,还是饿了?或者别的因素?如果大人看不见眼前真实的孩子的需求,不能去及时满足,喂养睡觉生活作息都会步调错乱,孩子便被套上了“磨娘精”这样的标签,大人也会无止尽的焦虑,身心俱疲。 3、大人跟上宝宝步调走,宝宝为主体的照顾
睡觉前:
——不要搞兴奋刺激的活动就可以。 ——宝宝的睡前信号:比如两眼无神,抓脸挠眼,哼哼唧唧啊什么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 ——大人不要有几点了你该睡了的念头:没有睡意,谁愿意被迫睡呢。
睡觉时候: 大多宝宝需要奶睡(妈妈不在时候抱睡,讲故事睡,灵活运用)。
——宝宝睡,妈妈就跟上宝宝一起睡。 ——安在当下,不要人在心不在。总有快睡着,妈妈还有事情要干的念头:比如你赶紧睡,妈妈还要等你瞌睡了打扫卫生(这些活都留着给老公干去)。那么,你会发现,越让快睡着,越是吃吃吃的不松嘴不让妈妈走的。
睡醒了: 不论睡多久,不用太在意,醒了如果吃奶还会睡,那就陪着再吃吃睡睡一会儿,如果宝宝清醒过来了不吃,那就抱起来玩呗,多大个事情啊,谁规定一觉一定得睡多久啊。
4、妈妈状态不佳,觉得夜奶很累
——及时向家人提自己的需求,家人搭把手,和宝宝无关的事情,都给家人去处理,妈妈安心陪宝宝,度蜜月,不要自己全包硬抗。 ——也向宝宝如实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妈妈累了,要躺舒服睡觉,妈妈还会搂着你,陪着你,一直爱你的。大部分宝宝都会理解妈妈,知道吃奶的需求并没有错,只是妈妈状态不佳满足不了而已。(不吃奶了,可是妈妈这个人还在身边,是真的发心真爱,不是被迫不情愿的假爱) 4 常见困惑?
1、奶睡陪睡抱睡,会不会养成坏习惯?
放心,不仅不会养成坏习惯,还会有利于宝宝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这些孩子长大后独立性更强,自主意识更强,越能自我满足,不外求不索爱,内心永远不给阳光都灿烂。 按需哺乳,就是给小婴儿一种“我可以掌控我的吃睡日常生活,我不被我妈妈掌控”的感觉,想吃想睡,不想吃不想睡,都请尊重我,我说了算。 前三个月之前的小婴儿,和妈妈就是一体的,吃睡日常,活力无限,妈妈你都得围绕着我转。这是孩子被认可被相信的最初启蒙,成长中性格的独立自信,自尊自我价值感,都建立在最初的被妈妈肯定和及时满足的感觉上。 而小婴儿的需求总不被看到,总被父母按照自己的心安排的,要让宝宝围绕着大人需求转的,养着养着,大人把宝宝本有的生命活力不断的削弱,孩子成长不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却成了父母眼中期待的样子:早早懂事乖巧,独立睡觉,自主睡觉,不敢真实做自己,带上面具,虚伪满足父母的期待。父母命,不可违,没有了作为孩子的生命本有的活力。 感觉这东西,真是很美妙,难以捉摸,慢慢琢磨吧。
2、夜奶会不会断不掉?
如果准备自然离乳,那就不需要断,宝宝会自己不吃的。很多自然离乳的孩子,三岁左右夜里就不大醒了,睡前吃几口自己就瞌睡了。其实就是宝宝自己已经吃了一两年了,很满足了,自己不需要了,也就不会醒来再要了。 对于五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夜奶的最佳境界是:自助餐。很多妈妈只记得夜里有喂过乳房,也记得宝宝有吃过乳房,但吃了几次,吃了多久,大概都不记得,因为都是迷迷糊糊吃,吃完各自迷迷糊糊又睡去了。 妈妈之所以不记得,是因为妈妈打心眼里觉得夜奶是常态,不觉得夜奶是问题,特别放松的享受这样的陪伴过程,自然不会在意夜奶的次数之类了。 如果一两岁就离乳了,即便不能自然离乳,只要妈妈和宝宝的亲子关系结实,离开了乳房,妈妈依然懂得宝宝的需求,给与宝宝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回应,宝宝并不会因为没有乳房吃就影响自己的生活的,宝宝也会比较好的适应现实的。
3、宝宝自主入睡自己睡了,是不是就是独立性很强了?
自己睡小床,自己睡一个房间,这只是一个睡眠行为,并不代表宝宝独立性强。 当一个孩子所有需求被充分满足后,才会逐渐具有独立性。而这个独立性更多取决于亲子关系,和年龄和时间表都没啥关系的。 没被父母狠狠爱过的宝宝,就期待他早早独立,这是父母的白日梦 。孩子只要感受过被父母爱的感觉,才会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是一种能力,很多大人自己都是缺爱的,不具备爱的能力的,要说看见孩子的需求,去爱宝宝,那更是天方夜谭了。
4、小婴儿常奶睡,会不会导致以后都需要靠吃奶来哄?如果妈妈某天不在,其他人会不会哄不住?
奶睡是建立宝宝和妈妈之间信任感,帮助宝宝和妈妈更好入睡的方式,非常容易做到和满足。当妈妈对于宝宝的日常需求,及时回应和满足了,宝宝和妈妈建立起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了,即便妈妈上班或者偶尔外出不在身边无法奶睡了,家人抱着摇着听着故事,也会入睡的。 因为有稳固信任的安全的母婴关系在,妈妈给她的“安全基地”是陪伴着宝宝的。妈妈下班回来后,还可以享受专宠——奶睡。 没有睡眠有问题的宝宝,只有觉得宝宝睡眠有问题的大人。宝宝需要的不是被解决,而是被发现,被满足,被陪伴,被理解,被支持。 宝宝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鲜活的人,独立的生命个体。大人要试着把自己脑子里那一套套路孩子的流程和程序工具,这是木马,把他清除掉,才能遵循自己初为人母本能,耐下性子,静下心,看到眼前真实的孩子,看到宝宝的需求和感受,去满足他。 爱是什么?爱就是深深的看见,人类都渴望被看见,婴儿也是如此。吃睡都给宝宝去做主吧,信任宝宝,睡觉这个事情,就不是个啥难事了。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