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人的心态也可能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泰戈尔说:“让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是情绪的奴隶。”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不能妥善处理情绪,情绪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不知何时可能就会爆发出来,从而让情况变得无法收拾。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大家都知道要内心强大,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做到内心强大。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道不等于做到,在知与行的转化过程中需要达到:战胜自我,克服自己的弱点,用意志战胜欲望,才能真正让内心强大到内圣外王。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时说过:“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情绪只能由内而外地触动,而无法由外而内地加以控制,即使是你自己的大脑也无法控制你自己的情绪。越是想控制情绪,越会使你的情绪变得更糟。如同大禹治水一样,不能填堵,只能疏导。以文化人、微言大义、触动心灵、唤醒良知……正是四书五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妙之处。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之中的《诗经》,其中主要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通过平铺直叙、类比、用事物引动人的情绪,触物以起情。比如:《国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寥寥数语一副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就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国夫人庄姜之美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映入眼帘。《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本来是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开头却以孔雀徘徊而飞,引发人们对爱情的无限遐想……这都是物动情者也。阅读经典不仅仅是只记住只言片语,而是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外一个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阅读经典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入自己,从经典中彻悟,使生活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一起感悟经典中的高妙境界吧!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叙述而不议论,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用精微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发几千年来隐藏于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文化基因的共鸣,触动心灵、唤醒良知从而超越自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要我干”就是如果你命令别人去做一件事,那么他可能就会心生计较,一计较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好事可能就会做不好了。而“我要干”,是通过心传教化,触动心灵、唤醒良知、良能,抑恶扬善,匡正人心。灵魂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洗礼、然后知行合一从根本上变革行为方式,把本心之知与外在之行融为一体,从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去推动工作。
什么是良知、良能。不虑而知既良知,不学而能既良能。比如:母亲为了救出被压在汽车下面的孩子,瞬间爆发出巨大潜能,抬起了以前从不可能抬动的汽车。良知人人都有,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只能向内求而不能向外找。我们是万物之灵,良知是我们区别于万物的关键,也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一旦良知被唤醒,良能的力量就会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不是不分是非善恶,而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以清净无染之心去履行。生命意义为何,全在你的选择。人生只有10%是真正客观存在的,剩余的90%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只有格去心中的杂念和奢望,去甚、去奢、去泰,才能致虚极、守静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思何虑,勿忘勿助,境随心转,无己无物,视险若夷,油然春生,达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境界,从而真正让内心强大,内圣而外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3——莎士比亚太难了需要杜甫、苏轼疗愈心灵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5——分级诊疗哲学体系与医联体生态系统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7——如何做到“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9——生命意义为何,全在你的选择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10 ——王阳明的花与薛定谔的猫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11—— 前浪的传承与后浪的崛起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12—— 万里长城今犹在,自由女神能安否?
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13——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浩然正气
作者:孙新颜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