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怎么办?——运动医学宋斌
专家简介:宋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运动医学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尤其在下肢运动损伤的诊断以及关节镜治疗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又称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面,上连股骨,下连胫骨,分为深浅两层,深层与关节囊紧密相连,浅层与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当膝关节伸直时,内侧副韧带后侧部分紧张,当膝关节半曲时,内侧副韧带前侧部分紧张,从而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限制其外翻和旋转。
内侧副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受伤机制多数是伤者足的位置固定,膝关节外侧遭受直接碰撞或由于扭伤导致膝关节过度外翻,也就是膝盖向内,足向外,多见于剧烈的体育活动中,如溜冰、足球、篮球等运动的碰撞、撞起落地、扭转等动作。伸直位的损伤易发生于韧带的胫骨附着处,半屈曲位损伤多伴旋转,多为股骨附着处损伤。
患者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常有明显的小腿外展、外旋的受伤史,膝内侧疼痛、肿胀、皮下淤血。部分断裂时走路出现疼痛,完全断裂时,疼痛剧烈,患肢不能负重,压痛点常在股骨内上髁或胫骨内髁的下缘处,一些特殊的体格检查如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外翻)呈阳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在局麻下,伸直膝关节,强力使膝内收或外展,拍正位X线片,如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则伤侧关节间隙增宽。核磁可清晰显示出韧带的情况,还可发现意料不到的韧带结构损伤与隐藏的骨折线。关节镜可在直视下发现韧带的损伤,还可以辅助治疗。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可分为3度。Ⅰ度(轻度)损伤为少量的韧带纤维撕裂,伴有局部压痛感,但是不伴有关节失稳。Ⅱ度(中度)损伤为韧带纤维的部分断裂,同时伴有关节功能丧失,以及轻中度关节失稳。Ⅲ度(重度)损伤为出现韧带完全断裂,关节显著失稳。临床中单纯的膝关节副韧带的损伤很少,往往伴有膝关节其他软组织如内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治疗应依据损伤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总体来说内侧副韧带是一个自愈性较好的韧带,Ⅰ度和Ⅱ度的损伤患者确诊后,首先应制动、消肿,早期制定并在保护下负重对患者的恢复疗效较好。通常采用石膏夹板固定膝关节于30°到45°屈曲位4-5周,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于2周左右带石膏负重行走;拆除石膏后练习主被动膝关节伸直和屈曲,配合物理治疗,逐渐恢复膝关节的运动的功能期间可配合一下外用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尽快消肿。
Ⅲ度损伤的患者韧带完全断裂,但也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伴有多韧带损伤,如前交叉韧带断裂等。或者合并关节脱位、韧带撕裂后卡压关节内等严重情况时才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应通过手术施行内侧副韧带修复或重建术,其他组织损伤,如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时,同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如果只是内侧副韧带损伤,则也可以尝试保守。在损伤急性期应制动和消肿,可予冰敷和药物治疗,等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手术最好在伤后2周内进行,主要是行韧带缝合术。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2周,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0-60°,避免过度的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练习。术后2-4周,外侧抬腿练习、后抬腿练习、直腿抬举和伸髋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4周,开始膝关节伸展练习0-90°,术后5周开始主动伸屈膝关节。术后6周脱拐练习步行。术后7-8周,可开始负重练习,注意恢复正常步态。
第三阶段:术后8-15周,开始蹬踏练习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加入上下台阶训练。术后16-20周,如果患肢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可进行慢跑等练习。
术后第四阶段:术后6-9月,可完全恢复运动。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如果损伤,及时就诊并取得专业医师的指导帮助治疗,康复效果大部分是满意的,因此,如出现怀疑内侧副韧带损伤时,不要延误治疗时机,及时就诊,根据病情获取个体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以免出现更严重的损伤后果。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