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还要锻炼?危害超出你的想象!
杨先生今年45岁,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在旁人看来,他年富力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然而正是这位“成功人士”最近却有了一件烦心事。
半年前,杨先生受邀参加了一位朋友组织的高尔夫球体验活动,回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然而2个月前在一次潇洒地挥杆后,杨先生突然感到右肩一阵剧痛,稍事休息之后发现右手还能抬举,疼痛似乎也没有十分剧烈,就没有放在心上。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杨先生没有再敢去运动,然而肩膀的疼痛却时有时无,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压到右肩甚至还会痛醒。
休息不好让杨先生很是烦恼,他咨询了资深球友被告知是“肩周炎”、“就是平时动得太少,肌肉不适应,坚持就好了”云云。对于运动的渴望和不服输的个性促使他走进了小区的健身会所,然而就在做了几个上臂拉伸运动之后,杨先生意识到这次自己真的玩脱了:不仅右肩的剧痛再次发作,手也抬不起来了。
坐在我的诊室里,杨先生感到非常“蓝瘦、香菇”,不停地跟我诉说:我才四十多岁,肩膀怎么就老化得这么厉害了呢?我仔细询问了病情并做了一些肩部的体格检查,在看过他的核磁共振后安慰他:这根本不是老化,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你现在的问题是运动导致的“肩袖撕裂”!
WHAT?肩袖撕裂是什么鬼?杨先生表示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病。要知道什么是肩袖撕裂,就要从肩袖是什么东东讲起。肩袖其实指的是肩关节里的四根肌腱的统称,也就是四根我们俗称的“筋”,这些肌腱一头连着肌肉,另一头连着骨头,肌肉一收缩就会牵着筋,筋又牵着骨头,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动作,这也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由来。
这四根筋都有着各自非常狂炫酷霸拽的名头,分别是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以及小圆肌。当然我们完全没必要去记住这四个高端大气的专业术语,我们只需要知道正是这四根筋“兄弟齐心”般地保卫着肱骨头,让这个“头铁”的家伙不致于会轻易脱位。它们就像袖套一样将肩关节包裹起来,因而得名“肩袖”。虽然这四兄弟都是京畿重地般的存在,但彼此之间的地位多少也会有些许差异,我们慢慢道来。
前面提到这四兄弟分别从不同方向共同拱卫着“京师”,其中肩胛下肌腱就是镇守着关节前方的“朝廷大员”。这位大兄弟作为前方的唯一一根肌腱,也是四兄弟中最大、最强壮的一位,绝对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狠人。然而由于我们的上臂平时做的最大的动作是朝前和朝上,很少向后,即使向后活动范围也很小,此外肩关节前方还有胸大肌、胸小肌两员大名鼎鼎的骁将负责外层守卫,因此,单纯的肩胛下肌腱撕裂发生概率并不高,大约5%不到。尽管如此它对于肩关节稳定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可否认的,有机会我们会详细聊一聊肩胛下肌。
第二根肌腱是“冈上肌肌腱”,和它大哥一样也是位“独当一面”的大员,只不过“大哥”肩胛下肌腱镇守前方而“二哥”冈上肌肌腱“镇守的是上方。冈上肌一头连着肩胛骨,另一头连着肱骨头上的大结节。冈上肌一收缩就会牵拉冈上肌肌腱,带动上臂完成外展上举动作,说得通俗点,就是抬胳膊都靠它,你说它重要不重要?按说这么重要的肌腱即便是想低调,那实力也不允许啊,但人家偏偏就非常低调。和大名鼎鼎的“肩周炎”比起来,“冈上肌肌腱损伤”显得是那么默默无闻,但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极大普及,冈上肌肌腱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占肩关节疾病的60%以上,是真正的“社会冈上哥,人狠话不多”。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冈上哥”如此社会的特点呢?有一句话叫“位置决定价值”,冈上肌肌腱如此容易受伤正是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导致的。这根肌腱的特殊之处在于上方是肩峰而下方是肱骨头,也就是说它被两块骨头夹在当中,两边都是不好惹的“硬茬”。就好比结了婚的男人一样,夹在自己老妈和媳妇之间当三夹板,婆媳关系好则罢了,要是不好你说它尴尬不尴尬?好在正常情况下肩峰下的间隙比较大,并不会挤压冈上肌腱,正如绝大部分的家庭中婆媳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一样。但如果上肢一直进行某些重复的用力的动作比如手臂快速高举过头或肩这样的活动,就会引起冈上肌腱和肱骨上方的软组织水肿。这软组织越来越肿胀,骨头之间的间隙却没有变化,就好比人发胖了但床没换,床就显得挤了,此时肩峰下间隙会相对变小,肌腱就容易被挤压甚至发生损伤了。
最后还有两兄弟分别是冈下肌肌腱和小圆肌肌腱,和前面两位大哥相比,这兄弟二人就精明得多了。他们始终坚持“出来混,没几个朋友怎么行”的原则,紧密合作、抱团取暖,共同维持后方的稳定,而且在完成上臂外旋动作的时候还要拖上二哥“冈上肌肌腱”一起,那就更不容易损伤了,是妥妥的“心机boys”。
正所谓“大家都是接受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为何你却如此优秀?”,尽管四根肌腱都被称之为“肩袖”,但冈上肌肌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最容易被损伤,所以绝大部分的肩袖撕裂指的都是冈上肌肌腱撕裂,我们的杨先生也正是因为挥杆过猛过频而不慎损伤了冈上肌肌腱。肩袖撕裂的首要症状就是肩关节疼痛,早期通常仅在手臂上举时发生,疼痛可从肩部向上臂甚至前臂放射。随着病情加重即使静息状态下也会疼痛难忍,夜间疼痛明显,尤其是受伤的一侧肩膀压在下面时会有剧痛。同时可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但典型的肩袖损伤导致的活动受限与肩周炎不同,后者无论是自己抬手还是别人帮着抬手都不行;而肩袖撕裂则表现为患者自己抬举上臂时会感到明显无力感同时伴有疼痛,但如果别人托着手臂上抬时却没有明显受限,称之为“主动活动受限”。
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将肩袖损伤分为“功能性肩袖损伤”与“无功能性肩袖损伤”两类。其实就是看肌腱跟骨头还连着多少,如果只是一部分纤维断了而大部分都连着骨头,这样的患者疼痛就比较轻微甚至没有疼痛,抬手也通常没有问题,杨先生受伤后早期就属于这种情况。绝大部分此类肩袖损伤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定期复查肩关节核磁共振,同时注意生活与运动习惯,避免再次受伤就可以了。但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我们的杨先生偏偏没有去咨询正规医院的关节外科医生而是在请教了两位“损友”后坚持进行了肩关节主动抬举运动,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撕裂口一下子变大,大部分肌腱都从骨头上撕脱了下来,此时残留的纤维已经不足以使得关节完成抬举运动,疼痛也会加剧,从而成了“无功能性肩袖损伤”。正因如此,肩关节疼痛切勿盲目进行锻炼,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处圈起来,考试要考)!
由于肩袖撕裂是发生在肌腱和骨之间,也就是说破口的一头是筋而另一头是骨头,这哥俩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一软一硬。平时没事的时候一起工作工作还可以,一旦发生了矛盾摩擦还指望他们能冰释前嫌紧密合作那压根就没戏。再加上肌腱受到肌肉收缩的影响会回缩,这就使得破裂口进一步增大,久而久之回缩的肌腱还会和周围软组织形成粘连。总之一句话,肩袖损伤没办法自行愈合,倒是有可能会不断加重。
那有没有办法使得这哥俩能破镜重圆呢?答案当然是yes!你们不是一软一硬谁也不服谁吗?我们就采用逐个击破的办法,你骨头很硬,我们就往里打一个钉子,使它深埋在骨头里。但这个钉子可不是普通的钉子,它的尾端带有几根强度很高的缝线,医生采用特殊的工具将缝线穿过肌腱,最后将缝线抽紧打结,这样就可以把肌腱牢牢地固定在骨表面。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一切操作都是通过微创操作来完成的,专业的医生只需要做几个0.5公分的小口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微创手术兼具“看得清,缝得牢,出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不是足够“猴赛雷”呢?
明确了“肩袖撕裂”的诊断后,我很快安排杨先生住院并为他做了微创关节镜修复手术。由于他就医及时,肩袖的破裂口并不算很大,肌腱挛缩也不厉害,因此固定得相当牢固。我和康复医师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从术后的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训练课程既保证了肌肉力量与活动度的恢复,同时又避免了不恰当的运动可能会带来的损害。手术后的六个月,我们再次复查了肩关节的核磁共振,发现肌腱愈合得非常满意。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杨先生终于一扫这九个多月来的阴霾,自信地返回了球场。看到他发来的消息,我仿佛看到了那张洋溢着幸福的年轻笑脸,真是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最后总结一下:肩关节疼痛莫忽视,盲目锻炼不可取,早期就诊是关键,合理治疗康复佳。看过了杨先生的案例,你“get”到了吗?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