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我与死神擦肩时,被拉了回来。
我在医院内,看到人来人往,有一半的人在与死神搏斗,还有另一半人是家属,她们在陪伴肿瘤患者度过向死而生的日子。
你为什么坚持治疗?这个问题我曾问过许多人。
一位38岁乳腺癌晚期的患者告诉我,她不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成为孤儿,两位老人晚年孤苦。她说,她不怕死,但她不敢死,所以她一定要坚持治疗,她要活下去……
87岁的老爷爷,身患肺癌,坐在轮椅上。他说死亡是一件让他向往的事,他已经找好了“永久休息”的地方,也写好了遗嘱。但能活一天是一天,生死都好,抽了一辈子烟,他笑着说:还想继续再过一过烟瘾。
18岁的海南小姑娘,患了鼻咽癌,早期。她说刚跟一位暗恋已久的男同学通过电话,在电话里,能听到风吹过椰树林的声音。也许半年,或者一年,她就能回到同学们身边。
坚持治疗,并不都是无谓的挣扎。今天,就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以为食物中毒,真凶让人意想不到
刘女士感觉不对劲有一段日子了。偶尔出现头晕眼花、精神恍惚,走路有点像踩在棉花上一般。但孙女刚出生,初次做奶奶的喜悦,让她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2020年的2月14日,对于刘女士,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天,她的孙女满月了,在家庭聚餐后,刘女士还没收拾完厨房的锅碗瓢盆,就差点晕倒,之后发生剧烈呕吐……
全家人都以为是食物中毒,继而发现其余人浑然无事,于是火速将刘女士送进医院急诊科。医生说没那么简单,需要做一个脑部CT检查。2小时后,加急CT结果出来了,她患了淋巴瘤。
医生说,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表现比较隐匿的恶性肿瘤,在发病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热,容易被人误认为是小感冒而延误治疗,因此常被称为“最会伪装”的癌症。
刘女士患的是淋巴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脑部淋巴瘤,与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相比,病程往往很短,一般在早期就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所以刘女士出现了剧烈呕吐现象。如果不积极治疗,或者没有早期发现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一般患者只有3-6个月的生存时间。
住进了一晚几千的ICU重症监护室
听到这个消息,刘女士的家人心情沮丧,犹如掉进冰窟里。检查显示,刘女士的颅高压明显,随时有生命危险,及早手术可以减低肿瘤负荷。此刻,必须积极治疗,开始与生命赛跑。
刘女士的家人,立即拜托医生安排手术。几天后,终于排上,做了立体定向颅内肿物清除术,但脑部结构复杂,且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无法完全清除干净。所以又进行了美罗华化疗,期间情况突变,出现胸闷气急、尿量减少、肌酐和尿素氮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从普通病房转进了一晚几千的ICU,进行床旁血透。
刘女士的家属焦急万分。然而人生的吊诡之处在于,疾病风云莫测,人生的际遇也会突然反转。得益于一位上海亲戚的消息,她在人生的危难时刻,来到了美中嘉和。
放疗后肿瘤神奇缩小
刘女士参加了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们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告知刘女士和家属:考虑到刘女士脑中线移位,肾功能异常,建议暂缓化疗。目前,制定的方案是通过放疗,缩小肿瘤,解除神经压迫。
参加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
从四月到五月,刘女士经历了一个月的IMR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医生根据刘女士淋巴瘤的3D形状,调节照射的强度,使辐射剂量更加精准。对肿瘤内的区域通过聚焦施加更高的辐射剂量,降低周围的正常组织接收的辐射剂量。
放射线照射淋巴瘤,不像手术那样一次性将病症全部清除,也就是说被照射的肿瘤细胞往往需要分裂的时候才出现死亡,这个过程相对缓慢,可能是半个月一个月,也可能是几个月。但从影像图片上,我们见证了刘女士的淋巴瘤从大变小的可喜过程。
红色圆圈处为肿瘤。放射治疗仅一个月,肿瘤明显缩小
(温阿明医生供图)
她比很多名人还幸运
患淋巴瘤的名人很多,央视主播罗京、内地演员李珏、一级表演艺术家廖丙炎、香港名作词人林振强再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还有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他们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也有人战胜了病魔。
从临床情况来看,目前至少有30%-40%的淋巴瘤患者由于不遵医嘱中途中断治疗,甚至相信偏方等不规范的治疗方式,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90后女演员徐婷,患了淋巴瘤,离开了人间。我们复盘她的治疗过程,发现她中途不想承受化疗的痛苦,选择了拔血罐和指尖放血等不适合淋巴瘤的治疗方式。拔血罐和放血都是中医外治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内环境对中暑等某些特定的疾病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治疗淋巴瘤上的作用完全无法验证。如果将辅助治疗当作主要的治疗方式,很可能延误病情,留下遗憾。
对比之下,刘女士从ICU里呕吐昏迷,再到现在不借助轮椅,站着走出门诊部的大门,她是幸运的。同时也提醒人们,癌症治疗,选对规范治疗方式是多么重要。
可惜,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
淋巴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 年龄段高峰:淋巴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霍奇金淋巴瘤,另一类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30岁左右,另一个是50岁左右。非霍奇金淋巴瘤则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
2.家族史:肿瘤高发的家族发生肿瘤的机会,尤其是淋巴瘤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更高。
3.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淋巴瘤的风险比较高。
淋巴瘤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淋巴瘤的确切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不同类型的淋巴瘤病因也不一样。
研究发现环境中的苯等有机溶剂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反复染发也是血液肿瘤的高危因素。至于很多人关注的环境中甲醛是否会导致血液肿瘤高发,目前的研究发现甲醛和血液肿瘤的发生没有明确关系。有些疾病也会与淋巴瘤密切相关。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症、类风湿关节炎等,与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是危险因素之一。
如何通过自查来警惕淋巴瘤?
1. 快速、进行性淋巴肿大,需要引起警惕。自查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有时可能触及到小淋巴结,这很常见。体检时的B超有时也会报告淋巴结肿大,这并不意味着患了淋巴瘤,可以留意观察,如果进行性增大,就应该引起重视。
2.淋巴结一般无触痛。口咽感染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是这种淋巴结往往质地偏软,可有触痛。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进行性的增大以外,往往没有触痛。
3.质地硬,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淋巴结形状规则,性质柔韧,边界清晰,推按时活动性好,一般是良性肿大,不必过度担心。如果淋巴结持续增大,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跟周边组织有粘连,推按时活动性不好,提示可能有恶性疾病,比如淋巴瘤,肿瘤淋巴转移等,应立即就医,进一步做彩超等相关检查,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做穿刺活检。
如何正确面对淋巴瘤?
面对淋巴瘤,既不要过分恐惧,担心、害怕,也不能因为部分类型淋巴瘤的预后较好而掉以轻心。淋巴瘤有80多种亚型,有些淋巴瘤需要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些类型淋巴瘤疗效不佳,还有一些类型淋巴瘤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多数淋巴瘤是有药可医的,当然找对方法是最关键的。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时好时坏,无非都是内心的折射。念旧的人觉得世界变得快,多情的人觉得人心凉薄,忧伤的人总躲在风雨中……但每个人都能在某些瞬间恰逢高光时刻,你爱的人正好爱你,昏迷的人正醒来,轮椅上的患者又能站立行走,这世界奇迹无处不在,只要你心中有个“扛下去”的信念。
疫情前,刘女士家后的公园还是冬日萧瑟;到她回家,已是花团锦簇,刘女士说,要一边继续治疗,一边推着小孙女在公园散步,连夏天灼热的阳光照在身上,也只会让她感受到活着的美好……
有没有哪一刻,让你觉得人间值得?我们素不相识,但不妨碍用故事温暖彼此。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点亮更多人的心。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