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之干扰素 vs. 口服核苷

2020-07-27   天猫健康官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均是常用的慢乙肝抗病毒药物。事实上,我国权威指南将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及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并列为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既然都是最佳推荐,那哪些患者更适合干扰素治疗,哪些患者更适合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呢?

哪些患者适宜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同时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提高乙肝病毒e抗原和表面抗原转阴率,停药后复发率低。对于初治患者,以下几种情况适宜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1)相对年轻的患者,计划在2~3年内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治疗的患者。

(2) 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若ALT水平≥2倍正常值上限,但≤10倍正常值上限(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总胆红素≤2倍正常值上限,适宜干扰素治疗。

(3)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者更适合干扰素治疗。

(4)没有精神分裂症、甲状腺病、心脏病、 癫痫、自身免疫病、严重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基础疾病。

哪些患者适宜核苷(酸)类治疗?

核苷(酸)类药的优点是应用方便,每天仅需口服一片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很强,能较快改善病情。对于初治患者,以下几种情况适宜选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

(1)不适宜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①患者存在严重的其他疾病;②肝功能失代偿、肝衰竭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③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的风险较高,总胆红素升高大于30 umol/L,或ALT、AST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④患者不愿接受干扰素治疗。

(2)早期肝硬化:这类患者既可用干扰素,亦可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但由于部分患者对干扰素的耐受性较差,甚至有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诱发肝衰竭)的可能,干扰素治疗存在风险,故除非全面评估,慎重权衡利弊,确定哪些早期肝硬化患者比较适合干扰素治疗外,其余患者还是使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更加安全。

(3)乙肝患者妊娠期出现肝炎发作ALT明显升高,且病毒载量高,必须抗病毒治疗,可选核苷(酸)类药物中的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这样既能控制母亲的肝脏炎症,又可通过降低或清除病毒而阻断母婴传播。

下表对比了干扰素与口服核苷(酸)类药物的适用人群、给药途径、保存方法、疗程、疗效及不良反应:

53891595675506969 下表横向对比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各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976159567552158750561595675533878 注:Peg-IFN-2a/Peg-IFN-2b(长效干扰素)、LAM(拉米夫定)、LDT(替比夫定)、ETV(恩替卡韦)、ADV(阿德福韦酯)、TDF(替诺福韦酯)

下表横向对比了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各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259615956755469107041595675557060 总的来说,长效干扰素与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乙肝患者不论疗效还是安全性方面均各有利弊,各有自己最适合的患者群。建议病友不要自行决定用药方案,应咨询临床医生,综合自己的一般健康情况、感染途径、慢乙肝疾病进程、经济情况、药物可及性及怀孕需求等方面,选用真正最适合自己的抗病毒方案。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肝硬化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