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全球灾难需要中国传统文化44——从信息孤岛到人心孤岛

2020
08/20

+
分享
评论
孙新颜
A-
A+

以前车马很慢,但人心同然;现在飞机很快,但人心出现隔膜。信息孤岛少了,人心孤岛多了……

作者:孙新颜

全球确诊突破2000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所有国家都受到了疫情影响,世界回不到过去的状态,疫情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适应新的常态要学会安全地生活。”

当今世界科技日臻完善,物理联系的“信息孤岛”少了;但与之相匹配的哲学体系相对滞后,所以“人心孤岛”多了。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政治、经济、外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又反馈到疫情防控,使疫情一发不可收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以前车马很慢,但人心同然;现在飞机很快,但人心出现隔膜。在后疫情时代,逐渐有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口罩戴久了,内心就会产生隔膜,制度可以让人们戴上或摘下口罩,但无法去掉心灵上的口罩,消除人心之间的隔阂,那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消除“人心孤岛”呢?

人的一生在不断探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就是生死问题。由于出生时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人生问题都是解答死亡问题。人生数十载,如露亦如电,转眼即逝,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面对死亡呢?西方的观点是“上天堂”,而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是不朽,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思想、道德传世,人心同然,同于大通。《孟子·告子》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思想得到大家认同,流传于世。人与人的心互在他人心中,永远存在后世人的心里,即为不朽,孔子、孟子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所以至今仍然不朽。

西方心理学一般都是作用于冰山看的见的部分,只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涉及了部分冰山下面看不见的部分。因为冰山下面看不见的心灵部分超越了当代科技和人们的认知维度,所以西方认为冰山下面看不见的心灵部分,只有上帝知道。人是万物之灵,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有良知,天理良心、心传承孔孟,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就是作用于冰山下面看不见的心灵,是直指人心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叙述而不议论,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用精微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发几千年来隐藏于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文化基因的共鸣,触动心灵、唤醒良知从而超越自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要我干”就是冰山看得见的部分,如果你命令别人去做一件事,那么他可能就会心生计较,一计较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好事可能就会做不好了。而“我要干”,就是冰山可不见得部分,通过心传教化,触动心灵、唤醒良知、良能,抑恶扬善,匡正人心。灵魂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洗礼、然后知行合一从根本上变革行为方式,把本心之知与外在之行融为一体,从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去推动工作。

传统文化都是从意识根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心同然、消除隔阂、同于大通。《易经》云:“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无思无为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干,而是不要乱想、不要乱动、以清净无染之心去履行,则天下平。天理良心、尽心知性,知性知天,养性事天、修身立命、天人合一。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学问之道就是将自己外放之心收回来,然后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内圣外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阻止全球灾难。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天理良心,孤岛,传统,文化,阻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