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三年级现象”:影响孩子一生成就的能力,从3岁起就该培养了!
关于孩子的教育,之前网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对比:
中国孩子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犹太孩子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
前者侧重知识,后者侧重“提问题”。
也许对比不一定客观,但却真实地揭露了一个问题: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家长重知识习得,轻思维能力。体现在孩子的数学学习上,尤为明显!
1. 很多老师都知道,小学数学有一个“三年级现象”:一二年级数学很好,到三四年级就开始跟不上了。教育工作者们尝试解释这种现象,有人说是“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有人说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还有人说,“小时候没有进行思维训练”。
我更认同最后一种说法,更准确的说是:思维能力的地基没打牢!
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就搞定了;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到了初高中,还要用到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肯定就力不从心了。
而且,没有数学思维现在连“幼升小”考试都应付不了,各个学校测试考察孩子数学思维的题目比比皆是。
比如下面这道幼升小真题就考察了孩子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比较分析能力、识图能力。
最可怕的是,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训练的孩子,不只学习受阻,更会影响其一生的成就和发展。
2. 电影《教父》里面有句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命运背后的推手,其实就是逻辑。想想我们身边比较优秀的同事,往往都拥有强大思维能力,表现为办事效率高,不管工作多么复杂,总能第一时间分清主次,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在与伙伴沟通过程中,无论对方说的多么跌三到四,总能快速抓住对话核心内容,快速说服对方。对孩子来说,未来最考验他们的,也是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而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让孩子拥有高分以外的更多其他可能。
从小就开始接受数学思维训练,长大后不说成为人中之龙,但绝对会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数学思维这么重要
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3-8岁这个年龄段儿童思维能力处于一个极速发展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思维能力增长曲线明显放缓。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可以事半功倍。
但是大多数家长想到的数学启蒙训练就只是加减法计算,数独、魔方等单一的练习方式,不仅简单枯燥,家长费心费力,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思维锻炼效果也不明显。
其实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远远不止这些!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