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一例老年患者腹股沟韧带上入路髂筋膜阻滞

2020
09/10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病例分享老年患者腹股沟韧带上入路髂筋膜阻滞

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都很常见,尽快手术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骨折引起的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而髂筋膜阻滞(FICB)可以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前疼痛问题。

髂筋膜阻滞的解剖

72121599692679945

外界可达到髂嵴内侧缘,内侧可达到小骨盆的界限,向下一直延续到股骨小转子水平,覆盖腰大肌与髂肌。

髂筋膜的三维构造

起源:由髂肌、腰肌来源的外周丛状腱膜层形成,而非髂腰肌的肌膜增厚。

髂筋膜上部起源髂肌最高处。

髂筋膜下部向前与腹横筋膜延续。向后腰大肌与髂肌后缘之间形成隔膜,隔开椎旁与闭孔神经。向下在腹股沟韧带外1/3被腹横肌和腹内斜肌腱膜加强,中1/3向内与耻骨肌筋膜融合,内1/3处被股神经穿出,形成髂筋膜下口。

L5以上与椎旁、腹膜后间隙相通,仅包含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LFCN)于其中,L5以下不含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三维重建估算髂筋膜容量(23.4±6.5) cm3,1/3位于髂前上棘(ASIS)以下。

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85岁,术前诊断: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拟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手术部位为右髋。

心电图示心率90 bmp,胸片示两肺慢支,心影增大。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57%,双侧心房增大,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中度高压。右下肢血管超声示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已放滤器)动脉血气(-),生化检查(-)。

麻醉计划:腹股沟上入路髂筋膜阻滞(S-FICB)+喉罩全麻+患者自控镇痛。

髋部骨折术前镇痛

常用技术:腹股沟下入路髂筋膜阻滞(I-FICB)与S-FICB、腰方肌阻滞(QLB)。

不常用技术:腰丛、髂腰肌平面阻滞、髋关节囊内注射。

新技术: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

FICB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FICB的实施适用于髋关节骨折术前镇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镇痛、膝关节以上的下肢手术术后镇痛(FICB+SNB)。

FICB的安全性

FICB用于术前镇痛安全、有效,相比阿片和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运动时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谵妄的发生。

LFCN的走行

65691599692680042

在ASIS水平位置,LFCN刺穿髂筋膜-腹内斜肌腱膜管后走行在腹外斜肌腱膜纤维下层。上入路时要将药液注射在髂筋膜间隙,药液扩散后可阻滞LFCN。

32691599692680140

ASIS水平位置以下,LFCN进入脂肪室走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表面。

61061599692680234

LFCN的解剖变异

33281599692680334

超声下解剖结构从浅到深依次为:皮下脂肪、腹外斜肌(有时候是肌腱)、腹中斜肌、腹横肌、腰大肌,髂筋膜就覆盖在髂肌之上。

操作方法

1. 患者仰卧位,先定位患侧ASIS。

2. 将线阵探头放置在腹股沟韧带上,短袖扫描识别股动脉,然后探头向外侧横向移动以识别缝匠肌(SaM)。

3. 将SaM放在屏幕中央,向头侧追踪,当探头移动到ASIS时,SaM消失,即SaM起始于ASIS。

4. 确定了ASIS和髂肌,探头内侧端旋转朝向肚脐,此为超声探头最终的位置。

5. 从髂棘侧进针(稍微旋转探头,避开ASIS骨性结构,这是改良进针方式,可以参考经典的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进针方式,由肚脐指向ASIS)。平面外技术从探头下方或上方进针。

6. 注射完毕后探头向内侧股神经方向横向移动,局麻药向内侧和尾端扩散是很容易识别的。

55951599692680453

一项锁骨下臂丛阻滞研究的新思路采用局麻药为30 ml 0.375%罗哌卡因用于TKA术前,结论:S-FICB与I-FICB相比,显著降低长收肌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

S-FICB的临床阻滞范围

局麻药:0.3%罗哌卡因30 ml,切口覆盖约2/3。

72091599692680512

FICB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PENG

探头置于ASIS与髂耻突连线,显示骨性的髋臼线,即髋关节囊最上缘,由外向内,紧贴髂前下棘内侧至骨面推药。

FICB vs PENG

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腰麻前侧卧,0.25%布比卡因30 ml,PENG较S-FICB降低疼痛评分,缩短超声成像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用于老年THA后:PENG(0.4%罗哌卡因20 ml)较I-FICB(0.4%罗哌卡因30 ml)降低疼痛评分,PCIA数据无差异。因此推荐在PENG阻滞后,退针时行小容量FICB用于术后镇痛。

相关文献

92501599692680628

32931599692680732

13051599692680866

小结

1. S-FICB重点在于寻找ASIS、髂肌、腹横肌,药液在髂肌与腹横肌之间扩散(髂筋膜下)。

2. 与I-FICB相比,LFCN阻滞成功率高。

3. 长针在阻滞过程中更具有优势。

来源:神经阻滞菁英荟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阻滞,筋膜,腹股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