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访谈 | 严想元:三甲县医院蝶变——开启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日前,我们来到了位于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探寻这所成绩瞩目的县域标杆医院的发展路径。
约定的时间是上午九点,院长严想元查房后匆匆赶回办公室。坐在我面前的他略显憔悴,脸庞颇有点瘦削,但说起话来,尤其是说到工作,脸上便有了一种奕奕神采。期间,不断有来汇报工作的,也有电话请示的,采访一次次被打断,我们的采访不得不移步到会议室里进行。于是我们的对话就从医院、医生、医疗、患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展开,并详细探求每一个话题背后所含的底蕴。
严想元表示,是一代代天医人矢志不渝的医者使命和不断升华的为民服务的情怀,让医院实现了从一所医务室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再到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华丽蝶变!尤其是在近十年波涛汹涌的改革大潮中,医院坚持以人为本,成功探索出“精益管理、精确诊疗、精细文化”的发展之路,成为江汉平原区域一颗耀眼的明珠。
让管理有温度
“刚参加工作,恰逢国家二甲医院评审。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这次评审中获益良多,知道了二级医院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了解了本院什么地方是发展优势,什么地方有待提升要再接再厉。‘二甲’评审过程中的提质增效,让初出茅庐的自己诊疗能力快速提升,那时候考察的主要就是技术,通过去其他样板科室学习,聆听前辈们讲授的课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想元告诉记者。
二级甲等评审后,对于整个医院有了很大触动。从那时起,全院就开始着力补短板,发展学科成了当时最紧要的任务,但全院上下并没有被发展热情“冲昏头脑”,通过调查当地“疾病谱”,因地制宜强化学科发展。特别是对于院前急救方面,医院更是早早的布局,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重视和发掘的学科,都被医院一点点补了起来,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自此,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迈入了发展“快车道”。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严想元
近年来,医院更加迅猛发展。围绕“医德、素养、执行力、凝聚力”十字医院文化体系,培育学习文化、服务文化、和谐文化、廉政文化、感恩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建院史馆和廉政教育基地,编写《院志》,将文化元素融入医院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图书室、文体活动场地为阵地,以新闻播报、微信推送、微影摄制、音乐短片等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凝聚人、感化人,为全院干部职工提供了有形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院职工勇敢逆行,为保障天门人民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
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送到世界各地去学习,改革人事薪酬制度,RBRVS方案向临床一线倾斜,让医院的运转和发展始终保持鲜活动力。“医院工作的推动不能只靠制度,制度管人没有温度,我们通过文化建设凝聚人心,让管理有温度,医护人员才能有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严想元说到。
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院上下的砥砺奋进有了回报。“312工程”的目标圆满实现。全国市(县)级医院竞争力综合实力排名第九,连续九年蝉联中部地区第一。成功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医院编制床位2000张,全省67家三级甲等医院里排前20强。医院现有高级职称264人,中级职称565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17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人、天门市管拔尖人才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受聘湖北科技学院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天门名医48人。从2016年开始选送专业技术骨干、管理干部60余人次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德国法兰西斯医院等研修,强化职业胜任力,为医院发展做好后备人才库准备。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感恩患者,“是患者给了医护人员成长的机会,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进步都是患者信任撑起来的。感恩是医院发展‘绵绵不绝’的动力之源。”严想元说。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四面环湖,湖心亭和“鱼型小岛”镶嵌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院内有窗户的房间基本都是“湖景房”,夜晚亮起的闪烁霓虹,更为风景秀丽的东湖增添了一份“旖旎”。但高速发展也让这座“湖景医院”面临空间紧缺难题,为此,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择了“向天空发展”,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宝贵土地。
如今,全院上下勠力同心,21层的新门急诊大楼去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1349平方米,新增床位539张,地下车库315个车位,缓解了病人停车难的问题,改善了病人就医条件。占地面积318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拟开放床位1500张的汇侨院区也即将建成。作为一名学术型的领导,他肩负着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为此殚精竭虑。
让学科更精进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湖北省首家县域三甲医院,‘三甲’评审道路虽然崎岖,却结出了丰收的果实。2011年4月,医院通过省卫生厅千分制标准三级甲等医院评审,2013年11月,接受国家与省卫生计生委的现场带教评审,2014年11月,医院作为全省首家试点医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新的医院评审标准,率先接受了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复评审,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正式确定为‘三甲’医院。”严想元介绍到。
从“二级甲等”到“三级甲等”的蜕变,从一家县域医院晋升为湖北省首家县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可喜可贺却也让管理层们“如履薄冰”。县市级医院在这个高度上,每前进一步的难度都很困难。
“学科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程度,医院学科犹如人之体魄,强体才能进一步谋发展”。严想元如是说,“我们找准定位,以患者需求为锚,优化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专科”。
记者了解到,面对日益增多的肿瘤患者,为了减少患者车舟劳顿之苦,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大肿瘤学科发展力度。2016年正式展开MDT,通过四方面举措,让学科能力在“三甲”道路上更进一步。第一,院领导高度重视,把MDT纳入每年的十件大事之一。第二,建章立制,规定了必须要实施MDT流程的疾病种类。第三,规范流程,成立MDT学科后,所有操作都必须在规范的流程之内。第四,反馈整改、不定期抽查。凡是应该进入MDT流程,而没有进入的,分析其原因,奖惩兑现。通过这几项举措,现在医院每个月的MDT病例达到近100例。
在多学科会诊的集体力量下,MDT模式在高难度肿瘤手术中优势慢慢显现。通过一些高难度的肿瘤治疗,充分体现了MDT诊疗模式所倡导的“协作、优化、决策”精神。2019年3月,该院的肿瘤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严想元表示,“肿瘤多学科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既是参与者,也是决策者,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在患者最适宜的时候,提供最适宜的外科治疗方法。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因为受到学科的限制,但病人的治疗还要影像学、病理,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期,根据分期、肿瘤的特点再制定一个适宜的治疗计划。比如说早期的肿瘤直接选择手术治疗,但是治疗上有歧义的,手术放疗谁优先?这就是多学科诊疗的重点,也是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攻坚的方向之一。”
肿瘤患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家就在离医院不远处,家属来照顾和探望都很方便,这里的护理服务也很贴心,没事我就自己做做操,也带动周围人做做操,慢慢周围一部分人也被带动起来,也是在病房内传递一份快乐。”
让服务更温馨
县域医院服务能力是生存之本,在保证诊疗能力的情况下,如何让紧邻省城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留住患者,如何在省会周围达到90%的县域内就诊率,是全院面临的一道难题。
天门市拥有人口160多万,提升医院急救和综合服务能力迫在眉睫,建设“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势在必行。针对急诊急救存在的问题,医院管理层反复研判,最终医院确定了三项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二是流程不到位,三是落实不到位。对此,医院制定了改善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严想元为组长的五大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从而有力地保障五大中心建设的顺利推进。以胸痛中心为例,急诊PCI患者的D to B时间由57分钟缩短至38分钟、26分钟、21分钟、19分钟……天门的急救加速度越来越快。
“医院为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免费安装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和远程会诊系统,成立了天门市远程心电网络中心、天门市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天门市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依托江胸痛中心联盟、心血管专科、卒中专科、肿瘤诊疗中心等专科联盟,缓解了乡镇卫生院诊断难的问题,也提升了基层医生的治疗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救治网络体系。”严想元说到。
“医院把人民满意作为服务改进的动力,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实施人本位医疗护理模式、创建无痛医院等等手段,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严想元对记者说,常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要懂得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去帮助患者,解除他们的痛苦。专业知识做基础,才能准确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行正确的宣教。沟通也很重要,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说出来,差别是很大的。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春秀告诉记者,“医院近30年都是从护理队伍中选拔精英人才任护理副院长,直接分管护理工作,在护理人员选留、调配、培训、奖励、晋升、聘任等方面,代表护理人员行使话语权。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三级垂直管理,使护理管理工作更专业、更科学、更垂直。
在产科VIP,记者看到整个病区都用粉色布置,走廊两侧摆满绿植小盆栽,美观又可以清新空气。护理人员的工作服上,布满蓝绿相间的小花朵,轻松又温馨。进入房间内部,基本家电都配备齐全,还设有婴儿专用小浴缸。走廊尽头摆着两台自动售卖机,里面装的不是零食饮料,而是各种产妇和婴儿的必需品,需要什么不必下楼折腾,直接按需购买。
让老年人“生活有质量、生命有质量”,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养护院建立了支撑实现该理念的保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功能建设和齐全的配套设施、设备,同时为实现这一理念的服务体系进行了平台建设。在医养结合病房内,品茶室、游乐室、阅读室一应俱全。宽阔的活动区域,三五人在一起品品香茗,下下象棋,抬眼望去湖面风光尽收眼底。老人在医院得到的照看更加专业,如果身体不适也可以马上转到相关科室治疗。
“天门虽然人口众多,但天门实际常驻人口只有120万左右,而外出打工人口就达到了40万,既做好日常应诊工作,也要做好节假日探亲高峰应急准备;不仅要根据‘疾病谱’调整策略,还要适应整个城市的环境变迁。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患者的诊疗需求也不断提高,医院只有把服务做好,要把管理做精。医保基金总额包干后如何划分,信息化建设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在平战结合的防疫特殊时期,如何应对疫情的反复等一系列问题,全院医护都将全力以赴,为天门百姓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证!”严想元说到。
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