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危重病患 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上演“生死时速”
9月4日深夜11点,忙碌了一天的80后医生杨永钊刚刚躺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值班护士提醒他,一位脑梗患者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作好接诊准备!放下电话,杨医生立马翻身起床,严阵以待。
杨永钊是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连续工作,顾得上病人顾不上吃饭休息可谓司空见惯。用他的话说:“做急诊工作,就要随时待命。”
据介绍, 2018年,为缓解周边区域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充分发挥专科医院的优势,更好地服务脑科病患,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成立了急诊科,至今已接收上百名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治疗。
突发脑出血 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救治
7月初,夏日炎炎,家住莆田的林先生正和家人吃着晚饭,突然一阵眩晕,趴倒在了饭桌上。“当时怎么喊他都不醒,就赶紧送到了医院。”家属称,到院时拍了CT片,医生考虑为脑出血。在进行止血、脱水、气管插管等处理后,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当地医生建议立即转至更为专业的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当晚22:50,林先生被推进了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急诊室,当天值班的医护人员火速组织抢救。“快!先给病人复查头颅CT!”彼时,林先生呼吸短促,右侧瞳孔散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结果,急诊医生杨永钊判断,患者为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颅内血肿量大,已破入脑室,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考虑脑疝形成,病情十分危急。
随后,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入院不到30分钟,医护团队便紧急为林先生进行了急诊手术。术后,患者终于脱离危险,意识状态有所恢复。林先生的家属感动地直说:“你们医护人员太辛苦了,我们的命是你们给的,谢谢!谢谢!”
术前影像
术后影像
孩子病情加重 连夜安排手术
8月中旬的一天,杨永钊医生刚在ICU参与抢救一位病危老人,离开ICU,他又来到神经外科病区,仔细查看了几天前急诊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在跟随医院专家林志雄教授、张金锋博士查房的过程中,入院第二天、患有颅咽管瘤的7岁女孩小米(化名)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孩子总喊头疼,才吃一点东西全都吐了。”小米妈妈心疼地说。杨永钊医生认真翻看患儿的病历后,考虑孩子颅高压,给予其加强脱水治疗,并嘱咐管床护士密切观察,有任何病情变化马上和他联系。
当天傍晚,小米在又一次呕吐后又陷入了昏迷。接到家属的呼叫铃,护士立即到床边查看并通知杨医生。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后,杨永钊医生发现,小米脑室系统扩张明显,颅内压增高,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且脑疝形成。“孩子病情加重了,得马上手术!”当晚20时许,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三博福能脑科医院医护团队顺利为小米进行了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术后孩子意识恢复。过了两天,医院专家团队又在全麻下为患儿切除了颅咽管瘤。之后,小米恢复良好。
术前影像
术后影像
能把患者治好 一切都值了
刚躺下就得起来,来电话就得立马接病人,是杨永钊医生的工作常态。但他表示,虽然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但每次从生死边缘抢回病人,都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只要能把患者治好,一切都值了!”他说。
“如果说疾病和伤害是凶悍的敌人,那么每当急危重症患者被送到这里,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就像是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战争随时打响。”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院长林志雄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更加重视,“有急病到急诊”在百姓中已形成共识,其特殊性决定了医院的急诊科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医院的前沿阵地。
另据介绍,2018年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创建急诊科,两年多来,该院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已成功救治上百名急危重症患者,极大地缓解了周边区域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