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配送商要被淘汰

2020
10/20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
A-
A+

来源/e药CSO联盟
作者/一哥

带量采购是继两票制后,医药流通企业正在面临的又一挑战。无论流通企业规模大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国家、省级带量采形成常态化,还将有更多的中小流通企业逐步被淘汰。  

 

近日,第三批国家集采在全国16个省市已经陆续开启挂网工作。在此前,上海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上海地区配送企业名单公布。从名单上来看国药、上药包揽了96%以上的药品配送权。


在业内看来,由于国采订单,在资金、医院覆盖率、配送时间及配送点位对流通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促使订单向医药流通行业的巨头们集中。因此才会出现上药、国药几乎瓜分了上海地区市场。


国家带量采购除了大幅度压缩药品价格,对生产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以外,对医药批发企业同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网传9月10日,胡局长在集采工作座谈会讲话稿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带量采购是继两票制后,医药流通企业正在面临的又一挑战。无论流通企业规模大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国家、省级带量采形成常态化,还将有更多的中小流通企业逐步被淘汰。

 

业务模式转变

回归“搬运工”的本分


传统医药流通环节中,医药商业公司承担着垫资、开发、配送、销售几大功能。

带量采购之后,涉及品种医保基本上是预付30%-40%的货款。医保兜底,确保按时回款,缓解了垫资压力,随着带量采购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货款垫付这一功能属性将逐渐被弱化。



此外,带量采购直接由政府统一“团购”,并且对医疗终端的使用量进行约定,加之医保结余留用、医院绩效考核等多方政策的影响下,医院必须使用带量采购的药品,并且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指标。在带量采购及相关政策的加持下,商业公司就完全不用再考虑药品的进院开发及上量的相关问题。


在此情况下,商业公司只需要考虑如何在更多的医院开户,扩大自身的终端网络覆盖面?怎么样提升配送服务效率?


由于传统商业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垫资的资金成本收入,业务模式改变后,这些商业公司就只能挣单纯的运输快递费了,而本身这部分利润是比较少的。而且有不少行业巨头在跨界布局医药流通领域,京东、顺丰、邮政等物流巨头的跨界竞争之下,传统医药流通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配送进入微利时代

商业公司“赔本赚吆喝”


带量采购使得一大批药品价格暴跌,销售金额锐减,而且随着集采品种的放量,不断挤压其他更大一批的品种,换句话说,不论谁胜出,医药配送企业的配送金额和销售规模都是锐减的。


据初步估算,目前已进行的四轮国家带量采购,总的采购规模691亿元,通过集采降价后,整个规模降至370亿元,采购规模压缩了46%,其中大部分将从中间流通环节费用出。

 

数据来源:GBI,e药CSO联盟再整理

上世纪80年代医药商业企业的毛利率一般为17%~18%,利润率可达7%~8%,最高时纯利达10%。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一般商业公司配送药品将有5-8个点的配送费。按国家集采的价格,即便是货量翻了几倍,但是配送费搬运费仓储费都会等比例的增加,因此配送商从中赚取的利润是非常微薄的。


以二甲双胍为例:中标价进入1分时代,如果配送费是按照金额收6.5个点左右(中间值),相当于配送一瓶三十片的二甲双胍片,只能收两分多钱,送一万瓶也只有两百块,对供应链和物流成本是个巨大考验!


此外集采品种的放量又会挤压其他竞争产品的销售数量,一进一出,短期内,如论怎么算,都会给集采配送商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中小商业公司是玩不起的,只能去承接一些非集采品种。但是随着带量采购品种范围的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代理商可能连非集采品种都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退出历史的舞台。


巨头商业加速布局终端

多数中小药商难觅踪迹


在多轮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下,此前对并购合作并不热衷的地方性医药流通企业合作意愿强烈了许多。2019年集采以来,已有多起重大的医药商业兼并事件发生:


今年7月,国药控股附属公司以18.6亿元收购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成大方圆全部股权。


今年6月,天士力拟向重庆医药出售天士营销99.9448%的股权。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天士力将退出医药流通行业。


2019年上海医药收购了四川国嘉医药的控股权。


2019年华润医药商业完成四川、江苏等省份若干地市级流通公司的股权收购……


巨头们正在加入布局,希望能把握住国内医药商业流通行业洗牌的机会,实现布局全国,而与之相反的是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正在加速消退。


近日,笔者通过与各省市的医药行业人士进行调研交流,梳理出全国各省占据主要市场的前3-5位的医药商业配送企业。

数据来源:e药CSO联盟原创,转载请注明


从表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原来盘踞在各地的中小药商已难觅踪迹,留下来分割市场的都是一些全国性商业巨头和地方龙头。这也充分的印证:集采过后“4+N”商业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正在提升。


总之,带量采购过后,除了使医药商业的业务模式变革外,医药流通环节的利润也已经几乎被挤干,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常态化,集采在品种、品类上的持续扩围,中小医药流通企业压力将会与日俱增,届时中小流通企业的淘汰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医药,企业,采购,药品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