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察:疫情之下,全球远程医疗崛起 | 《长三角评论》

2020
10/19

+
分享
评论
长三角健康
A-
A+

作者:刘雪惠

本文发于2020年09月总第05期《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

新冠病毒全球狂欢,新冠肺炎大流行,世界爆发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在尚未有疫苗之前,零接触能有效隔离病毒,确保安全。各国先后采取了隔离政策。可是,病毒可以隔离,但人们的医疗需求隔离不了,此时远程医疗因其能实现“远程无接触”逐渐被人们青睐,走进大众的视野。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2020-2030年可能是数字技术重塑医疗卫生系统的十年,远程医疗行业以其得以成功突破时空限制,其在未来的建设与布局预期升高。

全球远程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话时代,借助电话这一媒介,医生得以远程指导患者,碍于技术所限,彼时远程医疗能够作出的指导也相当有限。随着技术更新换代,远程医疗亦愈发便利。

在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远程医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智能可穿戴技术,使医生在远端为病患就诊。这次疫情给各国公共卫生系统敲了一记警钟,远程医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疫情期间,因防疫治病需求,原本对远程医疗限制颇多的各国,皆在不同程度放松了对远程医疗的管制,甚至还在各方面予以了支持,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远程医疗的发展。                 

美国:远程医疗访问量剧增,医疗服务收入见长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美国远程医疗服务年收入总额估计约为30亿美元。由于政策尚不确定,预测互联网远程医疗行业未来发展依然是错综复杂。在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在3月开始放宽了规定,允许联邦医保覆盖更多远程医疗和虚拟门诊服务。原来一些不符合HIPAA要求的互联网视频等方式也得到了认可并获准使用,从而成倍增加了医生与患者之间远程医疗和虚拟门诊的使用率。疫情期间,美国政府还临时把远程医疗纳入医疗保险中。

今年3月第二周,美国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AmWell”的整体访问量环比增长250%。在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远程医疗访问增幅高达600%。截至六月份,美国每周远程医疗访问量已从3月的每周1.2万人次,上升至每周100万人次。

英国:疫情焕发远程问诊新活力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国际事务总监莱拉·麦凯表示,在隔离期间,英国涉及基本医疗的远程问诊已达每天120万人次。据远程医疗公司巴比伦和Kry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这两家公司迄今已提供了200万次与180万次的远程医疗咨询服务。

相比疫情之前,英国远程医疗服务占比从约 10% 猛增至75%,整整翻了7倍。截至2020年3月,英国卫生服务部门要求全国数千家诊所开始转向远程问诊,并对数字服务提供商进行快速审批。据悉,NHS还将在全国推出一项名为“GP(家庭医生)AtHand”的医疗计划,利用智能手机的视频等功能为患者提供全科医生咨询。

德国:新冠警报APP成为欧洲最受欢迎应用

抗疫优等生德国在疫情期间放松了对远程医疗对限制,“新冠警报App”上线。本来出于数据安全保护的考虑,远程医疗APP的审核相当严格。而今这款APP一上线,下载量已达1500万人次。

德新社在报道该消息时感叹:“这是出人意料的结果!”德国卫生部长认为:“德国新冠警报App比欧盟其他国家的类似应用都要更普及”。确实,据德媒报道,该应用第一天下载量就达到了650万人次。德国部分远程医疗服务自2017年以来开始纳入医保范畴。德国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对远程医疗进行跟踪调查,以明确远程医疗服务的实际效果。

法国:医社保报销支持,远程就诊数暴涨

 随着当下时局的变化发展,法国每周的远程看病数量从3月初的1万例增加到5月中旬的近100万例,其中4月第二周更是达到了110万例的顶峰。在法国,能通过医社保报销的远程医疗就诊服务是在2018年底才刚开始发展的,2019年把远程专家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每位患者每年可报销6次专家门诊相关费用,每名进行远程诊疗的医生还将得到政府提供的最高525欧元的资金支持。疫情期间,法国初创企业“KineQuantum”将术后恢复以及物理治疗等以3D和虚拟现实游戏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端,远程指导患者操作。

西班牙:民众自主请愿下载疫情跟踪APP

在西班牙疫情最严重阶段,很多城市都要求民众自愿下载跟踪疫情的App,填写真实姓名和健康状况,以便政府全面了解疫情,同时,自己也可通过应用和当地医院直接联系。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电子健康系统公司专门为医患双方提供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将患者的健康情况、早期治疗过程以及专家意见等信息进行有效综合。

以色列:远程医疗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安全

以色列舍巴医疗中心用“远程医疗”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其不仅开展远程诊疗,还通过远程方式监测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并与患者互动。中心给每位被隔离的病人,都配了手持智能设备,隔离病人按医生要求,把设备放在自己的胸口,让医生进行远程听诊。就连心脏、肺、皮肤、耳朵、喉咙和腹部等在内的器官情况都能被精准监测到。

另外,被安置在病人床垫下的EarlySense传感器系统,能通过细微的呼吸变化,来发现潜在的感染迹象。一旦出现病症或恶化信号,医院便会派出一个机器人,对患者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亚太地区:政府助推远程医疗

日本厚生劳动省放宽限制,允许在线医疗咨询和处方药送货上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取消了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报销限制,允许全科医生和一些专科医生享受远程医疗补贴。澳大利亚政府还推出了居家买药服务,让有需求的弱势群体无需去药店就能远程订购处方药。自1月底以来,新加坡在线医疗平台“Doctor Anywhere”的用户数量已增加一倍以上。此外,新加坡卫生部通过法案,拟从2021年起,将远程医疗行业纳入政府监管之下。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政府向远程医疗从业者正式发放营业执照,是对该行业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患者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追究法律责任,有助于增强患者对远程医疗服务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人使用远程医疗。新加坡正在鼓励针对糖尿病、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慢性疾病使用远程医疗。

资本世界:远程技术进军蓝海医疗市场

医疗市场和大健康市场前景可观,众人瞩目。根据美国业界市场评估报告,今年远程医疗服务总费用估计有数千亿美元增长。而来自另外一家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6月份发布的报告,预测今年有2500亿美元的医药保健费用最终转化为数字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虚拟门诊和网上药店等等。

市场咨询机构沙利文测算,2020年,美国对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增长64.3%,而2025年,远程医疗市场可能将增长七倍。沙利文医疗保健首席分析师卡姆莱克认为,人们的AI、交互式虚拟助手、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分析是远程医疗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次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细分市场中,虚拟拜访、远程病人监护、个人应急系统将是远程医疗市场发展的切口,大有可为。

资本大鳄已然敏锐地捕捉到医疗市场的前景。在此次疫情中,他们已经布局和拓展了一些尚未开垦的疆土——虚拟居家慢病管理和虚拟门诊,以及正在开发的AI医疗平台。远程医疗技术平台公司Teladoc Health已经在今年8月投资185亿美元,用来收购慢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心理健康咨询管理等)家庭医护公司Livongo。

据悉,这家公司自从201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后,就大举进军远程医疗市场,借疫情之东风,今年初Teladoc Health就花费6.5亿美金兼并移动远程医疗智能公司InTouch Health,现在已经成为远程医疗业界巨头。

同年8月,作为Teladoc Health的竞争对手,在美国远程医疗排名第二位的AmWell也申请公开上市,并得到谷歌1亿美金的投资。疫情成为推动远程医疗的重要契机。这些公司的参与,将进一步带动远程医疗市场、远程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

疫情前,各国远程医疗产业已布局

远程医疗的布局需要过硬的设备。美国智慧医疗产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植入式医疗设备、大型成像诊断设备、远程诊断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智慧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医疗市场和头号智慧医疗强国,目前,美国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市场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同时全球40%以上的智慧医疗设备都产自美国。

德国的智慧医疗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是欧洲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国和出口国。德国拥有170多家智慧医疗设备生产商,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规模公司,所生产的医疗设备中大约有2/3用于出口。这些智慧医疗设备都将在未来大放异彩。德国在日常疾病管理中已经对接上远程医疗,德国百多力公司生产的心脏遥测装置在与手机连接后,可将实时监测到的心律不齐等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在欧洲,除了德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还有法国。法国是欧洲第二大医疗设备生产国,也是欧洲主要医疗设备出口国之一。法国智慧医疗市场总销售额约占欧洲市场总份额的16%。法国进口智慧医疗产品与出口智慧医疗产品价值相当,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MRI、PET、螺旋CT等先进电子诊断成像设备以及植入式智慧医疗设备。英国的智慧医疗市场规模与法国相当,其智慧医疗产品进口额远高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进口医疗设备国家。意大利智慧医疗市场居欧盟第四位。意大利拥有相对完备的智慧医疗产业,其出口额大大高于进口额,与德国并列为欧洲两大医疗设备出口国。

最后不得不提以色列。以色列在人工智能医疗影像分析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色列依靠科技产业创造了人均GDP超过30000美元的经济奇迹。迄今为止,以色列大约有超过400家以AI为核心的初创公司,其中有15%主要集中在医疗、生物制造业领域。他们的许多医疗保健类AI创业公司颇受资本的青睐。根据Start-Up Nation Central的初步数据,以色列数字健康创业公司在2019年的69笔交易中筹集了6.62亿美元,募集的总资金同比增长32%。(参考文献:略)

《长三角评论》近期预告,敬请期待!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长兴样本”

>>“瑞金-卢湾医联体”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安徽:“两包三单六贯通”推进县域医共体升级

2020年8月1日起,《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为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分级诊疗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本期的《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2020年09月总第05期)“重磅观察·聚焦医联体”专题报道中,既有对于该政策文件的剖析解读,也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地方特色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经验。

近期,长三角健康将选摘该专题中的部分文章进行刊发,以期对医联体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长三角医院联盟全质量管理评论》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四家医院牵头组建的“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主办,是全国首本以医院联盟为主体、聚焦区域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而创设的综合性医院管理评论杂志。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智慧医疗,疫情,崛起,海外,远程,新冠,欧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