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外引流是神经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脑脊液外引流包括脑室外引流(EVD)和腰大池外引流(LD)。
一、脑脊液外引流术后观察和引流管护理
(一)术后观察
实施EVD或LD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瞳孔变化、有无头痛等。可定期进行头CT扫描或者在有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出现异常等变化时立即行头CT扫描,必要时行1d内多次检查。
(二)引流管护理
安静时管理:应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引流管口周固皮肤消毒。观察引流管长度是否足够、是否打折受压以
及引流管位置是否妥当,管内液平是否随呼吸、脉搏波动,可适当挤压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记录单位时间引流液的量和引流液颜色变化。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对躁动不能合作的患者应于以保护性约束及镇静镇痛治疗。
2.移动患者或变动体位时的管理:须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因体位变动引起引流量异常变动、逆流及脱出。回到病房时应及时开放引流管,观察患者引流管是否脱出,引流管最高点、引流量及引流速度有无改变,患者意识水平、瞳孔及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转运途中应备齐生命支持仪器及必要的抢救设备,持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3.引流量管理:脑室引流瓶应悬挂于床头,引流管最高点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平卧:外眦与外耳道连线中点的水平面;侧卧:正中矢状面)。每天脑脊液引流一般不超过500mnl(正常人分泌400-500ml/d),多数控制在200ml/天左右,引流速度平均<15-20mL/h。当LD引流速度超过此数时,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甚至脑疝。
(三)引流管的拔除
建议:EVD和LD的持续时间为7~10d,在计划拔管前24h应常规实施夹闭实验。
二、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出血
置管可导致穿刺道出血。出血相关原因包括:血管异常,引流管直径太大,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异常升高,脑脊液过度引流等。拔管也会造成出血。
建议:动态评估悲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情况,但是,对于长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何时重启抗凝尚无共识。
(二)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流管漏液和逆流、防止引流管外口与脑脊液收集瓶中的液体接触以及外出检查时夹闭引流管等,都是预防颅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建议:可在EVD和LD实施后,预计带管时间较长或出现引流欠通畅、脑室内积血等情况,应早期预防性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可参照各医院的细菌流行病学资料。
(三.)脱管与堵管
预防措施:严密固定引流管,选择管径稍大的引流管,合并脑室出血、可疑血块阻塞时可反复挤压引流管;若血块较大也可经引流管给予溶栓药物。若怀疑引流管位置改变,需行头CT打描以确诊,确诊后立即拔除,必要时另选穿刺点置管。
(四)过度引流
可引起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硬膜下积液、动脉瘤再破裂、低颅压、反常性脑疝、颅内积气等。
建议:评估颅内压力后设定引流量。去大骨瓣且有EVD时,可以选择加弹力绷带约東颅骨缺损处,以预防出现低颅压。
(五)低颅压头痛
是L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建议: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和流速,若确定脑脊液漏应及时拔管或另选椎间隙重新置管。不推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或局部镇痛药物预防或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不推荐通过长时间平卧或补液的方法改善腰穿后低压头痛的症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1):1646-1649.
转自:中卫护研院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