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故事》--论诗歌在健康中的医学作用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每当深秋时节,便常常会读起这首《秋凉晚步》。
四姑镇,位于湖北省孝感市鄂东大别山脉西段的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大悟县四姑镇北山村。被誉为“乌桕之乡”,境内有30年树龄以上的乌桕树达几十万株,遍布各个乡村。乌桕姿态优美独特,行走于色彩的海洋中,给人以安静,淳朴,祥和之气。极目望去,山里到处都是红叶和山花,在这样的地方行走,感受内心的纯粹,收获心灵的智慧 !
下面大家就随着我的视觉,在诗歌的海洋里一同感受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 !
片名:健康医学 | 七言律诗
摄影/编辑:SHI XIANG PING
图片/影像:SHI XIANG PING
视觉设计:SHI XIANG PING
文字来源:RMRB/SESECO
文字校正:LI HAN LU KAI
诗歌。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记录和缩影。在中国,民歌与诗词,分为两类,合之则成一家,两者都是人民创作的带有韵文体的作品。
前者在先,是集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后者在后,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品,只是歌唱和表演的功能削弱了。比如有的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失去了曲调,成为只能咏唱的词;有的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加上了曲子,成为能唱能咏的歌。从这种意义上讲,二者是很难严格区分的。
民歌诗词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审美情趣等丰厚的文化内涵。从总体上讲,它是劳动的产物, 是劳动人民求生存过程中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在艺术领域里的反映,是艺术的主要源泉。虽然在学术界还有游戏说、摹仿说,宗教说、天性说、梦幻说、灵感说、功利说、本能说等五花八门的说法,但最本质的、最实际的仍当非“劳动说”莫属。
它符合人类的进化史,也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然后才有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的论断相吻合。不过,“劳动”的概念在这里是广泛的,它包括的既有与生存相关的基本方式——劳动生产,又包括与生存方式相关的衣食住行、爱情社交、繁殖生育、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其中也包括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相关内容。可以说,“劳动说”所包含的基本上是人民生活的全部。
鲁迅先生说过:“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无疑,他说得是对的。民歌与诗词之间,确实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有人形象地把民歌比作诗词的“母亲”或“乳娘”。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渊源上考,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辨》等骚体诗,是脱胎于楚国民歌的;曹操、陶潜的四言诗,是从《国风》中学来的;汉魏、两晋文人的五言诗,深受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唐代的五言绝句,是由南朝《子夜歌》、《读曲歌》等形式发展而来的;七言绝句也是来源于民间的《竹枝词》、《柘枝词》、《柳枝词》的。之后,五代至两宋兴起的词,元、明时期兴盛的散曲,清代复兴的新乐府,乃至近代、现代的新诗词,无一不是民歌传承、熏陶、感染和影响的结果。历史上的诗词大家们,没有不以民歌为鉴的,许多作品中甚至明显流露出民歌的痕迹。
下面我就将一首早于白居易诗作的唐代民歌与白诗作比较。可以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唐代的这首民歌是这样写的:
二月春醴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诗是这样写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唐代民歌,是近年考古中从一个陶器上被发现的。很显然,白居易的诗吸取了民歌的精华,是他向民歌学习的具体体现。同时,他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展了民歌,把原作从形式到意境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其他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温庭筠、韦庄等的作品中,也都有利用民间词的形式写成的例子。它告诉人们的,正是诗词脱胎于民歌、发展了民歌这样无可争议的事实。
国外著名诗人们的作品,也照样存在着与民歌割不断的联系,歌德的《浮士德》、海涅的《洛列莱》、但丁的《神曲》、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等,都从民歌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莎士比亚、贝郎瑞、裴多菲、马雅可夫斯基等的成名诗作中。也都有与民歌割不断的蛛丝马迹。一句话,民歌与诗词是同一个家族中带有血缘关系的亲骨肉。
民歌诗词与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密切的,人们不难从中发现自然科学伴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迁的轨迹。甚至自然科学中的某些重要事件,就是从民歌诗词中被挖掘出来的。如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反映黄河源头的民歌:“黄河的水哪里来,约古列宗。约古列宗渠的老家在哪里,雅合拉达合泽”。“雅合拉达合泽”是西藏的地名,就是“玛曲”。新中国建立后,科学家们根据西藏民歌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考察,证实了玛曲就是黄河源头的说法。同样道理,民歌诗词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日记,它不可能把关系人类生老病死的健康问题排除在外,不可能不反映出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内容来。打开有文字记载的历代民歌诗词一看。果然贴满了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印花。
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何妨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扁鹊到门前。
这是白居易的诗,他说的睡眠生理与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的关系,简直就是医学专家的语气。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这是陆游的诗,他说的食粥的益处和从中反映出的食疗思想,至今看来还是进步的。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难。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这是郁达夫的诗,他对人生中年健康危机和中年人心理的剖析,非常切合实际且具有远见性。
山歌不唱忘记多,大路不走草成窝。快刀不磨黄锈起。胸膛不挺背要驼。
这是湖北民歌唱的。他说的锻炼与健康的关系、驼背与挺胸的关系,如今看来也是经验之谈。
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这是吴西逸的曲,他对水和花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识,是非常超前的大卫生观。像这类说药论病、说防论治、从生理说到病理、从健身说到康复的与健康长寿有关的民歌诗词,比比皆是,岂能说这是诗人们在随口开河?
更可贵的是,我国古今民歌诗词中还有许多直接运用民歌诗词治疗疾病的内容,把民歌诗词作为治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唐代诗人李欣“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的话,说的是民歌诗词治病的事;枚乘《七发》中吴客不用“药石针刺灸疗”,而用“要言妙道”治愈楚太子疾病的记述,也是这一道理。陆游为头痛不愈和忧愁难解之疾开出的处方是: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能醒然,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笺万事忘。
苏东坡开出的养生方更妙:
正当逛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他的处方只有两味药,“笑”和“看诗”。
杜甫也当过诗医生,当得知一位客人罹病时,他说:“诵吾诗可疗之”。于是,客人就反复朗诵
予璋髑髅血模糊,手持掷还崔大夫
之句,果然疾病得愈。还有一位患失眠症的落第秀才向杜甫问道,杜甫仍以诗为方,送诗一首,让他一边读一边实践。诗中写道:
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托予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秀才按照他的要求,边采药边吟诗,道理明白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身体健壮了,失眠症也痊愈了。中医学认为,吟诗是一种气功锻炼,由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朗诵引发的深呼吸运动,能起到气归丹田的作用,以达到“精神内守”的效果。《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民歌诗词有如此好的效果,病岂有不愈者! 如果再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辨证施唱、辨证施吟,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有针对性的民歌诗词进行歌唱吟咏,达到令抑郁者振奋、令亢奋者安定、令焦虑者平静、令多猜者解疑的效果,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今的国外,运用“诗疗”治病的风气比中国还盛,甚至把它当成对一些疾病治疗的特效“药物”。在意大利的一些药店里,不少优秀的诗作被包上华美的装潢后作为“保健品”或“药品”出售,并且还附有“作用用途”、“用法”、“禁忌”的说明书。如美国诗人朗弗罗的《生之赞歌》,被贴上了治疗抑郁症的标签;英国诗人济慈的《睡去》,被写上了治疗失眠症的用场等。
一些药厂和医院还专门邀请诗人创作能够治疗疾病的诗篇,根据病人的病情写出有针对性的“诗处方”来。日本学者对吟咏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个人读、集体读、领诵、合诵、低吟、高声朗诵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治疗相关类型的疾病。
如高血压患者的朗诵方式,是低吟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咳喘患音的朗诵方式,是拉长语调吟咏描写高山流水的诗篇;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朗诵方式,是高声朗诵具有激情的诗篇等。一些学者还对运用这种疗法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正确的姿势、标准的声音、合理的时段安排等。真正能够按要求去做的,就能起到作一套健身操的作用,对调节大脑的兴奋抑制过程、加速血液循环、活跃新陈代谢、改善不良情绪、增强抗病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从而使人的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健康状态。
概言之,民歌诗词中确实包含着诸多与健康长寿有直接或jian接联系的内容,可作为对医学科学的丰富和学科内容的延伸。当然,健康长寿在这里已不是“机体不生病”这个传统的概念,而是“机体不生病+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的社会状态的综合”这个比较现代的概念。在这一概念内,生存环境、生态平衡、生活质量、职业防护、防灾减灾、家庭关系、交际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内容都包含其中,是大卫生观下的健康长寿。
“诗言志,歌咏言”。民歌诗词中所包含的与人类健康长寿相关的内容和其表现出的强烈民族情感,既广阔无限,又深奥无穷。研究它,对丰富中医学的内容、发展中医学的传统疗法都是大有益处的,需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去发挥、去运用。
《送名医凌汉章(三首)》
微恙年来不易攻,远烦千里到关中。
寻常药饵何曾效,分寸针芒却奏功。
絷马未能留信信,趣装无奈去匆匆。
一尊酒尽伤离思,目断南鸿灞水东。
《送名医凌汉章(三首)》
术传卢扁字钟王,底事来游便趣装。
熟路也知车载稳,清时何用剑生铓。
鸡鸣函谷三更月,枫落吴江两岸霜。
归到苕溪寻旧侣,画船诗酒水云乡。
《送名医凌汉章(三首)》
柬书孤剑别西秦,红树青山泼眼新。
千里风尘双短鬓,五湖烟水一闲身。
梦回孤馆寒砧急,望入遥空候雁宾。
料得纪行多赋咏,云笺无惜寄阳春。
带着真诚和脆弱支持另一个人,
并且在人生困难的时刻坚守在一起,
是将彼此最深刻地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共同经历的悲伤和害怕,
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滋养时刻 !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