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青少年应该积极去参加一些运动,消耗饮食上的摄入量。”
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6部门制定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将以2002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至2030年0至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
方案还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其中,福建属于中流行水平地区。
“前几日,我接诊过一名12 岁男孩,身高180厘米,体重104公斤,走路时严重气喘,常头晕。一查BMI值已经达到32, 还伴有高血压、脂肪肝、高尿酸以 及高胆固醇等脂类代谢紊乱。”
宁德市闽东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黄怃感叹,这些因肥胖诱发的疾病,如今在他的门诊中越来越常见,几乎每天都有。
那么如何判断小儿是否肥胖?
黄怃介绍,儿童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方案》关注的重点。在医学上,儿童单纯性肥胖诊断主要依据年龄的体重指数(BMI),是指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儿童的BMI
在18.5~23.9之间为正常
24.0~27.9为超重
28.0~ 32.0为肥胖
超过32.0为非常肥胖
儿童肥胖可能引发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内分泌紊乱,继而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胆石症,痛风症,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男性性功能低下、阳痿,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肥胖儿童青少年应该积极去参加一些运动,消耗饮食上的摄入量。”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运动损伤专科副主任医师连晓文建议。
连晓文指出,许多父母和学校不够重视体育锻炼,而防控“小胖墩”需要家庭与学校的积极引导。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同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运动日常化、生活化。培养孩子运动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睡眠时间。
“小胖墩”不是一日养成的,肉肉不是一夕长出来的,遗传、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出了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防控青少年肥胖,各方都要发力,尤其家庭要把好第一关。
黄怃认为,控制肥胖症关键在控制饮食,应该采用低脂肪、低糖类、高蛋白类、高微营养素、适量纤维素的食谱。避免不吃早餐或过饱晚餐,不吃宵夜,不吃零食,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药物治疗是下下之策,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这些药物或者减肥产品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福州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疗师黄婷则开出了心理处方:
家长首先要帮助ta正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不要让 ta 为自己的肥胖过分焦虑,切记不能用“你太胖啦,这么丑,别人会不喜欢你”这样的言语去刺激、督促甚至逼迫孩子去减肥,这种方式反而会放大孩子的焦虑。
父母作为儿童控制体重的第一责任人,应先学会“倾听”,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做好正确引导。
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协商一致,在家庭养育方式上做出改变,全家一起重视孩子的肥胖问题,以免造成孩子一方面想减重,另一方面又想偷懒。这样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加重心理问题。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文
编辑:冰阔落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