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注意力家庭管理办法家长读本(精选章节系列九:ADHD家庭情绪管理)

2020-11-17   钱英医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第九节:ADHD家庭

          情绪管理

家庭情绪管理办法五步骤


 

 

     当孩子罹患 ADHD 时,常常整个家庭都处在紧张、不安、 悲观、沮丧等焦虑或抑郁的不良情绪中。如果这些情绪过于强烈,或者处理不当,常常会引发夫妻冲突、亲子冲突,进而导致整个家庭无法理性而有效率地解决ADHD给孩子和家庭带来 的系列困难。

      本节,试图让家长学习如何通过觉察、评估、暂停、反思和沟通五个步骤来应对和处理这些常见情绪问题。

 

第一步:觉察




      所谓觉察,简单讲就是能否发现并接受自己情绪出问题了。

一.如何发现自己的情绪出问题:

1) 如果您出现了持续的失眠,请留意。

2) 如果您出现莫名其妙地频繁胸闷憋气、心慌、腹泻、腹 痛、头痛等,到综合医院检查都查不出来原因。请留意,这些是否是不良情绪的躯体表达?

3) 如果您一段时间内,突然变得爱发脾气,对孩子对家人缺乏耐心,甚至到单位也这样,发完脾气还经常后悔自责,请留意,您是否在自我情绪管理和控制上有困难了?

4)如果您一段时间内,超过2周以上,经常很悲伤,感觉自己很无能,对不起身边的人,做事情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常感觉非常疲乏,好像之前感兴趣的活动都没有心思参加了。请留意,您是否陷入了抑郁状态?


二. 如何接受自己的情绪问题:

      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如果您的躯体问题反复出现,但是到综合医院始终查不出来明确原因,可尝试到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评估,也许这些躯体症状并非躯体疾病所致,而是与不良情绪有关。

      还有家长朋友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情绪问题,但是并不接受,更谈不上面对。有的认为自己向来坚强乐观,这些小情绪, 一定很快过去,根本无须关注。有的认为都是孩子闹的。因此,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的治疗和改变上。还有的谈焦虑抑郁色变,无法接受自己怎么“神经 了”。

      事实上,情绪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否认、转移、回避而消失,相反,回避情绪问题只会为将来埋下更大的定式炸弹。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情绪的过程性和必要性,其次,还需要学习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

 

第二步:评估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可能有情绪问题时,第二步需要做的是,对这个情绪问题进行评估,看看严重程度,然后决策处理办法

      我们可以自己上网查找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如果评估结果是中度及以上问题,建议就诊综合医院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找专业人员明确处理方案。如果评估结果是轻度的,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其他途径,学习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第三步:暂停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存在情绪问题,经过评估是轻度,决定先尝试自我调节时,具体如何做到暂停呢?

(1) 每个行为的改变需要时间,从冲动发脾气到冷静暂停同样需要时间。当我们尝试不成功时,不能气馁,需要等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暂停的方法有很多,但适合自己的常常只有一款。需要不怕失败,不断试错。

(3)了自己暂停,也可以邀请孩子帮忙暂停,还可以邀 请第三方(配偶等)提醒暂停。

(4)暂停通常需要空间上离开情绪爆发的地点

(5)暂停时要告诉孩子,只是暂时停止,不是不继续了。等情绪过后,还会继续。否则孩子会非常迷茫。

第四步:反思





      经过暂停,不良情绪会慢慢消减。这个时候反思非常关键。

      暂停成功后, 我们需要反思。问自己:是什么引发了我这次发脾气的? 我如何觉察到自己又发脾气了? 为了暂停,我做了什么努力? 哪些努力是有效的,哪些努力是无效的? 如果下次出现类似情况,我如何能有效暂停?

      另外,不良情绪的处理,暂停只是开始,还需要后续双方进行沟通,把不良情绪给彼此带来的困扰消解,才是根本性处理。

      否则这些不良情绪给自己和对方脑海中留下的不那么愉快的记忆还将持续下去。久而久之,会破坏我们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

      因此,暂停后,不仅需要反思如何做到下 一次暂停,还需要反思,情绪过后,如何与咱们发脾气、闹情绪的对象沟通。 

 

第五步:沟通






 

一.沟通的原则有哪些?

1) 沟通前,确保自己和对方都不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大脑的功能主要被情绪占据,解决问题的功能是显著下降的。因此,只有等情绪发作过去之后,才是有效沟通的时机。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暂停的原因。)

2) 沟通前,先想出1~3个对方为何要做惹自己生气的事情的合理的理由。

3) 沟通时,先自我检讨,然后再表达对对方的感受。

4) 沟通时,尽量描述客观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而 不是评价。

5) 沟通时,如果需要向对方提要求,避免“你应该……”这样的语言。而选用“如果你……做,我会特别感激……” 

      

      我们不难发现,当情绪过去,理性回归;当家长放下权威,与孩子平等交流;当家长不再人身攻击,而是就事论事;当家长表达感受,适当示弱;当家长认真反思,真诚道歉;当家长真正看到孩子,认可孩子,感谢孩子,其实有效的沟通和问 题解决方法就产生了。

      因此,如果我们当下与孩子的关系很紧张,甚至孩子的心门对我们已经关闭很久,我们不必灰心。我们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习相关的知识,就可以重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桥梁。

#注意力,家庭,管理,情绪,沟通,反思#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