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的“宁强样板”

2020
12/11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了“施工图”!


记者:孙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11月30日,陕西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在汉中市宁强县召开。陕西省卫健委副主任、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杨联昌强调, 下一步,要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对陕西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最新要求,一是统一认识,进一步坚定深化医改的信心决心;二是用好经验,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是聚焦重点,进一步将医改工作推向纵深;四是加强领导,确保改革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了“施工图”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安康市石泉县、宝鸡市眉县等地多形式探索医改工作,亮点纷呈,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2019年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陕西省24个县市(区)成为国家级试点县。
 
响鼓偏用重槌敲。今年10月,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陕西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操作指南(试行)》。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流程、政府投入、运行管理、外部监管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提出建设目标、原则及组织框架。 至此,陕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了“施工图”和“说明书”,推进工作有章可循。
 
要让医共体真正落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杠杆。此次现场会上,陕西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黄志刚表示,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各级医保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参与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形成内部激励机制;落实“结余留用”政策,充分调动医共体积极性;支持医保基金向县域内医共体和基层医疗机构倾斜,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此次现场会还邀请了陕西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中医药局等相关领导出席,群策群力,为医改工作凝聚合力。各设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负责领导,24个国家医共体试点县(区)医改领导小组负责人,卫生健康局、医保局局长等参加会议。与会代表观摩了宁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汉中市宁强县、宝鸡市眉县、安康市石泉县和榆林市子洲县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培训。
 
“这次现场会是对我们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了‘加速键’”,陕西省彬州市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包晓勇说到, 作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彬州市医共体已经成立,医共体建设试点迈出了重要的历史性步伐,进入实质性阶段,此次大会为彬州以及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给出了清晰的信号,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县域医共体的“宁强样板”


这一次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为什么要在选择宁强?
 
这个答案,宁强县早在2013年就开始用行动书写。2013年,宁强县启动了第一个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的模式――宁强县天津医院托管青木川镇卫生院帮扶试点,探索出一条以托管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医改模式。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2017年,宁强县确定县级3家公立医院与11家镇(办)卫生院建立一体化托管关系。 托管后的镇(办)卫生院保持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服务功能和任务不变,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三不变”,保持人员统一管理,财务、资产统一管理,医疗业务统一管理“三统一”。


秦巴交汇,襟陇带蜀,宁强地处山区,自然风光秀丽,但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往往因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而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隐痛。2018年5月,宁强县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由2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18家镇级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分别组建2个医共体,覆盖全县,实现县镇村一体化。医共体的总院设立“一办五中心”,对分院实施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公卫、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等统一管理。
 
宁强县天津医院医共体总院院长向洪斌介绍,“针对各分院的短板弱项,我们制定了三年能力提升计划和差异化发展规划,协助汉源分院开设了皮肤科和肛肠科;协助大安分院和胡家坝分院开设了妇儿专科、口腔专科;协助广坪分院开设了产科;协助太阳岭分院和二郎坝分院开设了住院部并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随着一批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由宁强县天津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各分院诊治病种增加了20余种,门诊和住院人次比同期上升了18.3%和10.5%,职工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而且医保报销比例更高,群众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宁强县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院长苟自明表示,建设医共体后,各分院中医馆全覆盖,开展中医适宜新技术10余种,所有村卫生室均配置了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6项以上,村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4项,新增疾病诊疗病种20余种,总院到分院查房、会诊、指导手术等共40余次。 总院年门诊人次17万,住院人次1.1万,中医治疗率85%。8个分院总门诊人次由374935增长到444756人次,住院人次由6935增长到7396人次,增长率分别为18.6%、6.5%,中医治疗参与率43.5%。通过总院和分院业务能力提升,吸引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据了解,宁强县2019年域内上转病人较同期减少83人,下转增加469人,县域外转病人减少126人,县域基层就诊率达68.30%,县域内就诊率达90.7%。在医共体、医联体的助力下,两所总院新发展学科5个、开展新技术40余项,带动分院新增疾病诊疗病种30余个,新发展学科15个。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实现。 宁强县由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和报销比例双提高,激发了一般患者优先到就近卫生院看病就医的热情,实现患者外转率、患者住院率、群众医疗费用支出三项指标“三下降”的改革目标。
 

健全治病防病“双保险”体系

 
宁强县人民政府县长黎建军介绍,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实践,形成了“一防、两降、三沉、四提升、五突破”的宁强经验,初步实现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多方共赢,全县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
 
“宁强样板”的核心做法可以用4个“持续”概括:持续深化医疗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医共体规范运行;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多元复合式支付;持续深化医防融合服务改革,打造健康服务共同体;持续深化领导工作机制改革,保障医改顺利推进。


2018年,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全覆盖,实现县镇村一体化,总院成立“一办五中心”,对分院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公卫、资源配置、信息化等实行统一管理,建立高效运营的管理体制。 同时,开展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医共体内实行以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约束及医疗费用控制机制。
 
另外,要树立和践行“大健康”理念,持续深化医防融合服务改革,打造健康服务共同体。宁强县以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为基础,由两家总院牵头组建健康共同体。县妇幼、疾控根据功能定位加入健共体,并在总院成立健康服务中心,引导技术力量参与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帮扶机制。
 
有专家指出,“研究政策落地的实现路径和成功之路非常重要。县域医共体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级医院的积极参与”。 为此,宁强县,深化领导工作机制改革,坚持政府办医,实行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双组长制,研究出台保障措施及人事、财务等系列配套文件。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专项督导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将医疗机构正式在编在岗人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黎建军表示,下一步, 宁强县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深化医改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治病防病“双保险”体系,全力构建“健康共同体”,实现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医保基金互惠互赢、医防融合红利人人共享,确保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实,健康更加有保障、生活更加有质量。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共体,县域,样板,医改,宁强县,分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