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有的药物都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只是抑制其复制,因此从理论上讲,病毒确有可能变异并形成耐药,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风险还会逐渐增加。
张先生,54岁,山东滨州惠民县人。5年前,张先生在治疗乙肝过程中结识了县医院某位老大夫,当时这位老大夫诊断患者对拉米夫定出现了耐药,让他替换为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病毒量很快得到了控制。张先生本人对这位老大夫的医术十分认可,以致于老大夫退休后,他再也没有到医院做过复查,一直坚持前期的用药方案从未间断。近日患者出现了持续的肝区隐痛,来院检查时病毒量为10的8次方,转氨酶200以上,肝纤维化S3。
病情分析:患者起初服用拉夫米定抗病毒,在对该药物出现耐药后在当地老大夫的建议下更换为阿德福韦酯,依从大夫是好事,但患者显然有点过了,竟然在这位老大夫退休后就一直没有复查过,给自身的健康埋下了隐患。以至于在对病毒出现耐药后未及时发现,给肝脏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其实患者在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服用替诺福韦(替诺福韦自临床应用以来无耐药报告)会更好一些。现在对阿德福韦酯耐药后,单纯服用替诺福韦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现在必须要制定恩替卡韦加替诺福韦的联合用药方案,并在此基本上保肝降酶,修复肝损伤,再利用中药软肝散结的功效进行抗纤维化治疗。
乙肝可以预测耐药性吗
在抗病毒治疗中,耐药仍然是许多患者的"心病"。不过,近年来新药不断问世,即使病毒对某一药物耐受,医生手里还有其他新式"武器"可供选择。其次,通过加强随访、定期监测,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长期安全性甚至疗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及早发现安全隐患 定期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判断耐药问题和其他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具体说来,处在病情波动期的患者每月应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进入稳定期后,患者也要每三个月监测一次。此外,医生在治疗期间还会根据用药情况及病人的具体病情增加相应的检查。
第二,预测耐药 乙肝病毒DNA的变化可以提示今后耐药发生的风险。医生借助检测结果可以预测耐药的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患者,还可以加以干预。
第三,预测疗效 我国目前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大部分属于E抗原为阳性,对他们而言,最合理的治疗目标就是"双达标",即病毒DNA和E抗原都转为阴性。一旦实现了双达标,再巩固治疗一年,就有望最终实现科学停药。此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很低,病情反复的概率也会小得多。
由于现有的药物都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只是抑制其复制,因此从理论上讲,病毒确有可能变异并形成耐药,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风险还会逐渐增加。所以,解决耐药问题及潜在安全隐患的最好办法,或许就在于实现科学停药。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就是要先实现"双达标"。
特别备注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