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发病率为11.6%,死亡率达18.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但临床可手术的NSCLC仅占20-30%,30-40%的患者确诊时为局部晚期,40%的患者确诊时伴有远处转移。
30年来肺癌发病、死亡人数持续增加
过去30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增长了465%。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肺癌患者73.3万,到2017年已经上升至80万,约占全球总数的40%。预计到2025年,中国肺癌患者将达100万人,成为世界头号“肺癌大国”。
据今年一项发表于《癌症》杂志的研究显示,我国肺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24万,增加至2017年的69.2万,增加约45.2万人,占全球总增加人数的53%。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刊》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74万,其中男性52万,女性22万,相当于每5分钟,有5位男性、2位女性因肺癌离世。
与肺癌密切相关的“五气”
随着肺癌科普筛查的普及,人们对肺癌的警惕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导致晚期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广大肺癌患者急需得到有效救治。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版)建议,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病情分期特点,合理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资料显示,约60%~70%左右的肺癌患者需要接受放疗。其中,45%~50%的患者手术暴露困难,重要功能区域肿瘤侵入或无法切除,确诊后首选放疗;还有15%~20%的患者会因疾病进展或复发需要放疗。因此,在肺癌治疗中,放疗的重要性无可取代。
哪些肺癌患者需要放疗?
I、II期:首选手术治疗,拒绝手术或因内科疾病、年龄等原因不能手术者行根治性放疗
IIIA期(N1):可行手术治疗、放化疗综合治疗
IIIA期(N2)~IIIB:放化疗综合治疗
IIIB~IV期:化疗加姑息放疗
二、各种放疗技术各有所长,放疗神“刀”如何选择?
近30年来,放疗技术飞速发展。其中,最大的突破当属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在上海,质子重离子放疗对特定癌症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90%;而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完全可以媲美外科切除手术,为不能耐受手术的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也在肺癌治疗中大放异彩。
以下简要介绍目前肺癌放疗的几种先进技术:
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使用3D成像,将高剂量的辐射靶向受影响的区域,而对周围健康组织的影响最小。
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其靶区剂量分布具有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的特点。
当医生使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除大脑以外的身体区域的肿瘤时,有时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或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
2.立体定向放疗(SBRT)
SBRT是一种先进的体外放疗方法,利用高度精准的放疗技术,将根治性的放射剂量通过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直线加速器使放射线更精准的射向靶目标,同时将放射线分割成多股大幅度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器官的辐射量,多股放射线的汇聚处恰好是CT或MRI定位的肿瘤原发灶,实现了肿瘤实体水平的精准治疗。
与常规的体外放疗通常需要治疗几周时间相比,SBRT的治疗一般≤5周或≤5次分割。
3.三维适形放疗(3D-CRT)
3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利用多叶光栅将照射野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形矩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空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即靶区形状虽已适形,但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欠均匀。
4.调强适形放疗(IMRT)
IMRT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它可以对放射野内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使靶区内部剂量更均匀。
IMRT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调节,照射野内的剂量强度可以按肿瘤调节,使靶区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较理想均匀的剂量,同时将要害的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低。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剂量。
5.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IGRT)
IGRT其实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因数,在治疗期间进行重复影像扫描,充分了解肿瘤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趋于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IGRT提高了放疗的准确性,并可使待治疗组织的计划体积减少,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总照射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无论哪种放疗技术,其本质都是对肿瘤区域发射高能射线,以杀死癌细胞。通常,这种射线被形象称呼为“刀”,因为放射线通过多个不同的方向聚焦到肿瘤灶,在破坏肿瘤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治疗结果像用刀切除一样使肿瘤坏死消失。
肺癌放疗中常用的“刀”可分为两大类:光子束和粒子束,其中光子束包含γ射线、X射线,粒子束包含质子束、重离子束。具体分类如下:
光子束:伽玛刀、陀螺刀、X光刀、TOMO刀、速锋刀、射波刀
粒子束:质子刀、重离子刀
其他类:海扶刀、纳米刀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指出: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应尽量采用先进放疗技术,如PET-CT分期、4D-CT定位、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和呼吸运动控制等;最低要求是采用基于CT模拟定位的三维适应放疗。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相比,可显著延长生存、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
参考资料:
1. 2020-11-17医学微视 《30年来,肺癌发病率增长465%!远离它,你必须了解这3点!》
2. 2020-07-13e药环球《不到30年,全球肺癌死亡人数增加85万,中国占了一半多!这几种原因要注意》
3.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版)
4.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