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兴起的“两头婚”对家庭健康各有利弊,可接纳但不宜鼓励

2020
12/22

+
分享
评论
马恩祥
A-
A+

两头婚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小夫妻,而最大的受害者则很有可能是孩子。

据《中国妇女报》记者报道,近年来,在江浙一带悄然兴起一种新的婚姻形式——两头婚。这种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这种婚姻形式,当地人俗称的“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意味着“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也不是娶媳妇”,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该报记者在文中也对这种婚姻形式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笔者对这种婚姻形式有如下几个分析与观点。

1. 多元婚姻社会的一种适应与选择

随着社会多元经济与文化的形成,必然体现在婚姻关系之中。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竞争中,逐渐扩大的自由职业者群众、以及高度社会化的人们,不少年轻崇尚个人自由幸福,家庭观念与生殖理念逐渐虚无。即使愿意结婚生子,由于不断加大社会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也会最终对婚姻望而却步。婚姻形式愈来愈多元化,譬如除了本文所说的两头婚,还有众多独身不婚、同居不婚、恐婚晚婚、同性婚姻、离婚单亲、组合家庭,与结婚新生家庭形成多元的婚姻家庭社会。

多元婚姻形式满足了不同社会化程度、不同婚姻观念及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人们,能够通过对不同婚姻形式的选择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从而保持其心理健康。但多元的婚姻形式如果未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社会氛围,也会因为某个人对传统结婚生子婚姻观的违逆而带来家庭矛盾与社会问题,从而给当事人及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危及其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损害家庭与社区的稳定。

因此,社会需要倡导对多元婚姻的理解与认同,只要这种婚姻形式对于当事人及其家庭没有负面的影响,社会就可以予以正面接纳。而年轻人选择某种非主流婚姻形式,家长也应该给予充分尊重,可以从物理环境中改善去扩大对年轻人的传统婚姻形式的吸引力,而不应通过非正向的影响方式给子女以过多的压力。两头婚其实就是利用了两个原生家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影响力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婚姻形式。

2. 独生子女与原生家庭的难以分离

记者通过采访也分析了两头婚的形成原因,认为两头婚是“招上门女婿”的更优解。

记者报道的被采访人杜鹏说:“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话叫‘招女婿招女婿,最后招了一个懒惰女婿’。”杜鹏解释说,以往招上门的女婿会存在这样的心理——“反正孩子不跟我姓,这个家也没有我的份,我到这里只不过是完成生殖繁衍任务而已。”在这种心态下,久而久之,上门女婿对家庭的责任感越来越淡薄。而且通常情况下,招上门女婿家庭一般是女方经济条件优于男方或者女方家庭涉及拆迁,招女婿家庭中不少家庭对招进门的男性存在一定防范和歧视。所以,无论从上述哪一点来看,都会造成上门女婿家庭后期的不稳固。

而两头婚则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因为两头婚中,男方无须付彩礼,女方也无须陪嫁妆,双方均没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随自己姓氏的孩子,这种形式相较纯粹的招上门女婿,对男方的心理压力影响比较小,也就更能让男方产生对家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我个人认为,两头婚比较妥善地解决了男女双方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杜鹏说。

记者报道两头婚家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未完全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即和一方的父母长期共同生活或者在两方父母处轮流居住。

笔者以为,两头婚人群中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未随着成年而形成渴望独立于家庭的成年心理,产生了长期对于原生家庭的依赖,不愿意组建真正意义的新生家庭,即使新生家庭随着爱情结晶的诞生也视而不见,甚至不愿意承认,即不愿意担起作为新生家庭父母的责任,而将养育子女的部分或大部分责任转嫁到各自的父母身上。现在不愿意出去工作的宅男宅女,他们若在父母的要求下结婚,生子后的养育责任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他们的父母身上。

正如报道中的数位被采访人所分析的,“两头婚家庭的独立性会弱,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会受到影响,年轻夫妻的亲密度也会受到影响。”

3. 传统的门当户对婚姻观的呈现

两头婚的形成显然与年轻夫妻双方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平衡有关,即传统的门当户对式家庭。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结婚男女双方家庭互不妥协,从而形成彼此平衡的一种婚姻模式。

因此,两头婚也只适合那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与较高社会地位的家庭,如果一方家庭经济与社会地位不平等,这种婚姻形式很可能是无法继续下去的。

4. 两头婚双姓孩子视为不同原生家庭的继承人

两头婚家庭出生的一个以上的孩子,意味着不同姓氏的孩子继承权有所不同。因为婚姻中的姓氏代表着家庭的世代传承,这自然就会影响到以后家庭财产的继承权问题。

这种继承权问题也可能给新生家庭子女未来埋下家庭财产继承权纠纷的隐患。

5. 可能引发将出生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代表着两头婚夫妻一方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夫妻双方及其家庭的影响就可能不同,因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不同原生家庭的成员可能无意或有意对待孩子的关注度、行为影响就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差异,从而导致孩子们间的行为习惯与人际关系差异。

记者报道中的几位采访人也谈到了担忧。

譬如,两头婚家中的孩子都叫爷爷奶奶,而取消掉外公外婆的称谓,会让孩子分不清亲辈关系。另外,家庭中出现异姓兄弟姐妹,也会降低孩子对兄弟姐妹的认同感。更有甚者,在养育过程中,“爷爷奶奶”会有意或无意地更偏爱随自己姓氏的小孩。“偏心情况会影响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让孩子很难融入自己的家庭。这更多地需要小夫妻去疏导,尽量让原生家庭的父母做到不要偏心。”

笔者以为,更大的影响在于新生家庭中的子女们一出生就被不同的原生家庭标签化了,从而制造了兄弟姐妹们间的文化传承上的差异,也会进一步导致心理成长过程中的观念认知差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

两头婚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小夫妻,而最大的受害者则很有可能是孩子。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以来是以未来出生的孩子为最重要,而两头婚则是以原生家庭的父母为中心,损害了新生家庭的结构,更可能损害的出生后孩子的权益与心理成长,这个代价可能有点大。

(引用文献:中国妇女报 江浙一带兴起“两头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随父姓也随母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利弊,家庭,接纳,婚姻,心理,女婿,形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