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保谈判一年一次,药企如何抓住机会

2021-01-02   赛柏蓝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来源/赛柏蓝
作者/遥望

 1   
谈判药品医保有效期两年

近日,2020年的医保谈判结果和最新版医保目录已经发布, 将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谈判药品按照乙类药品有关规定支付,有效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协议期满后将按照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有效期限内如有其它生产企业的同通用名称药品(仿制药)上市,自动属于目录范围, 医保部门有权根据仿制药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标准,也有权将该通用名药品纳入集中采购范围。
 
官方数据显示,162个药品参与谈判,其中119个药品(西药79种,中成药40种)谈判成功,平均降价50.64%,谈判成功率达73.46%。 谈判成功药品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包括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风湿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等;另外,14种独家药品为留在医保目录,均价降低43.46%;此外,还有29种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

(图片来源:米内网)
 
就谈判降幅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医保局一直强调中国的市场特性,药企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需要搞清楚市场环境,医保局追求的不是降幅,是合理的价格, 只要价格合理,降幅多少并不重要,大家都清楚降幅取决于药企在谈判之前的市场定位,药企定高价以应对医保谈判的手段不可取,如果药品的价格过高,有可能基本不会被纳入谈判范围。
 
具体来看,调整后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内药品总数为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目录内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总的来看,今年开展的第五轮医保谈判,谈判药品数量最多、惠及领域最广。不过其中最受关注的药品无疑是聚集国内外头部药企的pd-1。

最终3款国产pd-1均成功纳入医保, 分别是: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涉及病种包括肺癌、肝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 ,且三款单抗的价格均低于去年进入医保的信迪利单抗,平均降幅达78%左右,其中卡瑞利珠单抗四个适应症均进入医保,成为最大赢家。

(图片来源:米内网)
 
信迪利单抗去年降价63.73%进入医保,医保支付标准2843元(10ml:100mg/瓶),协议有效期为2020-2021年。数据显示,达伯舒在进入医保后,销量增速可观——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达伯舒仅6个月销售额就达9.209亿元,同比增长177.7%。
 
4款国产pd-1在医保目录内狭路相逢,后续的市场份额又将如何变化呢?值得注意的是,外企积极开展赠药等优惠活动的应对措施也不容忽视。
 
至于国外药企的pd-1均谈判失败,熊先军在12月28日的发布会上对在场媒体表示, 进口企业会考虑国际市场的一些问题所以价格预期和医保局不太一样,而国内药企主要考虑的是中国市场,所以可以承受医保局提出的价格,在价格预期上也可以和医保局达成一致。
 
 2   
首次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

2020版国家医保目录还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评审专家按程序遴选了价格或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独家药品进行降价谈判,这些药品单药的年销售金额均超过10亿元。经过谈判,14种药品均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平均降价43.46%。

(图片来源:米内网)
 
具体来看,谈判成功的14个独家品种均为全国医保乙类品种, 包括石药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海思科的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扬子江的蓝芩口服液、杭州中美华东的百令胶囊等。
 
米内网数据显示,14个独家品种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350亿元,其中石药的丁苯酞软胶囊、上海绿谷制药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山东丹红制药的丹红注射液、杭州中美华东的百令胶囊销售额均超过30亿元。
 
就这一尝试背后的考虑,熊先军对赛柏蓝表示,确定对这些品种进行谈判主要是考虑这些品种在原来进目录的时候都没有经过谈判,基本是直接拿过来企业的价格。经过观察发现,几年来,这些药品在市场上降价的不多, 所以医保局就觉得这些药品的价格相对比较贵,对医保基金的占用量也比较大,所以就设置了一个对10亿以上独家药品开展谈判降价的机制。
 
至于为何能取得如此的降幅?熊先军对赛柏蓝进一步表示,也是因为医保局比较直接的向相关药企表示,如果谈判不成功可能就需要退出医保目录,这些药品的同类药品也在医保目录内, 所以即便这些药品没有谈判成功被踢出去了,也不影响患者的使用,所以企业还是有相当的降价压力的。
 
至于后续医保目录内的10亿级药品会不会面临进一步的降价谈判,熊先军表示还不确定,今年只是初步探索了一下针对目录内药品的谈判,今后会随着每年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目录内参与谈判的独家药品的条件。
 
不过,这一机制此后将延续下去,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了。
 
 3  
药企如何提高谈判成功率?

回看今年的医保谈判有不少创新尝试——比如,首次实行申报制,实现从“海选”向“优选”的转变;将8月17日之前上市的新药均纳入谈判范围。可以说,上述措施均体现了对于创新药品的高要求与高支持力度。
 
根据《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目录外药品有7类符合被纳入医保的条件, 根据申报条件,共计704种目录外药品申报成功。
 
最终,162个药品参与谈判,119个药品谈判成功。通过谈判降价成功进入医保目录,实现以价换量是众多药企尤其是商业化能力缺乏的药企渴求的市场通道, 那药企又应该如何提高谈判的成功率呢?
 
根据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报道,临床证据、价格计算模型、专业价格测算,都是形成医保基金支付底价形成的关键阶段。根据医保局的相关规定,药企在谈判过程中的两轮报价如果均不在医保局底价15%的范围内,将直接出局。

熊先军则对赛柏蓝进一步指出,药企要想提高谈判的成功率,需要做好几下几点:

第一,企业要做好药物经济学相关的前期研究,把产品的疗效、副作用,以及对于医保基金的压力等等问题了解清楚。

第二,药企对于医保局的规则要很好的掌握,因为任何价格的确定,不是仅仅通过药物经济学的一个公式就能算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判别,既要看病人的获益,也要看国际价格,还要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程度。

比如PD-1,如果仅从病人获益的角度来看的话,医保局可能倾向于给高一点的价格,但是中国有那么多的PD-1,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医保局肯定会考虑到企业之间竞争的因素。

所以总的来说,国家医保局对于药品支付价格的判断是一个综合的判断。另外,企业对于产品的定位也要非常清楚,是不是创新药品,是不是竞争性很强的药品,相比于已经在目录内的药品能够增加患者获益多少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企业今后来注意的。

熊先军建议企业要做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像有些企业一样,到目前为止,一些药品的不良反应还是尚不明确,建议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企业,在药品上市之后,要进一步做好相关的评价。
 

 

药企,医保,谈判,药品,目录,降幅,企业,降价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