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人民医院:“健康联合体”模式破解基层就医难题

2021
01/07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孙凡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一个城市近郊的开发区,人口五六十万,医疗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当地老百姓需求,怎么办?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健康联合体模式交出了一份很有料的答卷。

 
2009年,黄陂区人民医院全面接管盘龙城卫生院医疗业务,将该院挂牌为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实现了内、外、妇、儿等多个临床科室以及检验、医疗、护理等工作全方位互通,健康联合体(以下简称“健联体”)由此雏形初现,解决了黄陂南部地区老百姓就医需求。

 
随着发展壮大,在区卫健局的统筹部署下,黄陂区人民医院与盘龙城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帮扶托管关系,成立紧密的健康联合体关系。黄陂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常驻在此,免去本地病人以及家属的舟车劳顿之苦,就近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关于公共卫生,慢病管理是由卫生院来负责,各司所长。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地处武汉市黄陂区最南端,人口60万,为阳逻深水港、汉口火车站、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之间的一个“金三角”。黄陂区人民医院距离盘龙城经济开发区40多分钟车程,该院历史追塑到1902年,英国传教士来黄陂创建的一所教会医院,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如今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

优质资源下沉,老百姓直接获益

 
在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以下简称“盘龙院区”)的病房里,来自随州的魏先生系外来务工人员,在施工时不慎髌骨骨折被送进医院。她的妻子正在床边悉心陪护,她告诉《健康县域传媒》记者,“在这里看得是黄陂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当时受伤就很快送过来及时治疗,不用来回跑路,照顾病人也方便”。

 
 

 
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院长江厚敏介绍,“   通过帮扶,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我们能够直接提供每天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这是最直接的获益。盘龙城院区是二级医院管理标准,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而收费按二级医院的标准”。

 
据了解,对于每一个出院的病人,盘龙城院区都会电话回访,询问病人出院康复情况,有什么不适或者问题,医护人员会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   日常工作中,盘龙城院区每个星期组织一次下基层活动,大多以慢病管理为主,其他节日、疾病防治日也会安排相应的疾病义诊、宣教项目。   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医护人员会现场给病人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并对他们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下乡义诊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与这些慢病患者的联系,面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确保这一部分人的健康在医护人员的有效管控之内。  

 
“我们不仅直接跟病人联系,我们还跟各个村和社区的相关人员建立了联系”。江厚敏补充说,“比如村里的村委会主任、妇女主任或者社区居委会干部,我们医院通过他们联系病人义诊、健康指导。对于企事业单位,我们也是一样对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然后提供健康指导意见。我们的医疗资源不仅下沉到基层,而且走出了医院,走进村子社区,走进企事业单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盘龙城院区组织“党员先锋下基层,助力防控保健康”主题健康科普活动。

 
 

   
在健联体内,龙头单位优质资源下沉,黄陂区人民医院专家到健联体单位坐诊、五师查房、两病认定、手术指导等健康服务,街、乡卫生院健康管理科指导村健康管理室进行日常健康管理工作。黄陂区人民医院还成立健康管理科,组建专家团队到街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指导实施健康管理工作。  

 
黄陂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段瑞华介绍,   黄陂区人民医院健联体通过开展医师、药师、护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五师”联合查房,根据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对疾病诊疗、临床用药、疾病护理、营养膳食、心理治疗等进行综合健康管理,促进患者早日身心健康。同时,黄陂区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辖区居民进行“两病”(高血压、糖尿病)认定,每年为确诊患者提供基本医药补助。  

人才对位培养,落实分级诊疗


如今,黄陂区人民医院健联体与12家基层卫生院合作,运行模式有三种:医院合作模式、专科联盟模式、医疗协作模式。黄陂区人民医院盘龙城院区的合作模式就是“医院合作模式”,实现人、财、事打通,行政管理、人员调配、绩效管理、经济分配、医保费用调控、监督考核的统一。

 
段瑞华表示,为落实各方责任,黄陂区出台了健联体工作方案,即《黄陂区健康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区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健联体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一病两方、五师查房的指导意见》等。

 
基层医疗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在医务人员以及医疗能力的欠缺。为此,黄陂区人民医院进行统一人才对位培养,“健联体”内对符合进修、培训条件的医务人员统一安排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统一接受每年组织的院内、外理论、技能考试、考核。

 
 

 
同时,   实行统一的人才晋级及评先评优标准,统一调配管理,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的医务人员必须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脱产工作1-2年,中级及副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必须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坐诊1年。科室骨干必须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2年。科主任必须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科室工作1-3年。业务院长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4年。对于长期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给予优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  

 
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中,实现专家团队对基层医生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成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坚强后盾。专家团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3+1”模式,也就是一个区级专家与乡镇卫生院3名医护人员,以及1个社区医生或村医组成团队。这样的模式下,专家团队可指导基层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尤其是慢病的健康管理,保障签约居民危、急、重症患者的就诊绿色通道。

 
近年来,通过“健联体”的建设,黄陂区实现了“三个互联”。首先,专家团队通过电视,报纸,现场培训等方式与健康人群互联,将健康防病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其次是健联体与高危人群的互联,例如脑卒中早期预警与脑血管健康管理项目,国家H型高血压防控项目,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控项目等与慢病患者建立关联,做好健康管理。最后是健联体与慢病人群的互联,建立高血压、糖尿病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通过手机APP和移动终端设备,由专科医师、护士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即时的治疗措施与健康干预方案。

 
 

 
据了解,   2014年——2018年,健联体住院病人药比重下降8.71%,高血压、糖尿病人均医疗费用逐年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医药费用分别降低16.25%、17.73%。新农合基金由2013年亏损4596万元到2014年结余3878万元,2015-2017年至今持平。  

 
段瑞华表示,整合健康联合体内医疗资源,优化医疗协作分工,指导居民合理就医和病人有序流动,通过黄陂区人民医院的实践探索,正在区域内形成龙头医院负责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科研教学等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及公共卫生预防服务等工作。   接下来,黄陂区人民医院奋力创建“三甲”发挥好龙头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孙凡
审核:汪言安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联合体,基层,难题,医疗,健联体,糖尿病,高血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