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RNA:环状RNA的前世今生、最新进展,及研究思路

2021
01/08

+
分享
评论
生物世界
A-
A+

1976年circRNA分子被发现,经过30多年的沉寂后,在2013年一鸣惊人,并在随后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新一代明星分子。本文将从circRNA的定义、发现、主要特征、形成模式、作用机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方面,介绍circRNA的研究思路。



摘要:1976年circRNA分子被发现,经过30多年的沉寂后,在2013年一鸣惊人,并在随后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新一代明星分子。本文将从circRNA的定义、发现、主要特征、形成模式、作用机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方面,介绍circRNA的研究思路。


一、circRNA的定义

circRNAs (CircularRNAs,环形RNA分子) 是一类不具有5‘ 末端帽子和3’ 末端pol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环形结构的客观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非编码RNA分子。

二、circRNA的发现

1976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环状RNA分子。
1993年,在小鼠中发现其Sry基因存在环状转录。
2012年,借助于高通量测序技术,circRNA被大量发现。
2013年,Nature杂志同一期刊登两篇circRNA研究文章 (图1,图2) ,自此circRNA相关研究快速增长,逐渐成为非编码RNA领域新的明星分子。

图1--circRNA是一大类具有调控作用的动物RNA分子

图2--天然circRNA分子作为miRNA海绵而发挥作用

circRNAs能隐藏这么多年不为人所知,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当使用线性基因组作为引物设计模板时,传统的逆转录酶-rtPCR无法区分环状和线性RNA。
2、circRNA没有映射到线性参考基因组,所以在测序数据中,序列读取的序列会被丢弃。
3、circRNA缺少polyA尾巴,而RNA测序文库制备时通常都会去除rRNA的polyA。

三、circRNA主要特征

1、circRNA由特殊可变剪切产生,大量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主要来源于外显子,少部分内含子来源的circRNA存在细胞核中。
2、表达水平具有种属、组织、时间特异性。
3、circRNA呈闭合环状结构,不易被核酸外切酶降解,比线性RNA更加稳定。
4、具有一定序列保守性。
5、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作用。
6、绝大多数circRNA是非编码的,但也有少数可以翻译为多肽。

四、circRNA的形成模式

circRNA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外显子来源的circRNA (exonic circRNAs) 内含子来源的circRNA (circular intronic RNAs) ,以及由外显子和内含子共同组成的circRNA (retained-intron circRNAs)

circRNAs的形成不同于线性RNA的标准剪切模式,是通过backsplicing方式剪切而来。现有的circRNA形成模型主要由以下5种 (图3)
1、exon skipping;
2、direct backsplicing;
3、环状内含子RNA (ciRNAs) 形成模式;
4、依赖于RBPs环化模式;
5、类似于可变剪切的可变环化模式。
图3--circRNA形成模式

五、circRNA的作用机制

circRNA曾一度被认为是正常拼接过程的错误。近年来,circRNA相关研究爆炸式增长,circRNA被发现是正常细胞分化和组织稳态以及疾病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而且circRNA的表达通常不与宿主基因表达相关。这表明circRNA不仅仅是mRNA剪接的稳态副产物,而是新型调控的可变剪接的产物。序列保守性分析也证明circRNA具有重要的非编码功能。

1、作为miRNA分子的海绵 ,circRNA含有大量的miRNA结合位点,具有miRNA海绵作用,进而间接调控miRNA下游靶基因的表达 (图4) 。例如第一个被揭示具有调控功能的circRNA--ciRS7,它作为miR7的海绵,含有miR7的470个保守结合位点。ciRS7在人体的许多组织中稳定表达,通过抑制miR7活性来增加miR7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而miR7直接靶向几种致癌基因,涉及许多不同的人类癌症。

图4--circRNA对miRNA的调控

2、作为蛋白分子的海绵 有些环状RNA上有一个或者多个RNA结合蛋白的结合位点,可作为蛋白分子的海绵体

3、引起免疫响应 ,有些内源性环状RNA在抗病毒反应中发挥作用,而有些环状RNA与免疫响应相关,外源性环状RNA可以通过激活模式识别受体RIG-I刺激哺乳动物细胞的免疫信号。

4、编码功能 ,circRNA虽然属于非编码RNA,但是也有少数circRNA可以编码多肽,通过编码多肽行使调控功能。

六、circRNA的最新研究进展

1、功能性环状RNA筛选工具

2020年12月7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陈玲玲杨力李劲松团队合作,在 Nature Methods 杂志发表了题为: Screening for functional circular RNAs using the CRISPR–Cas13 system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基于CRISPR-Cas13d的筛选工具—— CRISPR–RfxCas13d 能够快速筛选和发现功能性circRNA

该筛选工具通过gRNA靶向circRNA的反向剪接位点 (BSJ) ,可有效区分circRNA与线性mRNA。基于该技术,研究团队构建了靶向人类高表达circRNA的反向剪接位点序列的慢病毒文库,使用该筛选文库,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组对细胞生长、胚胎发育等有重要作用的功能性circRNA。

详情: 陈玲玲/杨力/李劲松等开发基于Cas13的功能性circRNA筛选工具

2、 线粒体circRNA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治疗靶标

2020年9月1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许小丁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在线发表题为: Targeting Mitochondria-Located circRNA SCAR Alleviates NASH via Reducing mROS Outpu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确定了一种 线粒体特异性circRNA——SCAR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中表达下调,向线粒体特异性递送SCAR,可降低线粒体活性氧 (mROS) 输出,减轻炎症,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靶标

详情: Cell:中山大学揭示线粒体circRNA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治疗靶标

3、体内特异性敲低circRNA

2020年8月11日,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Cell Discovery  杂志发表了题为: An in vivo strategy for knockdown of circular RNAs  的论文。

该研究描述了一种组织和细胞分辨率的 体内特异性敲低circRNA的方法,利用靶向circRNA特异性反向剪接处的shRNA特异性敲低circRNA,且没有脱靶效应

这一策略提供了在细胞和个体水平全面研究circRNA的方法,研究团队使用该策略首次产生了特定circRNA被下调的果蝇。


七、circRNA的研究思路

上文介绍了circRNA的几种作用机制,作为miRNA海绵;作为蛋白分子海绵;引起免疫响应;编码多肽。其中第一种——作为miRNA海绵,相关研究最多。

1、 验证 circRNA 的表达水平;
2、通过网络数据库, 预测 circRNA 可能结合的 miRNAs;
3、circRNA 结合的 miRNAs 的信息学筛选及荧光素酶进一步筛选验证;
4、miRNA 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富集分析;
5、miRNA 靶基因的筛选、 验证及相关功能研究;
6、circRNA-miRNA-mRNA 调控网络的验证。

参考文献:
1、Kristensen L S,Hansen T B,Venø M T et al. Circular RNAs in canc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ield.[J] .Oncogene, 2017.
2、Memczak Sebastian,Jens Marvin,Elefsinioti Antigoni et al. Circular RNAs are a large class of animal RNAs with regulatory potency.[J] .Nature, 2013, 495(7441): 333-8.
3、Hansen Thomas B,Jensen Trine I,Clausen Bettina H et al. Natural RNA circles function as efficient microRNA sponges.[J] .Nature, 2013, 495(7441): 384-8.
4、Meng Xianwen,Chen Qi,Zhang Peijing et al. CircPro: an integrated to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ircRNAs with protein-coding potential.[J] .Bioinformatics, 2017, 33(20): 3314-3316.
5、Piwecka Monika,Glažar Petar,Hernandez-Miranda Luis R et al. Loss of a mammalian circular RNA locus causes miRNA deregulation and affects brain function.[J] .Science, 2017, 357(6357).
6、Guarnerio Jlenia,Bezzi Marco,Jeong Jong Cheol et al. Oncogenic Role of Fusion-circRNAs Derived from Cancer-Associated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J] .Cell, 2016, 165(2): 289-302.
7、Li Siqi,Li Xiang,Xue Wei et al. Screening for functional circular RNAs using the CRISPR-Cas13 system.[J] .Nat Methods, 2020.
8、Zhao Qiyi,Liu Jiayu,Deng Hong et al. Targeting Mitochondria-Located circRNA SCAR Alleviates NASH via Reducing mROS Output.[J] .Cell, 2020, 183: 76-93.e22.
9、 Pamudurti, N.R., Patop, I.L., Krishnamoorthy, A. et al. An in vivo strategy for knockdown of circular RNAs.[J] .Cell Discovery, 2020.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miRNA,RNAs,RNA,特异性,线粒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