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面对工作压力,我为什么选择了自杀

2021-01-14   小满医疗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2021年1月9日晚上拼多多通报了一例员工在长沙家中跳楼自杀的事件。

职场压力,一直是个绝大多数职场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所谓的职场压力,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比如,996、007工作制的流行,就会给人带来巨大压力。而《中国职场社交报告2019》则指出, 职场人既被眼前的工作量和业绩压得喘不过气,同时在自身能力、晋升空间和行业前景等个人发展问题上也有着长期焦虑。


不管是哪方面的因素,工作的确会带来各种压力。真心热爱本职工作并怡然自得的人,实在是太过稀少。而压力过大或者这种紧张感过于持久,就会让人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

像这位跳楼身亡的拼多多公司员工谭某林,或许就是因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采用极端手段的案例。

“工作逼死人”,就这样真的发生了。

同样背负工作压力的我们,也能想象到那种感觉——害怕、紧张、惶恐、痛苦、疲惫、自卑,甚至感觉人生无望等。久而久之,有可能发展为抑郁障碍。


什么是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抑郁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

  • 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数据提示,大陆地区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

  • 抑郁障碍单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以上,有反复发作的可能。

  • 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趋向慢性化,造成病程迁延。

  • 患者可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 抑郁障碍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平均发病年龄为20~30岁,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罹患抑郁障碍的可能。

  • 女性多于男性(1.5:1~2:1)。



若不治疗,病程一般会持续6个月或更久。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缓解。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15%~50%的患者不再复发。第3次以上发作,治疗缓解后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几乎是100%。


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一般可恢复到病前功能水平,但有 20%~35%的患者会有残留症状,社会功能受损。


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或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还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异常、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



1.情感症状:
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愉快感缺乏。低落的心境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症状在一天之内可呈现节律性变化。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为严重,傍晚开始好转。



2.躯体症状:
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典型表现包括: 
①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
②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
③早晨抑郁加重;
④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⑤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
⑥食欲明显下降;
⑦1个月中体重降低至少5%;
⑧性欲明显减退。

通常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4条或以上的躯体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

3.认知症状:
抑郁障碍患者大多存在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表现,这类认知损害往往是可逆的。严重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还存在悲观自责、消极厌世、自杀的风险,需要认真评估和预防。


4.其他临床特征:
抑郁障碍患者除了出现上述主要症状外, 还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

  1. 焦虑特征:抑郁发作的同时还存在显著的紧张不安,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常常因过度担忧而加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焦虑往往增加自杀的风险。


  2. 混合特征:在抑郁心境背景下,患者出现心境高涨、自我评价过高、思维联想加速、精力充沛、参加高风险的活动、睡眠需要减少等表现( 但症状的数目、持续时间均不能达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需考虑存在混合特征。混合特征是双相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


  3. 忧郁特征:患者愉快感完全丧失,即便有愉快感也至多是数分钟,对日常愉快事件刺激缺乏反应,症状晨重夜轻。同时伴显著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早醒、明显的厌食或体重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抑郁障碍患者往往抑郁严重程度较重,自杀风险高,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常需要住院治疗。




  4. 不典型特征:

    ①患者表现为有正性事件时心境可以变得愉快并持续较长时间;

    ②睡眠增加或过度睡眠;

    ③食欲大增;

    ④全身沉重、肢体如灌铅样感觉;

    ⑤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人际关系紧张。


    对于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需要鉴别双相障碍的可能。


  5. 精神病性特征:抑郁障碍有时会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抑郁心境协调或不协调。与心境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内容多涉及无能力、患病、死亡、一无所有或应受到惩罚等。


  6. 紧张症性特征:患者须符合以下至少2种表现

    ①不动(有亚木僵或木僵证据)

    ②极度激惹

    ③极度抗拒

    ④怪异的自主运动(有特殊姿势、 刻板运动、做作或怪相证据)

    ⑤模仿言语或模仿动作



  7. 围产期起病特征:围产期抑郁是指在整个妊娠期间至产后4周出现达到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可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一旦患者产后有伴精神病性的抑郁发作,后续每次分娩的抑郁复发风险为30%~50%。


  8. 季节性发作特征:这类患者比正常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敏感。该症状发生常与光照的季节性减少有关,冬季型较夏季型多见,常在秋季和冬季(10 月初至11月底)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缓解。


    与非季节性抑郁相比,季节性抑郁患者的职业和认知功能损害较少,且多数具有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体重增加和睡眠增多。



我们身为打工人,面对太大的压力要掌握一定的减压方式。比如积极调整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去拥抱压力。还可以主动管理情绪并注重业余生活,为自己留出休整空间。

如果出现抑郁状态相关的表现也要积极与上级、同事、下属或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并尽快找精神心理科医生从而得到专业、规范的治疗。

大家可能会觉得,抑郁障碍离我们很远,殊不知,抑郁障碍离我们很近。

多一点关心自己和家人、朋友,不要再让“自杀”,成为抑郁障碍的唯一结果。生活有无限风景,我们固然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劳累的工作,但只要心怀希望,就有更多可能!



  • 参考文献:


  1.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

  2.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 抑郁症认知症状评估与干预专家共识[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 53(5): 369-376.

  3. R.H. McAllister-Williams, C. Arango, P. Blier, et al. The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difficult-to-treat depression: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0; 267: 264–282.


工作压力,双相障碍,抑郁,症状,食欲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