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创心脏手术时代,为了努力实现患者更快的功能恢复和出院,区域镇痛知识和技能对心胸麻醉医师来说非常重要。 今天分享的这篇综述概述了当前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镇痛的胸壁筋膜平面阻滞。 重点关注了相关的解剖学和技术描述,包括I、II型胸部神经阻滞,前锯肌,胸肋间筋膜,胸横肌和竖脊肌平面阻滞。 此外,这次综述还提供了一份摘要,包含已报道的用于这些阻滞的局麻药剂量,以及近期文献描述的有效性和持续时间,并与传统方法作对比。
外科手术急性疼痛的控制不佳可能会使人极度虚弱,并且在胸骨切开术和开胸手术后分别有约20%和25%–60%的患者出现慢性疼痛。这导致患者出院后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会促进阿片类药物过度使用。区域麻醉技术可通过降低由手术损伤和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敏化,来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和潜在的慢性疼痛发展。
心脏外科手术中的镇痛传统上依赖于静脉应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由于“快通道”或期望患者在转入ICU后早期拔管,这种做法已发生了变化。随着微创外科手术近二十年来的广泛应用和超声引导区域麻醉的新技术,即使在手术室拔管也并不少见。在全量肝素化和潜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脏外科手术中使用椎管内阻滞一直存在争议。作为替代方案,由于其简便性以及较低的并发症风险,胸壁筋膜平面阻滞越来越多地用于需要开胸或胸骨切开的手术。局麻药在筋膜平面内的浸润会阻滞与手术切口相关伤害感受的目标神经。筋膜平面内的局麻药扩散受注射量的影响,预计大剂量注射可在目标平面内提供更好的扩散。本文就胸壁筋膜平面阻滞在心脏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具体来说,我们着眼于解剖学、技术说明以及当前文献描述的有效性和持续时间,并与传统方法作对比。
点评:
加速康复外科旨在改善患者围术期体验和结局,疼痛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各种胸壁筋膜平面的区域麻醉技术是心脏手术术后最佳镇痛的重要辅助手段。大量相关文献描述了胸壁筋膜平面阻滞应用于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似乎很有前景,但尚缺乏更高水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那些为微创心脏手术进行麻醉的人应该熟悉筋膜平面解剖和阻滞技术,以便保障有效的术后镇痛效果,并有助于加速功能恢复和缩短住院天数。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建立心脏手术中特定筋膜平面阻滞的给药方案,ESP和PIF等新型阻滞的疗效性、安全性和机制,以及布比卡因脂质体和其他辅助药物对后者适应症的安全性。
郝博、梅杰翻译
董榕评述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