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营养学值得记住的5大话题
文章来源:西希营养学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2020年就要过去了,我不知在10年或者20年后自己会不会特别怀念它,但是一定会记住它,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不同寻常的事情,甚至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的医生,作为一个妈妈,也作为一个营养学知识的传播者和研究者,我都会记住即将过去的这一年。 这一年西希的第一本科普书《边吃变瘦的营养学》出版了,完成了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职务和历练,还升级成了一个准二胎妈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希望至少自己还是在努力去经历、去孕育和去创造的。 不知你会记住2020年的哪些瞬间,哪些头条还在让你思忖和不安,也许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停下来,想一想。
01
膳食对地球的影响
现在的膳食方式是对地球和个体都不利的
02
植物为主的膳食,植物来源蛋白
红肉是2A级致癌物
加工肉类是1级致癌物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慢性和积累的过程,“致癌”和“有毒”不是同义词,虽然并不是吃肉就一定会得肿瘤或者吃素就一定能避免肿瘤,但减少红肉类的摄入确实是目前各种营养推荐中的一个趋势。而且对很多慢性疾病的营养推荐也都采取”以植物类膳食为主“的原则,比如预防高血压的DASH膳食模式,对心血管疾病健康的地中海膳食模式,还有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推荐也在偏向植物为主。
动物类食物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环境不友好“,膳食对地球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动物类食物的生产。
植物类食物中的蛋白质确实不如动物类来源的优质,无论从口感上还是吸收程度上都不是最佳的。如何在满足营养和口感需要的情况下更多的食用植物类食物是全球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的重要议题。而用植物来源的食物替代我们常吃的”肉蛋奶“也成了食品市场上新兴的产品趋势。福布斯网站的一篇报道提到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全球植物来源肉类领域的投资额达到了3000万美元,而到了2020年的第一季度,这一领域的全球投资额已经涨到了13亿美元。这篇文章还预测在2021年植物来源的肉类产品会继续爆发式的增长。
植物肉近十年来备受追捧,各大快餐连锁、咖啡店都推出了植物肉联名菜单。
目前的”植物肉“主要是指以大豆和其他豆类蛋白提取物为主料的“人造肉”,主要的产品是“加工肉类”的替代品,比如植物来源肉饼、香肠、鸡块等。还有一些实验室中合成的肉类、用昆虫替代动物蛋白的尝试。
我国膳食模式中,大豆一直以来都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对于”优质植物蛋白“,中国的膳食并不陌生。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膳食模式也在”西方化“,我国对肉类的消费在过去50年处在持续增长中,而且似乎是全球的一枝独秀,但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全球消费趋势的敏感感知,西希预测在未来几年”国潮”的植物来源蛋白产品也会极大的增长,而且会产出比肉饼、香肠、鸡块等更适合我们膳食的产品。
中国的肉类消耗在持续增长
03
碳水、碳水、碳水
更多的人认为来自“碳水”的热量最容易长胖
首先要去除的是 含糖饮料中的糖, 包括咖啡、奶茶中的糖。 第二要去除的是 甜食中的糖, 比如蛋糕、饼干、糖果。 第三要去除的是 加工食物中的糖, 比如加糖的酸奶、牛奶、谷物麦片、营养棒、加工肉类和加糖的坚果等,就算是吃起来咸咸的薯片和膨化食品中往往也加入了不少糖。 最后要去除的是 三餐中的糖, 点外卖要注意、同时自家烹饪时也要注意少加糖,并且减少各种沙拉酱、番茄酱、甜面酱,因为这些酱汁中糖含量也不低。
04
断食和间歇性进食
05
功能性食物——食物和情绪,食物和免疫力
食物可以改善情绪
运动与营养
写在2020年最后
写在2020年最后,希望未来可期!
希望不论生活给我们什么,我们都能用它来做成美味营养的食物和编织幸福的生活。
这种潜藏在每一个生命中的对未来的希望和努力生活的韧性才是最值得保存的。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