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儿童耳鼻咽喉科治疗案例入选《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

2021
01/28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协资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承建的国家级大型临床案例成果的发布

文章转载自:南医大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喉科

由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刘大波主任医师、钟建文主任、程超副主任医师共同完成的《多种微创手术方式联合治疗儿童喉气管闭锁一例》经同行评议,被《中国临床病例成果数据库》收录,并于2021年1月6日发表刊登。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协资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承建的国家级大型临床案例成果的发布平台,致力于推进基于案例成果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学术成果评价能力建设。经同行评议收录于本数据库的病例报告,将获得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颁发的收录证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来自全国44个临床学科的93名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就是把握报道方向,提出发展规划,执行发展规划。

2018年中国科协提出“临床案例代表作制度”,交流医学研究成果、探索拓展医生职称评价的方法、推进职称评价导向改革,2019年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建成。该数据库突出实践性、科学性、典型性、创新性、共享性,以临床案例成果整理,进一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随访,提高基层医疗整体水平,推动医疗均质化。来自全国的优秀临床案例既是开展医疗培训的绝佳资料,又为深入开展更高层次的临床研究提供资源,更符合职称评定要求,贴近临床能力评价,有助于打破“唯论文”论,进一步优化医学科学研究环境。

病例简介

本例患儿,男,4岁,根据病史、电子喉镜及CT等影像学证据,诊断为:“声门下狭窄(4度)”是明确的。其发病年龄小,带管时间长,对患儿的喉部发育、呼吸、吞咽和语言学习均带来明显影响。术者根据患儿特点,设计并实施了多种微创技术联合的手术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儿童喉气管狭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最终目的是扩大喉气管狭窄部位,使患儿尽早拔管。一般认为3度以上的狭窄以开放性手术为主,但存在很多问题,如损伤较大,对喉部发育、言语等都有影响。本病例采用了内镜下的多种微创手术方式,避免了开放性手术的损伤,并成功拔管。患儿发音、言语、吞咽等功能都得到了改善,这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思路,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目前该患儿已经出院,恢复良好。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特地送来一面锦旗以示感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数据库,病例,临床,微创,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