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为什么一到阴天下雨膝盖就容易犯病?

2021-01-28   骨往筋来

外界的哪些自然因素容易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膝盖呢?



医生,我的膝盖一到阴天下雨就像天气预报一样,酸疼的厉害,有时候还肿,这是咋回事?

说说老寒腿

很多病人一说到膝盖疼,就说自己是风湿病。我很纳闷,你们到底在哪里医院给你们下的诊断?还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定论?问了才知道,老百姓认为,天气一变化,风寒或者湿气重的时候,自己的关节就会疼,所以就认定是风湿病。

现代科学认为风湿病是一类免疫系统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等,这些才属于西医范畴的风湿病。而大多数老年人的膝盖疼痛,是因为软骨磨损,关节老化,这种是叫做骨性关节炎,是几乎人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的问题。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口里的老寒腿,就是这个病。

那么骨性关节炎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吗?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讨论讨论。

气候因素对关节的影响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在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关系。体内的物质和体外的自然因素相互交换,互相影响。当所处的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时,身体机能不能迅速及时的做出调整,便会出现各种疾病或者症状。

   那么外界的哪些自然因素容易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膝盖呢?

气温

        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气温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不断的发挥调节功能,维持我们的体温在37℃左右。但是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无法很快适应温度的变化,就容易出现因为温度调节紊乱而产生的症状。

   我们身体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胃肠道最高,肌肉较低,皮肤更低,而皮包骨头的关节,则最低。正常人膝关节温度一般为32~34℃左右,低于体温的平均值37℃。而到了低气温的时候,关节的温度下降的又最快,反应最明显。

   在低温情况下,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会收缩,分泌的关节润滑液会减少,而且滑液中的黏蛋白浓度增加,滑液粘度加大。这时候病人会出现关节里面发涩,原有的软骨退变后的摩擦感会更明显,摩擦引起的疼痛也会加重。

   此外,随着温度的降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关节内部的血液循环变差,很多代谢废物和炎症因子不能及时的被清除掉,比如尿酸等,就容易诱发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或者痛风的发病。


气压

        和缓的气压变化,人体一般都可以很好的适应。但是如果气压变化较为剧烈或者急骤,人体就很容易适应不了,尤其对于调节机能减退的老年人或者局部有病变的人群来说。 

   我们应该知道,在高气压控制下,大多为晴朗天气,气候变化不多。但是在低气压控制下,雨雪风雷天气较多,气候变幻多端。

   除去天气变化雨雪风雷等本身对关节带来的影响外,低气压的环境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抑郁,心情沉闷,这更加重了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障碍,容易放大原有的病痛。

湿度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常常是和气温的变化同时出现的。在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高温时候人体需要通过身体蒸发水分来散热,而湿度高的时候,这种蒸发水分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人体的散热机制出现紊乱,热量和水分无法很好的散发,血管明显收缩。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循环不良的症状,包括上面提到的滑液减少,炎症因子排泄障碍,代谢废物积累刺激滑膜发炎等。

    另外,湿度大会导致水分代谢失调,细胞内的水分挥发不掉,产生细胞水肿,组织间隙水肿,滑膜渗出液增多,所以膝盖积液,身体其他部位水肿的病也复发了。

    而在秋冬天,尤其是阴雨天,温度和湿度常常变化很快。湿度短时间内突然增加,和温度的突然下降,常常导致上面的症状被诱发。而学过地理的应该知道,这种气压和湿度的变化常常要早于雨雪和降温,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大气活动导致了正负电荷的运动,这种运动产生了电磁波,而电磁波会影响到病变关节周围的血流和代谢,电磁波的变化早于天气的变化,这就是为啥一到阴雨天膝盖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开始酸痛胀,甚至积水。甚至比天气预报还早还准。

气流

       气流即可理解为中医所讲的风邪。

       气温和气压的变化产生气流,气流能够快速的改变所处环境的湿度、温度,通过此来影响到膝盖的症状。有的病人特别怕“见风”,就是风一吹,膝盖周围局部的温度下降,气压改变,出现上面讲过的问题。

雨雪

   这个更好理解了,下雨下雪肯定会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和气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电磁波,膝盖,阴天,关节,湿度,气压,温度,水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