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读 | 中枢阿片受体介导吗啡诱导的瘙痒和慢性瘙痒

2021
02/15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简 介


ABSTRACT


    瘙痒是阿片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疼痛的常见副作用。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证明了μ-阿片类药物吗啡和DAMGO(一种MOR选择性激动剂)的鞘内注射能引起瘙痒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由脊髓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的MOR介导的。


结 果


RESULTS

1、鞘内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表面的MOR诱导急性瘙痒。


鞘内注射吗啡诱导WT小鼠的瘙痒反应

    鞘内注射吗啡在WT小鼠中引起了剂量依赖性的搔痒行为(图1A,P = 0.0089)。吗啡诱导的瘙痒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后的30分钟内。用MOR选择性拮抗剂CTOP预处理后,鞘内吗啡诱导的瘙痒被阻断,这表明吗啡诱导的瘙痒反应是由MOR介导的(图1B,P = 0.0153)。


吗啡诱导的瘙痒是由脊髓中抑制性神经元介导

    使用Vgat-Cre或Sst-Cre小鼠与Oprm1fl/fl小鼠杂交,分别敲除脊髓中抑制性或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上的MOR。结果发现,抑制性神经元上的Oprm1的敲除,完全消除了吗啡诱导的瘙痒(Fig. 1C. P = 0.0094),而兴奋性间神经元上Oprm1的敲除并不影响吗啡诱导的瘙痒行为(图1D。P=0.4476)。表明,鞘内注射吗啡作用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的MOR,由此产生瘙痒反应。


DAMGO可诱导抓挠行为

    鞘内DAMGO诱导的抓挠行为呈钟形剂量反应曲线,并且瘙痒主要发生在前5分钟(图1E)。与吗啡一样,DAMGO诱导的瘙痒,在敲除抑制性中间神经元MOR的小鼠中,也显著地消除了。(图1F,P=0.0075)。

 

▲ Figure 1


2、外周和中枢MOR在吗啡诱导瘙痒的过程中各自的作用


    研究者使用了不通过血脑屏障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甲硫脲纳洛酮,通过腹腔预注射甲硫脲纳洛酮,只阻断外周感觉神经元的MOR活性,并没有改变吗啡诱导的搔痒(图2A,P = 0.1873)。与此相反,鞘内预注甲硫脲纳洛酮完全消除了吗啡诱导的瘙痒,表明脊髓中枢MOR信号介导吗啡诱导的瘙痒(图2B,P = 0.0004)。进一步地,在TRPV1+感觉神经元上敲除MOR的小鼠和用resininferatoxin (RTX,消融TRPV1+感觉神经元)预处理的小鼠中,吗啡诱导的瘙痒并没有改变。(图2C,D,P = 0.2005,P = 0.4951)。此外,皮内注射吗啡(100nmol)可诱发非常轻微的瘙痒反应(30分钟内平均有14条抓痕),而这种反应在Vgat-Cre;Oprm1fl/fl小鼠身上也没有改变(图2E,P=0.3281)。综上,鞘内注射吗啡诱导的瘙痒,是由特异性地由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MOR所介导的。

 

▲ Figure 2


3、鞘内吗啡通过MOR诱导外周感觉神经元和脊髓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产生抗痛觉作用。


    鞘内给予阿片类药物的方式,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镇痛。在TRPV1+ ,Vgat+ ,和SST+神经元中条件性敲除MOR并不改变甩尾时间的基线值(补充图1A,P > 0.9999,P = 0.1324,P = 0.2199),也不改变热板缩足时间的基线值(补充图1B,P = 0.7716,P > 0.9999,P > 0.9999)。在甩尾测试中,鞘内注射吗啡显著增加了甩尾时间,这种镇痛效应在Sst-Cre;Oprm1fl/fl小鼠中显著降低(图3A,P = 0. 0016),但在Vgat-Cre;Oprm1fl/fl(图3A,P = 0.4893)或Trpv1-Cre;Oprm1fl/fl小鼠(图3A,P = 0.0801)中并没有降低。在热板测试中,SstCre;Oprm1fl/fl和Trpv1-Cre;Oprm1fl/fl小鼠中,鞘内吗啡诱导的镇痛作用均显著降低(补充图1C,两者P<0.0001)。在Vgat-cre;Oprm1fl/fl小鼠中,鞘内吗啡诱导的抗痛觉显著增强(补充图1C,P=0.0050)。综上所述,鞘内吗啡诱导的镇痛作用,是由脊髓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和外周感觉神经元的MOR介导。

 

▲ Figure 3

 

▲ Figure S1


4、MOR激动剂抑制脊髓片中MOR+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


脊髓背角(SDH)中MOR的表达

    通过RNAscope检测了脊髓背角(SDH)中MOR的表达。通过在Vgat-Cre;Ai9 tdTomato小鼠中,用Vglut2 mRNA(SLC17a6)染色检测Oprm1在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上的表达。在SDH的第II层的Vgat+和Vglut2+中间神经元上都观察到了Oprm1的表达(图4A-C)。这一发现与已发表的单细胞测序数据一致,即MOR广泛表达于SDH的抑制性和兴奋性中间神经元。然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MOR的表达水平高于兴奋性中间神经元(补充图5A)。

 

▲ Figure 4

 

▲ Figure S5


MOR激动剂对抑制性间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既往研究表面,阿片类药物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钾通道,在表达MOR的神经元中产生外向电流。本研究显示,DAMGO(0.5μM)在19个SDH第II层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诱发了9个神经元的外向电流,在Vgat-Cre;Ai9 tdTomato小鼠脊髓片内的Vgat+中间神经元中,振幅为19.5pA(图5A)。灌注吗啡(10μM)显著抑制SDH第II层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诱发动作电位(图5B和C,P = 0.0109)。

     将Vgat-Cre小鼠与Ai32小鼠杂交,在脊髓Vgat+中间神经元中表达通道rhodopsin ChR2。当脊髓Vgat+中间神经元被473nm波长的蓝光刺激时,记录在第II层Vgat+中间神经元中诱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吗啡(10μM)能显著抑制诱发的IPSCs,表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受抑制(图5D和E,P <0.0001)。综上,μ-阿片类药物可以直接抑制MOR+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说明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瘙痒,是抑制MOR+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结果。

 

▲ Figure 5


5、鞘内吗啡诱导的瘙痒被NPY抑制,而被GRPR+中间神经元消融所废除。


    SDH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的两种,即NPY+和dynorphin(Dyn)+中间神经元,被认为与痒传门控有关。作者首先通过三重原位杂交,检测SDH中Oprm1、Npy和Pdyn mRNA表达,从而检测MOR在这两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群体中的表达。作者发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的MOR主要在NPY+中间神经元中表达(补充图2A和B)。MOR和NPY的共表达水平与MOR和Vgat的共表达水平相似,这说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的MOR主要与NPY共表达。这与既往单细胞测序数据库的数据一致(补充图5)。值得注意的是,NPY(10 µg)与吗啡(0.3 nmol)在鞘内联合给药,可显著抑制吗啡诱导的瘙痒(图6A,P <0.0001)。


NPY-Y1受体参与瘙痒的传递

    Y1R与GRP高度共表达(70%)(补充图3)。MOR、NPY和Y1的表达模式表明,NPY+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的MOR激活,可能会抑制GRP+中间神经元,从而产生瘙痒。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在腹腔内注射bombesin-saporin(400 ng)以消融SDH中的GRPR+中间神经元。在bombesin-saporin预处理的小鼠中,鞘注GRP(0.1 nmol)诱导的瘙痒被消除,表明GRPR+中间神经元的成功消融(图6B,P = 0.0049)。值得注意的是,消融GRPR+神经元,能完全消除了鞘内吗啡诱导的瘙痒,表明GRPR+中间神经元在吗啡诱导的瘙痒中的重要作用(图6C,P=0.0072)。相反,在Vgat-Cre;Oprm1fl/fl小鼠中,鞘内GRP诱导的痒不受影响(图6D,P=0.7797)。RNAscope数据显示,MOR与GRP+中间神经元(29.4%)和GRPR+中间神经元(4.7%)的共表达水平较低(补充图4),这与单细胞测序数据一致(补充图5)。综上所述,在鞘内吗啡诱导产生的瘙痒中,GRP/GRPR的作用位于MOR+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下游。

 

▲ Figure 6

 

▲ Figure S2

 

▲ Figure S4


6、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的MOR有助于皮炎相关的持续性瘙痒,但不有助于急性化学性瘙痒的发生。


MOR在不同瘙痒症动物模型中对瘙痒的贡献

    使用DNFB诱导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模型来确定MOR在慢性瘙痒中的作用。在Vgat-Cre;Oprm1fl/fl小鼠中,DNFB诱导的瘙痒显著减少(图7A和B,P = 0.0224)。此外,作者还测试了由氯喹(CQ)和组胺诱导的急性瘙痒。通过皮内注射CQ和组胺诱导的急性瘙痒在Vgat-Cre;Oprm1fl/fl小鼠中没有显著变化(图7C和D,P=0.6328,P=0.5120)。这些结果表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的MOR特异性地有助于皮炎相关的慢性瘙痒,但在急性化学性瘙痒中不具有积极作用。

 

▲ Figure 7


中枢而非外周限制性MOR拮抗剂可抑制皮炎和淋巴瘤诱导的慢性瘙痒


    腹腔注射纳洛酮,能显著减少DNFB模型中的自发性瘙痒,而甲硫脲纳洛酮不能,这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MOR更关键地参与了慢性瘙痒(图8A,分别为P = 0.0044和P = 0.6383)。此外,鞘注纳洛酮显著降低DNFB诱导的瘙痒(图8B,P = 0.0007)。

    小鼠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模型。在CTCL模型中,小鼠产生淋巴瘤和慢性瘙痒。与在DNFB模型中发现的结果相似,只有纳洛酮的全身治疗,而非甲硫脲纳洛酮,才能显著抑制CTCL小鼠的自发性瘙痒(图8C,P <0.0001和P = 0.2987,分别)。腹腔内注射纳洛酮也能显著废除CTCL模型中的自发性瘙痒(图8D,P = 0.0001)。这些结果表明,相比于外周MOR,中枢MOR在皮炎和淋巴瘤诱导的慢性瘙痒中起着重要作用。

 

▲ Figure 8


总 结


CONCLUSION


    作者研究结果表明,鞘内阿片类药物作用于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MOR,通过解除抑制来调节瘙痒。

    μ-阿片类药物可以抑制脊髓中Vgat+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解除其对瘙痒信号通路的抑制,从而导致瘙痒的产生。

    Oprm1-Vgat缺失后,DNFB诱导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慢性瘙痒减轻。

    纳洛酮在DNFB和CTCL模型中都抑制了瘙痒,而甲硫脲纳洛酮不能,表明中枢MORs对慢性瘙痒的作用。



原始文献:

Wang, Z., Jiang, C., Yao, H., Chen, O., Rahman, S., Gu, Y., Zhao, J., Huh, Y., and Ji, R.R. (2020). Central opioid receptors mediate morphine-induced itch and chronic itch via disinhibition. Brain.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神经元,抑制性,瘙痒,中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