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护肤界挂起了一阵“刷酸”(又称化学换肤)流行风,成为护肤网红项目了,号称可以去黑头、去闭口、祛痘痘、去粉刺,抗衰老…总之在江湖传言里,刷酸就像一阵龙卷风,能把所有问题都带走,让你的皮肤像剥了壳的水煮蛋。
通俗地说,刷酸就是将剥脱剂涂在需要“更换”的皮肤上,通过去除皮肤角质层,利用创伤后的自我修复机制,长出新的表皮组织,达到“换肤”的目的。
刷酸的作用原理
穿透角质层,破坏角质层细胞间的桥粒连接,降低角质层细胞间的黏附力,加快角质层脱落,松解堆积在皮脂腺开口处的角质形成细胞,纠正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使皮脂腺分泌物排泄通畅,抑制痤疮的形成。同时可以促进黑素颗粒的代谢,减轻色素沉着;
可以继续渗透到真皮,直接加速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速度,使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数量增加,增加皮肤的弹性。
果酸的化学结构为α-羟酸,是从水果、酸乳酪中提取的α-羟基羧酸,因为主要来源于水果,所以被称为“果酸”。果酸的相对分子量从小到大依次为乙醇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等。果酸具有水溶性,渗透力强。能够剥落角质、促进黑色素细胞的排出,进而减轻色斑,改善粗糙暗沉;还能促进胶原蛋白和细胞间质生长。
水杨酸的化学结构为β-羟酸,可从柳树皮、冬青叶中提取,因此又被称为柳酸或杨桃酸、植物酸。水杨酸具有脂溶性(可以渗透进入粉刺,溶解皮脂,对痤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抗炎性(其抗炎作用可以抗炎杀菌)。
刷酸祛痘的安全性、有效性与“酸”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有关
酸的浓度越高,对痤疮的改善作用越强;相同浓度的酸,在皮肤上停留时间越长,透皮吸收作用越强。简单来说,酸的浓度越高,在皮肤上停留时间越长,对痤疮的改善作用越强,但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要合理刷酸。
我国对化妆品中添加“酸”的浓度有严格的限制要求。其中,α-羟基酸的浓度不能大于6%,产品标签上应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水杨酸的浓度不能大于2.0%,产品标签上应标明 “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
高浓度刷酸需到医疗机构
皮肤有健康问题时不能刷酸。包括对化学试剂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刷酸部位有过敏性皮炎的患者;面部有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寻常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半年内口服维甲酸类药物者;正在口服抗凝药,因皮肤愈合速度慢,不适合刷酸的等。
化妆品中“酸”的浓度较低,对痤疮的治疗作用有限。如果痤疮严重,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医疗机构,刷酸是常见的一种治疗痤疮的方法,使用的“酸”通常浓度较高。其中,果酸常用浓度为20%~35%、35%~50%、50%~70%;水杨酸常用浓度为30%左右。
刷酸祛痘时,酸在面部的停留时间很短,一般为3~5分钟。刷酸时,医务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反应。“酸” 停留期间,皮肤出现微红、痒、痛、灼热等为正常反应;如果出现明显潮红、疼痛甚至水疱等,则需马上停止治疗。
刷酸后的皮肤护理也很重要
刷酸后要立刻为皮肤降温。彻底清洗面部后,可用生理盐水冷喷或用冷藏后的医用敷贴料外敷20~30分钟。
刷酸后一周内应避免热水烫洗、泡温泉、蒸桑拿等。同时,刷酸后要做好皮肤保湿和防晒,尽量减少外出频率,外出时应采用遮挡性方式防晒,包括打遮阳伞、戴帽子、戴口罩等,同时可以使用广谱防晒产品。
此外,如果有结痂,不要强行剥除痂皮或搔抓,也不可使用酸类或去角质产品。
刷酸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刷酸过程中,酸刷过的皮肤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刷酸后1~2天,局部可能轻度发红、瘙痒、疼痛;3~7天可能出现脱屑、结痂现象。
有朋友经常有疑问刷酸治疗是不是会出现爆痘?实际上这是根据每个人的皮脂腺情况而定,很多皮肤治疗可能都会出现爆痘,这是正常的加速皮脂腺代谢的现象。爆痘不要害怕,长痘的本质是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也就是毛孔“堵了”,果酸或者水杨酸会帮助疏通毛孔,把里面带有痤疮杆菌的多余油脂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会伴随免疫炎症反应。爆痘这种暂时性加重会随着治疗的持续而自行缓解,最终会彻底治愈。
刷酸最终目的就是达到美白、祛痘、抗发炎、溶解粉刺、缩小毛孔、改善肤质、抗衰老的效果。因为刷酸是“破坏性建设”,盲目刷酸会破坏皮肤的正常机能,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总而言之,刷酸有风险,一定要适度。咨询专业医生,选择适合的方案,做到文明刷酸,科学护肤!
最后,小编再传授一点刷酸实战经验给您,很重要哦!第一次刷酸还是要在局部肌肤做一下测试,等15分钟看看有没有过敏什么的,毕竟每个人的肌肤耐受度不一样,第二就是不要用水稀释,所以洗完脸也记得擦干后用,但是用在身体其他部分,也可以加入身体乳一起用,这个没关系。
角质层,水杨酸,皮脂腺,刷酸,大法,靠谱,拿去,浓度,果酸,皮肤,粉刺,痤疮,细胞,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