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一下北京师范大学在去年安装了AED。今天受邀去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次急救科普的讲座。参加培训的人有来自各个教学单位的代表、行政、后勤单位的代表、部分学生代表以及校医院的同仁。我对北京师范大学的情感是特殊的,我的爷爷曾经于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校医院的老师对我教学中提到的按压深度提出了异议。我在PPT中提示的按压深度是5-6cm,但我在授课中强调的按压深度是至少5cm。校医院的老师问我是不是口误?我说不是口误。校医院的老师认为我讲至少5cm,是错误的,而且这样讲问题很大,是误人子弟的行为。我也给老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我会讲至少5cm。
老师的观点是如果按压深度过深,容易给患者带来损伤,而且以他们常年在一线的临床经验来看,大多数人按压的力度过大,损伤非常常见,而且有70%左右的病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
在这一点上,我和老师的认知并不一致。下面说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讲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按压深度5-6cm是没有错的,但是讲至少5cm,也有至少5cm的道理。
美国心脏协会是科研心脑血管疾病的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机构。美国心脏协会在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更新了对胸外按压深度的建议。
《指南》中确实有描述说“至少5cm,同时避免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cm)。但是如果你看过美国心脏协会2015版的Heartsaver的课本,或者上过Heartsaver的课程,你会发现,教学视频里或者课本里写到心肺复苏深度的地方都是至少5cm,没有提过不要超过6cm。
如果你看过2015版BLS(基础生命支持)课本,你会发现,课本中大多数写到心肺复苏深度的地方也都是至少5厘米。只有很少的地方写的是不要超过6厘米。
如果你看过2015版ACLS(高级生命支持)课本,你会发现:课本中大多数写到心肺复苏深度的地方也都是至少5厘米。
在中国无论是BLS的课程还是ACLS的课程都是仅对专业医务人员开放的。Heartsaver的课程是对没有医疗背景的普通人开放的。
所以说,胸外按压的深度不管是至少5cm的说法还是5-6cm的说法都有其出处和根源。那么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坦白的说,从2015年版指南更新之后,胸外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是正确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心脏协会在教学中还是给出至少5cm的说法呢?
我们看看美国心脏协会自己怎么解释这件事?
关于按压深度的上限来自一项小规模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胸外按压超过2.4英寸(6cm)可能会造成伤害。点开红色字体的small study可以链接到这项研究的论文。
这是一项研究按压深度与肋骨、胸骨骨折关联性的文章。文章分析了2009年至2011年期间在坦佩雷大学医院住院的心脏骤停的170名成年患者的尸检记录。
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60例。36%的男性和23%的女性患者受伤。在男性患者中,CPR过程中的损伤与平均按压深度相关。但在女性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关联。平均受压深度小于5cm,5-6cm和大于6 cm时的损伤的比例分别为28%,27%和49%。在所有患者中,肋骨骨折占27%,胸骨骨折占11%,心肌中有血肿或破裂的患者有8名。此外,还有一处胃损伤而无出血,一处脾破裂,一处纵隔出血和两处气胸。
研究的结论是:“当胸外按压深度超过6cm时,男性患者的医源性伤害数量与心肺复苏期间按压程度相关。存在损伤风险,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损伤基本上不会致命。
美国心脏协会的文章中Callaway医生也提到,“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pushing hard(人们不应该害怕用力按压)”。肋骨随着胸部按压而弯曲,损伤通常非常轻微,而且绝对不会危及生命。
事实上,我们在真正实施心肺复苏时,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的按压深度有多少,而大多数情况下,从科研机构统计上来的数字来看,绝大多数人的按压是深度不够的,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也深有体会。标准的心肺复苏其效率只有心脏自主泵血效率的30%左右,如果按压深度不够,效率就会更差,效率低也许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或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出院率。两弊相权取其轻,我想这也是美国心脏协会在教学中仍然强调至少5cm的原因。
所以心肺复苏的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我们用的心肺复苏的教学设备都是带有按压质量反馈的。仅仅靠听一些理论的知识距离自己能真正救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总结一下,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到底是至少5厘米?还是5-6厘米呢?我认为都对!原因如下:
1、在没有按压质量反馈装置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准确的知道按压的深浅,这时候按压力度过大优于力度不足,因为受伤总比死亡要好,所以要强调至少5厘米。
2、作为普通大众,甚至很多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的时候,可能会由于紧张或者是疲劳,常常会出现力度不足,强调至少5厘米更有意义。
3、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告诉他:按压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既不能快也不能慢,老百姓会觉得心肺复苏好难把握,不利于普通人去实施心肺复苏。强调至少5厘米更有意义。
4、在有按压质量反馈装置的条件下(比如医疗机构里),按压速度和深度恰当当然是合理的。
所以,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的标准确实是5-6厘米,但现实操作中:对于普通人来说告诉他们至少5厘米就好,对于有按压质量反馈装置的情况应该按压5-6厘米。
面对的对象不同,面对的场景不同,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的说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都对。您同意我的说法吗?
高质量的心腹复苏+AED快速除颤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唯一手段。
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学会急救 成救你我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