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不典型的肾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确定是需要结合,需要免疫表型、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辅助判断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PRCC)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表现出懒惰的临床行为的肾上皮源性肿瘤。
上海瑞金医院
主治医师 硕士
笪倩
临床特点
女性,55岁,右侧肾部分切除标本;
主诉:体检发现右肾结节10余年,10年前直径2mm;
肾脏CTA:右肾中部结节占位,肾癌可能。
大体检查
灰红组织一块,大小2.5×2.5×2.0cm,切面见一灰红结节,大小2.0×2.0×1.0cm,质中,界清。
组织学形态
肿瘤具有完整包膜,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晰。
肿瘤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管状及扩张的囊状结构,囊腔内可见出血及粉染分泌物;部分囊内壁可见乳头生长并突入囊腔,局部形成巢状或分枝状的腺样结构。
肿瘤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质丰富透明,均一的圆形细胞核呈线性排列并远离基底膜,类似于分泌早期子宫内膜腺体结构。
乳头表面被覆了单层的立方上皮,部分乳头具有纤维血管轴心,部分乳头没有纤维血管轴心。
流产式乳头的形成。
细胞形态较温和,大小较一致,胞浆淡染色或透亮,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1-2级的核级。
粗短的乳头,乳头表面被覆单层肿瘤细胞,乳头内的间质疏松水肿。
肿瘤细胞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此类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别类似钢琴上的黑白键。
肿瘤区域大部分的间质是疏松水肿的纤维性间质。
囊腔中有粉染物、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样物沉着,间质内可见增生的小血管。
间质内见梭形细胞与红色的胶原产物密切混杂,提示纤维性间质。
此例病例的形态学特征总结
肿瘤排列呈囊状、乳头状、巢状等;
肿瘤细胞胞浆淡粉染或透明;
部分肿瘤细胞核远离基底膜呈线性排列;
纤维性间质为主。
诊断思路
王朝夫教授经常指导我们遇到肾脏肿瘤时,需要明确肾脏肿瘤病理诊断「四个确定」
大体颜色
上皮源性?非上皮源性
上皮源性:肾细胞源性?非肾细胞源性
间质的类型及伴随现象
免疫组化
AE1/AE3(+),PAX-8(+)提示此肿瘤是肾脏上皮源性的肿瘤。
免疫组化总结
Vimentin(+),CK7(+),Pax8(+),Ki67(3%+),SDHB(+),CD117(-),Claudin7(-),P504s(-),CD10(-),TFE3(-),AE1/AE3(-),CA-IX(-)。
分子检测结果总结
FISH检测结果:
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阴性;
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阴性;
3p 探针缺失检测:阴性;
注:
4.38% 见7号染色体三体;
4.62% 见17号染色体三体;
20% 的肿瘤细胞可见 3p 信号缺失。
诊断肾脏病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本例病例的特征:
最终诊断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讨 论
1、这是一种怎样的肿瘤?
具有独特的形态
具有独特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惰性的临床行为
2、定义
一种惰性的肾上皮源性肿瘤;
肿瘤细胞排列呈管状或乳头状,细胞形态温和,胞质透明,细胞核呈线性排列并远离基底膜;
独特的免疫表型。
3、临床特征:
占所有切除肾肿瘤的1~4%;
发病年龄为18~88岁,无性别差异;
肿瘤为散发性,并伴有终末期肾病和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
患者多无症状,通常是偶然发现的,部分病人有腹部或腰部疼痛;
患者预后好,至今未见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报道。
4、大体所见:
肿瘤常位于肾皮质;
体积小, 境界清楚,有包膜;
囊性变常见,无坏死;
灶性或双侧肿瘤罕见,95%病例病理分期为pT1期。
境界清楚,有包膜,颜色多样(棕黄/褐,淡黄,红褐色),囊性变常见,无坏死。
5、镜下所见:
A. 肿瘤细胞排列呈管状、囊状、乳头状及巢状等。
① 管状及囊状:肿瘤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管状及扩张的囊状结构,囊腔内可见出血及粉染分泌物,似甲状腺滤泡结构,部分囊内壁可见乳头生长并突入囊腔;
② 乳头状:部分乳头为纤细且复杂分支的乳头,部分乳头为无分支的初级乳头结构;
③ 局部形成巢状或腺泡状结构。
B. 瘤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细胞质丰富透明,均一的圆形细胞核呈线性排列并远离基底膜(分泌早期子宫内膜腺体结构)。
C. 核仁不明显,核分级大部分为WHO/ISUP 1级或2级。
D. 偶尔局灶可见较大细胞成群,常存在嗜酸性分泌物;不同数量的纤维和/或平滑肌基质(部分肿瘤可见以平滑肌为主)。
SMA+
E. 间质中可见散在小血管、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积,炎症细胞进入,肉芽肿形成。
F. 无肿瘤坏死、肾周侵犯和淋巴管侵犯现象。
6、免疫组化标记:
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K7和CA-IX;
CA-IX表达于肿瘤细胞的基底部及侧缘,而腔面不表达,产生特征性的「杯状」着色模式;
PAX2、PAX8和34βE12阳性;
CD10阴性或局灶阳性。
备注:本例讨论病例CA-IX阴性,笔者在查阅目前已有SCI文献中的确没有相关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报道,但是本例病例结合组织学形态、除CA-IX以外的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分子检测报告,均符合诊断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所以CA-IX是否能够作为免疫组化诊断的金指标还有待考证。
7、鉴别诊断
①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大体:金黄色,五彩状;
HE:透亮细胞,可有高级别核,当核级别升高时,胞质嗜伊红色;偶尔可见肿瘤细胞的细胞核远离基底部的线性排列,肿瘤细胞的细胞质更丰富,透明或嗜酸性;可伴有乳头状结构,但是没有分支乳头状排列;间质中具有特征性的由小的薄壁血管构成的规则网状间隔,可有坏死,肉瘤样变;
IHC:CD10+,Vimentin+,CA9+,CK7-或灶+,P504S-,TFE3-;
3p缺失、VHL突变。
② 乳头状肾细胞癌
大体:灰黄,棕褐色,黑褐色等
HE:由具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及管状结构构成;纤细纤维脉管轴心,胞浆多嗜酸,部分透亮,可有泡沫样组织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砂粒体
IHC: CK7+(I型>II型),P504S+, CD10+,CA9-, TFE3-
基因检测:+7/+17或-Y
当乳头状肾细胞癌伴透明细胞结构,并且部分患者CK7阳性,CD10阴性时很难与CCPRCC鉴别,建议加做P504S以鉴别,基因检测鉴别。
备注:并不是所有的乳头状肾细胞癌都具有乳头样结构,本例本例经过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均证实为乳头状肾细胞癌,但肿瘤组织中未见乳头样结构,间质中可见组织细胞,少量纤维脉管束,炎症细胞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③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免疫组化 TFE-3+
年轻人多见;
HE:肿瘤细胞大,可形成乳头状、囊状及巢状结构,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但是核级是高级别,常见砂粒体及透明小体;
IHC:TFE3+,P504S+,CK7-,CA9-;
基因检测证实TFE3基因融合。
8、遗传学:
目前还没有发现CCPRCC有一致性的遗传学改变;
Chromosome 3p and 3p25 deletion: negative;
VHL gene mutation: absent;
VHL promoter methylation: absent;
Gain of chromosome 7 and 17, loss of Y chromosome: Absent。
9、体会:
不同类型的肾肿瘤HE形态有交叉;
形态学不典型的肾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确定是需要结合,需要免疫表型、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辅助判断;
类型难以确定的肿瘤也许是新的类型。
参考书籍及文献
1、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
2、部分图片选自pathologyoutlines.com
3、Arch Pathol Lab Med. doi: 10.5858/arpa.2018-0121-RS
4、Zhao J , Eyzaguirre E . 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J]. 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 2019.
5、Aydin et al, AJSP 2010
6、Rohan et al Mod Pathol 2011
7、Adam et al Histopathology 2011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