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它西普具有全新的药物结构和双靶点作用机制。
3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荣昌生物1类新药注射用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210008)正式获批上市,其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值得一提的是,泰它西普是近60年来第二个获批的SLE治疗领域的新药。
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病学数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其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和肿胀、发烧、胸痛、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等,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荣昌生物招股书显示,中国大陆地区SLE患者数量由2015年的99.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102.8万人,年复合增长0.8%,预计到2025年中国SLE患者人数达107.83万人。
图表1. 2015-2025E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人数(万人)
来 源: 荣昌生物招股书,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下面通过与中国SLE治疗领域目前唯一在售的生物药贝利尤单抗比较,估算泰它西普的市场规模。根据中康CHIS开思系统数据,2020年未纳入医保的贝利尤单抗市场价格为1976元/120mg,通过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后降至755元/120mg。推荐的给药方案为10mg/kg,前3次每2周给药一次,随后每4周给药一次。照此计算,贝利尤单抗入保后年度用药费用约4.15万元。泰它西普上市后,在暂不能通过2021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的情况下,定价会参照贝利尤单抗的用药费用,甚至稍低一些,以抢占市场。随后各年医保续约滚动降价预估约为5%。按照2025年渗透率为5%、10%和15%分别进行估算,2025年中国泰它西普的市场规模在17.57亿-52.70亿元人民币之间。
图表2. 泰它西普2021-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预测(亿元)(点击图片放大)
来源:中康 CHIS 开思系统,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目前SLE临床上常用治疗手段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制剂治疗,比如羟基氯喹、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不同免疫抑制剂的适用人群、优势及常见与重要不良反应如下表所示:
图表3. 现有SLE常用药物的优劣势(点击图片放大)
来源:《 2020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泰它西普具有全新的药物结构和双靶点作用机制,贝利尤单抗只以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为靶点,而泰它西普的靶点包括BLyS和APRIL。泰它西普是一种TACI-Fc融合蛋白,由人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因子(TACI)受体的胞外域以及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可结晶片段(Fc)域构成。泰它西普靶向两类对B淋巴细胞发育至关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能够有效降低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目的。
图表4. 泰它西普的作用机制示意
来源:荣昌生物招股书,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注: A3=APRIL 同源三聚体; B3=BLyS 同源三聚体; A2B= 两种 APRIL 以及一种 BLyS 分子中的异源三聚体; AB2= 一种 APRIL 以及两种 BLyS 分子的异源三聚体)
泰它西普在中国进行的IIb期临床试验由249名中度至重度的SLE患者组成,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试验的持续时间为48周。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是在第48周达到SLE应答指数4 (SRI-4)响应的患者比例。若SRI下降4分以上,则可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活动性改善。
图表5. 泰它西普IIb期临床试验的有效性数据(FAS分析和PPS分析)
来源: 荣昌生物招股书,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总体而言,接受泰它西普的三个组中具有临床意义疾病活动性改善的患者要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在FAS分析中,接受240mg泰它西普剂量治疗的患者响应率为75.8%,150mg剂量组为68.3%,80mg剂量组为71.0%,而安慰剂组的响应率为33.9%。
图表6. 泰它西普IIb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
来源: 荣昌生物招股书,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总体而言,80mg、160mg和240mg三个剂量组的泰它西普的严重不良事件和反应的比例都和安慰剂相近,表明泰它西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贝利尤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部分)
在一次针对(中国、韩国、日本)SLE患者的BEL113750研究中,自第12周开始,贝利尤单抗组(SLE应答指数)SRI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并持续至第52周。具体如下图示:
图表7. 贝利尤单抗在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中的SRI4应答率
同时,贝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发生严重复发的比例分别为12%和22.1%,换言之,贝利尤单抗组较安慰剂组降低严重复发风险达50%。
图表8. 严重复发累计发生可能性
综上,贝利尤单抗表现出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提升SRI(SLE应答指数),减少激素剂量,具有明确的抗复发优势。
2019年7月2日,GSK在中国提交的注射用贝利尤单抗上市申请(JXSS1800005/6)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贝利尤单抗在国内等级医院市场的销售额由2019Q4的42万元增加到2020Q3的742万元。
图表9. 贝利尤单抗在国内等级医院市场的销售额(百万元)
来源:中康 FIC Intelligence ,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