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 | 6级10类33项业务,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重磅出炉

2021
03/18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在官网发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至此,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国家层面明确了分级评估参照谱。同时文件明确,国家卫生健康委暂不开展相关评估工作。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梳理发现,《标准体系》从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0~5级,共6个等级。同时该《标准体系》又将医院管理业务划分为10大类角色,每一角色又细分出33项业务。

完善“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顶层设计



 
“去年的新冠肺炎,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在应对疫情、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政府部门也对智慧医院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的硬性需求。”业内某智慧医疗信息化专家如是说。

 
此外,《标准体系》明确,评估对象为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展管理的医院。同时明确建立分级评估体系的目的是:

 
(一)明确医院智慧管理各级别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加强智慧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参照。  

 
(二)指导各地、各医院评估医院智慧管理建设发展现状,建立医院智慧管理持续改进体系。  

 
(三)完善“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顶层设计,使之成为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智慧化体现在医院管理、运营、流程、诊疗等多个不同层面,智慧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数据作为基础支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调研员王斐也曾公开表示,以推广面向患者端的医疗数据共享应用为例,就是通过数据共享的手段,将患者的所有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相关信息融合起来,形成电子医疗健康档案。一方面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查阅,另一方面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也可以分级授权,读取患者的医疗健康信息,以此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患者就医时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就医满意度。
 

 
业内某智慧医疗信息化专家认为,国家层面提出智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支持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效益,终极意义是为了实现协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院运行细节信息;人财物信息衔接一致、投入产出信息闭环;规范流程、智能调度资源。

 
“   数据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足够好的、全面的数据,就谈不上数据挖掘,更谈不上智慧。”上述专家指出,   各县域医院应以医院智慧管理评级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用好考核结果。通过数据准备、数据审核、数据治理,帮助医院找漏洞、找短板、找原因,促进医院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增强医院服务能力,促进医院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  


县域医院的智慧管理多处于二三级水平



由于医院管理涉及面广、内容较多,本标准仅针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0级至5级。分级原则如下。

 

0级:无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手工处理医院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未使用信息系统。


1级: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院管理。使用信息系统处理医院管理的有关数据,所使用的软件为通用或专用软件,但不具备数据交换共享功能。


2级:初步建立具备数据共享功能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部门内部建立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在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共享并进行处理。


3级:依托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初级业务联动。管理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传送数据,并采用任意方式(如界面集成、调用信息系统数据等)获得本部门之外所需的数据。本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供其他部门共享使用,信息系统能够依据基础字典库进行数据交换。


4级:依托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中级业务联动。通过数据接口方式实现医院管理、医疗、护理、患者服务等主要管理系统(如会计、收费、医嘱等系统)数据交换。管理流程中,信息系统实现至少1项业务数据的核对与关联检查功能。


5级:初步建立医院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级业务联动与管理决策支持功能。各管理部门能够利用院内的医疗、护理、患者服务、运营管理等系统,完成业务处理、数据核对、流程管理等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建立医院智慧管理数据库,具备管理指标自动生成、管理信息集成展示、管理工作自动提示等管理决策支持功能。


 
无论是三级医院评审、三级医院绩效考核还是2021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都明确释放了一个信号:进一步提速“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

 
该专家指出,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暂明确“暂不开展相关评估工作”。从以往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评估标准落地的经验看,智慧管理标准很可能会先在部分医院测试,然后再全面推开。

 
“通过对比指标,目前县域医院智慧管理大概是停留在二级和三级水平水平。至于四级和五级,需要医院所有信息化系统的全流程打通,运用大数据做详细的分析和决策,这是我们智慧管理上面的重中之重,四级和五级不仅是县域医院也是所有需要的突破口和提升点”。   该专家如是说。  
 

 
“对于县域医院来说,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还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现在还处于进一步完善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的这个阶段,对于智慧医院管理方面需要先行先试。因为只有做好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以后,才能通过医疗和服务的数据来体现和支撑医院的管理水平,找漏洞,找短板,找原因,真正促进医院提质增效。”该专家谈到。

 
 
 

高要求下的低投入,智慧医院创建步履维艰

 
 

 
“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前期在医院落实过程中都是对照这个体系标准来推进。过去我对智慧管理的理解更多偏重智慧运营,这次《标准体系》下发以后,其实是非常丰富的。”山东省沂南县中医医院院长谭振花谈到,这次国家的参照标准是将医院管理业务划分为药品耗材、医疗护理、设备设施、财务财产10大类角色,我们也在积极学习,研究其主要涉及哪些内容,对比我们医院已经做了多少,还有哪些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推进。

 
“目前会存在一些困惑,首先是国家的要求很高,但资金配套上却做的比较少,这是不利于智慧医院建设的因素;其次是很多医院在智慧医院上的重复性投入非常明显,”四川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院长李勇介绍,   比如说医保部门出了一套系统,医院要跟它共建,然后卫健部门也出了一套系统,这时又要和它共建,并且有的医院自己也要出一套系统,所以这样来说最终对医院来讲,做出的重复性投入就非常多。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医院发展模式无法让医院突破发展瓶颈。医院想要长足发展,必须借助信息科技的力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吉顺提到,智慧医院的建设,需要政府、技术、人力三方的保障,国家出台政策、地方政府支持,是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根据医院实际运行情况,选择匹配的合作伙伴,避免数据信息形成孤岛,信息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培养专业化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团队,是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保障。

 
业内某智慧医疗信息化专家表示,智慧医院建设三级上需要国家政府投入,但是在目前的财政预算和国家的总规划里面,在智慧医院,电子病历评级等一些相关的考核里,国家只是给予了政策上的红利、指导和促进,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财政投入和财政补贴上。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项目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具体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医保局委托的关于《两病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现选择部分地区开展问卷调查。请您抽出1-3分钟的时间点击下方链接认真填写,同时也欢迎您广泛转发,您的每一份支持都将为“两病”患者用药保障政策提供依据。调查不涉及您的个人隐私,请如实填写下列情况,谢谢您的配合。

(扫描二维码可直接填写)


责任编辑:富谷
审核:汪言安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智慧医院,评估,管理,数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