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类似代输液等不合理的请求时,要保持理性,合理拒绝。
近日,一则诊所代输液却发生事故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
一位年近60且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村民,自带一盒参脉找镇上诊所医生代输液。
不幸的是,老人输完液回家后突然身亡,其家属认为老人的死亡与输参脉有关,要求诊所赔偿30万元。
后经当地政府介入协调,该诊所医生赔偿了20万,才平息此事。
此次事件不禁让人想起那位年近70的乡医陈寿存帮居民代输液(药也是患者自带的),但由于患者本身有心脏病史,输液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
出于帮忙的他,因退休后无乡村医生执业证非法行医罪,被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并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近年来,输液致死的事件频频被曝,输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合理的输液可治愈或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身亡。
尤其在基层,代输液的现象屡见不鲜。
患者大多数是邻里街坊,为图方便,总喜欢就近到诊所或卫生室代输液。
基层医生与患者大多都是熟人,碍于情面,很多基层医生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代输液请求。
哪怕患者自带的药物处方齐全、购买发票正规、药品来历可靠,代输液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为基层医生没有患者完整的病历信息资料,不能准确判断该患者是否能使用自带的药物,且上级医疗机构给患者开具的医嘱,会使下一级医生掉以轻心。
一旦出事,责任则是要由代输液的基层医生扛。
如何应对患者代输液请求?
·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坚持不为外带药物的患者进行代输液的原则,采取公告的形式让患者了解到这一规定,可有效降低与患者的沟通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如果药品是患者自行购买的,要一律拒绝代输液。
因为不了解此药品的安全性,如:药品的有效期、储藏条件、是否失效或变异等情况。
代输液不可一刀切。
有时请求实在难以拒绝,要在代输液前,告知患者代输风险,并与其签订代输告知书,由患者签字同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如若出现医疗纠纷,最起码有相关书面证据,以免空口无凭。
事关人身健康与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因此,医生要时刻保持清醒,在保护好患者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面对类似代输液等不合理的请求时,要保持理性,合理拒绝。
对此,许多网友纷纷表达看法:
有关部门应该禁止医院把输液、肌肉注射的药品外带,否则应承担主要责任!
代输吧风险太大,不代输吧还得罪人,真是让基层医生进退两难,希望奉劝乡亲们不要拿这个事来难为我们乡医。
国家应该从源头控制住,让患者自己私下买不到输液的药品。
那么,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临床指南与医学英语)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