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安全麻醉的智能信息系统--术后无线镇痛系统
构建安全麻醉的智能信息系统---
术后无线镇痛系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舒适化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无痛、舒适成为患者的首选。
镇痛泵是一种液体输注装置,能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个稳定的浓度,可以帮助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更好镇痛治疗。通常允许病人自行按压以在持续输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输注剂量,因此治疗更加个体化,符合疼痛感觉个体化差异大的特征。
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早起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
一、科室现状
2019年,年麻醉量为18317台,随着手术量日益增长,患者对整体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传统的机械泵,医患分散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目前麻醉科配备了220台装有信号发射器的电子泵头,按照麻醉医师要求,麻醉护士给予安装配制,使用时间为48小时,输液即将结束时,中央工作站发出信号提醒,随访护士回收处理。
按照麻醉医生要求,麻护领取电子或机械镇痛泵 。
按照麻醉医生下达的处方,配制安装镇痛泵
电子泵需设置参数,机械泵恒定无需设置(持续剂量2ML/H,锁定时间15分钟,总量100ML,PCA剂量0.5ML/次)
电子泵需设置参数,机械泵恒定无需设置(持续剂量2ML/H,锁定时间15分钟,总量100ML,PCA剂量0.5ML/次)
病人手术完成,连接镇痛泵
术后第一天,随访护士访视病人,确认镇痛泵使用情况,特殊情况与主麻医生沟通。
术后第二天,镇痛泵完成输液,机械泵由病区护士取下丢弃。电子泵由麻醉护士取回处理。
回收的电子泵,由麻护拆装,一次性药盒丢弃,采用消毒纸巾擦拭电子泵头,更换新电池,定点放置,备用。
工程师定期保养检修电子泵头。
二、机械泵VS电子泵
有PCA按钮 恒定不可调节 | 有PCA按钮 可调节 |
输注速度恒定 | 精确到0.1ML 按需设置 |
无 | 堵塞报警功能 有信号发射器 中央工作站接收 |
三、无线镇痛系统
无线镇痛系统通过镇痛终端发现无线信号给中央镇痛管理基站,将镇痛泵与无线镇痛终端连接,在设定的参数下进行持续或间断精密给药,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水平。通过监测台显示镇痛终端的运行及报警信息,自动生成患者自控镇痛记录单,对镇痛过程实现信息化。
组成及结构
该系统由无线镇痛终端和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组成。
无线镇痛终端由输注装置(泵头)和一次性专业药盒组成。
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由硬件(基站、中央工作站)和软件组成。基站是无线镇痛信息系统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起数据传递作用,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收集并传递到中央工作站。中央工作站是分析和处理终端上传信息的设备。麻醉医生能通过中央工作站对终端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自动生成患者PCA记录单。
功能及意义
实时监测各病区镇痛泵运行情况,高效保障安全
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
数据自动传输
自动生成PCA记录单
随访评价功能
智能报警
医护人员可同时分享信息
数据自动保存,可回顾分析科研
自动建立PCA数据库
中央工作站显示
1.接收到全部设备40台
2.正常工作33台
3.报警7台
报警原因是关机状态,麻护完成配制,关机等待手术结束使用。
首页为患者信息总览
点击该患者,查看基本信息及镇痛泵信息,使用进度。
患者镇痛泵输入量具体信息,带有信号发射器的电子泵常规5分钟发射一次事件,以及其他任何报警和自控PCA事件。
自带PCA统计功能,记录患者自控操作PCA发生时间,间隔时间,手动次数,是否为有效PCA,提示麻醉医生,患者是否镇痛不足,随访护士加强对该患者的随访沟通工作。
疼痛评分统计
数据自动储存,事件可回溯,方便科研和数据分析
无线镇痛泵优点
无线镇痛系统解决了传统镇痛泵“看不见、管不着”等影响医疗安全及患者满意度的诸多问题。
保证镇痛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开展,满足病人舒适化医疗的需求。
和传统的镇痛泵相比,高科技的新型镇痛泵不仅能“止疼”,还能进行数据传输,系统会对患者的每一次按压做记录。
如果多次出现“无效镇痛”,说明患者的镇痛方案需要进行调整,麻醉医生们也能够根据系统提示的患者信息,调整镇痛药物剂量,做到精确全程镇痛管理。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