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报告:基于全国近百万人的调查结果出炉

2021
04/11

+
分享
评论
三度医学
A-
A+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收入和教育水平较低,且水果和豆类的摄入不足的比例更高。



医学前沿传播者
Connecting Doctors & Sharing Better  

iCardioOncology  
我国幅员辽阔,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不仅需要认识到人群风险水平存在地域差异,还需要认识到各地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不相同。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李静教授和胡盛寿教授团队牵头 ,定量评价了我国31个省、152 个农村地区的县和100个城市地区人群的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总结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有望为后续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该报告中文版于今年初发布于“中国循环杂志”,同类内容的英文报告也成功发布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在此,让我们一探究竟。

 

本报告基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化后,我国高危人群的比例为10.3%(95%CI:10.2-10.3)。高危人群比例在东北地区为12.6%(95%CI:12.4-12.8),华北地区为11.4%(95%CI:11.3-11.6)较高(95%CI 均超过11),在华南地区为8.0%(95%CI:7.8-8.2)较低;说明我国疾病的人群风险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导致各地区人群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并不相同。这些地理分布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有关。

超大样本研究


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筛查的290万人中,经过基于研究序列ID的系统抽样,共有983,476人纳入本研究。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9岁,590,779人(60.1%)为女。596,360人(60.6%)居住在农村地区,172,840人(17.6%)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人民币,223,785人(22.8%)接受了高中及以上的教育,963,896 人(98.0%)拥有社会医疗保险。


分别有41.3%、31.0%、17.0% 和44.1%的研究对象具有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和超重或肥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20.0%和7.8%的研究对象分别自报了目前吸烟和饮酒行为;22.3%的研究对象体力活动量不足。各类不健康膳食行为的比例最低为蔬菜摄入不足(17.5%),最高为豆类摄入不足(76.4%)。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收入和教育水平较低,且水果和豆类的摄入不足的比例更高。与其他地区相比,华东地区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高(57.1岁),华南和华东地区研究对象家庭年收入在50,000元及以上的比例更高。


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分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东亚地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表,本研究结合调查对象既往的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脑卒中病史,将预计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大于20%的研究对象定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对象。在所有研究对象当中,16.6%(95% CI:16.6~16.7)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


在纳入的区县当中,这一比例从最低2.8% 到最高的34.2%;在基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化后,高危人群的比例为10.3%(95% CI:10.2~10.3)。从区县水平分析,最低为3.1%,最高为24.9%,中位比值比为1.52。


【图1】 心血管疾病高危对象比例地理差异(Kruskal-Wallis 检验 P 值小于 0.0001)


六个危险因素集群


经因子分析发现六个危险因素集群,在男性和女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类似;在未进行缺失数据填补的数据中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到的结果也没有发生改变。在总的变异当中,以下六个危险因素集群分别占16.2%、13.6%、9.5%、8.8%、7.9%和 7.4%。

NO.1 肥胖危险因素集群,其在体重指数和腰围上的因子载荷均超过0.9;

NO.2 血压危险因素集群,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上的因子载荷均接近0.9;

NO.3 主食危险因素集群,主要反映了全谷物和豆类的摄入不足;

NO.4 副食危险因素集群,主要包括了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和红肉的摄入过多;

NO.5 吸烟饮酒危险因素集群,因其在这两项危险因素上的因子载荷较高;

NO.6 代谢和体力活动危险因素集群,因其因子载荷在血糖、血脂和体力活动上较高。

【图2】6 个危险因素集群的地理分布差异明显

城乡差异值得关注

危险因素集群与地区年均气温、海拔高度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也呈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


较低的年均气温和城乡较高的血压、肥胖、副食危险因素集群风险,以及较低的主食、代谢和体力活动危险因素集群风险相关(P<0.01)。较高的海拔高度和城乡地区较低的代谢和体力活动危险因素集群风险,以及城市地区副食和肥胖危险因素高风险相关(P<0.05)。较高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地区较低的副食危险因素集群,以及农村地区较高的代谢和体力活动危险因素集群有关。此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吸烟饮酒危险因素集群的相关性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呈现明显的区别(P=0.042)。


小结



 
本研究在更精细的水平呈现了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地理分布差异,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之间存在关联且这些关联可能更为复杂。这对于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具有重要价值。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也提示,有效的干预需要针对性和多方面的手段。  

 
总的来说,我国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地理特征较为复杂,在人群水平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制定因地制宜的干预策略,来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负担。
引用文献:吴超群等,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报告.中国循环杂志,2021(1).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经作者授权由"三度医学"发布。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度医学"立场无关。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联系本站(service@icardiooncology.cn)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医学 - iCardioOncology"。


三度医学

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网(CiON)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风险,人群,比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