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揭示了在具有挑战的环境和饮食条件下,半野生山羊胃肠道中微生物组的分类学和功能差异。
导读
论文ID
原名:Taxonomic and functionaladap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of goats kept at high altitude (4800 m) underintensive or extensive rearing conditions
译名:高海拔极端条件下山羊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适应性
期刊: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发表时间:2021.3.21
通讯作者:陈玉林1,吴玉江2
通讯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实验设计
选择50只半同胞雌性山羊,出生后随机分配到2种不同的饲养系统中(放牧与舍饲饲养,n=25)。舍饲山羊组通过颗粒饲料和牧草作为饲料来源进行喂养(海拔>4800 m),并且舍饲山羊允许随母羊生活在一起,直至断奶(图1A)。放牧饲养山羊组允许随母自由活动,不进行任何补饲(尼玛县,西藏,中国,海拔>4800 m;图1A)。两种饲养模式下羔羊都是相同的断奶年龄,于生后90天断奶。尼玛县绒山羊春季采食的主要牧草是紫花针茅、西藏嵩草、弱小火绒草。本试验采用烷烃技术测定半同胞藏山羊春季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藏山羊对干物质、粗蛋白、钙、磷(以DM为基准)日摄入量分别为450、32、5.23、0.46 g,平均干物质消化率为45.62±1.65%。放牧山羊日粮的NDF和ADF含量(以DM为基准)分别为55.98±0.10%和34.53±0.10%。从每个组中随机选择5只山羊,并在生后第365天屠宰。试验共收集了60个样品,来自舍饲组和放牧组各30个,包括瘤胃、盲肠和结肠的肠腔内容物和粘膜组织。粘膜组织用无菌载玻片轻轻刮取粘膜组织,用PBS冲洗三次,然后快速放置在2.5 mL管中并储存在液氮中。随后,从肠腔内收集5 mL新鲜的瘤胃、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并储存在液氮中以提取微生物DNA。将另外15 ml的瘤胃、盲肠和结肠内容物通过三层粗棉布过滤,并立即进行pH测量。随后,向样品中添加5%的HgCl2,并将其储存在液氮中以测定短链脂肪酸(SCFA)的浓度。
结果
讨论
结论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